《张氏医通》
书名:张氏医通朝代:清·康熙三十四年作者:张璐时间:公元1695年

[卷十二 婴儿门下] 麻疹总论

    麻疹者。手足太阴阳明二经蕴热所发。小儿居多。大人亦时有之。是亦时气传染之类。其发 热时多咳嗽多嚏多呕。眼中如泪。面浮腮赤。多泻多痰。多热多渴。多烦闷。甚则躁乱咽痛唇焦 神昏。通身红赤。起而成粒。匀净而小。斜目视 之。隐隐皮肤之下。以手摸之。磊磊肌肉之间。其形若疥。其色若丹。以其阳气从上。故头面愈 多者为顺。法当清凉发散为主。药用辛散以升发之。凉润以清解之。切忌酸收。凡动气燥悍及一切 温补之药。慎不可犯。误用祸不旋踵。辛散如荆芥薄荷前胡葛根麻黄石膏、鼠粘子。 凉润如黑参、栝蒌根、葳蕤、麦冬、生甘草、芩、连、贝母连翘竹叶。皆应用之药。又当随 所发月时。量儿大小。及见证轻重而为制剂。若渐出渐收者。其势虽轻。而热尚未平。须防喘急。 若连绵三四日者。其势虽盛。而热已发泄。必无他变。宜大青汤。或消毒饮加黑参、石膏、麦冬、 竹叶。若发热时遍身汗出。或衄血者。此毒解也。勿遽止之。若汗出太多。血流不止。当以清肺 汤去款冬、杏仁麻黄根以敛汗。犀角地黄汤止血。迟则气虚神耗。为难治也。若发热时。或呕 吐。或自利者。此火邪内逼。毒瓦斯上下行也。俱宜清热解毒小便。切勿止涩。大凡疹证发热时 。未有不渴者。但当与绿豆灯心汤。勿与冷冻饮料。致成水蓄。多生变幻也。即荤腥酒面生冷水果。 咸须禁之。麻疹多有热痰在肺。初发时必咳嗽。宜清热透表。不得止嗽。麻后咳嗽。切忌辛温酸 涩。但用清咽滋肺汤以清余热。痰壅自愈。多喘者。热邪壅肺也。切勿定喘。惟应大剂竹叶石膏 汤去半夏加贝母、黑参、薄荷。如冬天寒甚。麻毒寒郁于内。不得透出而喘。加蜜酒炒麻黄。一 剂立止。夏月热势甚者。即用白虎汤加竹叶。忌用升麻。误服必喘。然喘为肺气壅遏。故喘必兼 嗽。而张口抬肩者。肺窍不通。不治也。故谚有喘而咳嗽者可疗。喘而不嗽者难医之语。又其证 多泄泻。慎勿止涩。惟宜芩、连、葛根。则泻自止。疹家不忌泻。泻则阳明之邪热得解。是亦表 里分消之义。又有疹收之后。饮食如常。卒然心腹绞痛。遍身冷汗如冰者。此元气虚弱而中恶气也 。朝发夕死。勿妄治之。凡麻疹以鲜明似锦为吉。黑晦如煤最凶。头面不出者重。红紫黯惨者重。 咽喉肿痛不食者重。黑黯干枯。一出即没者不治。鼻扇张 目无神者不治。鼻青粪黑者不治。牙疳臭烂者不治。疹之牙疳。最为难治。外用无比散吹之。内 服加味清胃散更加荆芥、石膏。缓则不救。疹中诸患。不宜根据证施治。惟当治本。本者。手太阴 足阳明二经之邪热也。解其邪热。则诸证自退矣。有夹痘而出者。此毒瓦斯太盛。故一齐涌出。不 必治疹。但当托痘为主。然治痘宜温。治疹宜凉。此又不可不审。大人男妇出疹。当与外感并治。 惟清凉解表。随天时寒暑施治。凡麻痘并作。脏腑风热交患也。麻乃风邪外感。痘为胎毒内发。 二者相杂。赤晕发。多有误认痘出太密而委之不救。殊不知其为疹夹痘也。当与化斑汤续续频 进。麻毒解而痘自起矣。有种行浆疹子。极似痘。最难看。然痘则必有顶盘。疹虽有浆。而头粒 必不坚。根盘必无红晕也。疹后痘不结痂。乃元气亏损。当大补脾胃为主。不可误认邪热未尽。 复与清热退火之药。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