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纲目》
书名:伤寒论纲目朝代:清作者:沈金鳌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六] 嗜卧不卧

    【纲】仲景曰。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痛者。与小柴胡汤。 脉但浮者。与麻黄汤。 【目】朱肱曰。多眠有四症。有风温症。有小柴胡症。有少阴症。有狐惑症。 黄仲理曰。脉浮头项强痛恶寒者。太阳症也。此必兼有诸症。 虞抟曰。少阴有脉微细但欲寐之症。今无少阴症。而脉浮细而嗜卧者。虽十日后。尚属太阳。 此即表解而不了了之谓也。设见胸满嗜卧。亦太阳之余邪未散。兼胁痛。则太少二阳合病矣。故和 之以柴胡汤。倘若脉浮不细。是浮而有力也。无胸胁痛。则不属少阳。但浮不大。则不属阳明。仍 在太阳。太阳为开。开病反合。故嗜卧。故开之以麻黄。 【纲】仲景曰。太阳病。二三日。不得卧。但欲起。心下必结。脉微弱者。此本有寒分也。 【目】朱肱曰。其伤寒瘥后不得眠者。热气与诸阳相并。阴气未复。所以病后。仍不得睡也。 栀子乌梅汤主之。 王肯堂曰。本条宜桂枝加浓朴杏仁汤陈士铎曰。不得卧但欲起。在二三日似乎与阳明并病。必其人心下结。故作此状。然结而不硬。 脉微弱而不浮大。此其人素有久寒宿饮。结于心下。非亡津液胃家实。 【纲】仲景曰。伤寒脉浮。医以火迫劫之。亡阳。必惊狂。起卧不安者。桂枝去芍药蜀漆龙骨牡 蛎救逆汤主之。 【目】柯琴曰。伤寒者。寒伤君主之阳也。以火劫汗。并亡离中之阴。此为火逆矣。妄汗亡阴而 曰亡阳者。心为阳中之太阳。故心之液。为阳之汗也。惊狂者。神明扰乱也。阴不藏精。惊发于内。 阳不能固。狂发于外。起卧不安者。起则惊。卧则狂也。 【纲】仲景曰。衄家不可发汗。汗出必额上陷。脉紧急。目直视不能。不得眠。 【目】鳌按。太阳脉起目内。上额。故此条脉症。皆从目上见得。盖荣行脉中。衄家则荣血 已脱。脉无所养。而又汗之。是重竭其液。故脉见紧急之象。脉无所养。则脉所自起之目。亦必 枯涩而不能转运。故直视而不能不得眠也。盖必其目之能转而动。眠必其目之能运而合也。 【纲】仲景曰。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得饮水者。少少与饮之。令 胃气和。则愈。 【目】许叔微曰。大汗之后。精气不能游溢以上输于脾。脾不能为胃行其精液胃不和。故不得 眠也。内水不足。思外水以相济。故欲得水饮之。此便是转属阳明症。 陶华曰。多眠者。以人之卫气。昼则行阳。夜则行阴。行阳则寤。行阴则寐。阳气虚。阴气盛。 则目瞑。故多眠。乃邪气传于阴而不在阳也。昏昏闭合者。阴自阖也。默默不言者。阴主静也。 不得卧者。阳气盛。阴气虚。则昼夜不得眠。盖夜以阴为主。阴气盛。则目闭而安卧。若阴为阳所 胜。故终夜烦扰而不得眠。所谓阴虚则夜争者是也。汗出鼻干不得卧。则邪在表也。葛根解肌汤。 若胃有燥屎。与大热错语。反大汗。胃中汁干而不得卧。则为邪在里也。大承气汤。胃不和。则卧 不安。故宜散热和胃也。若汗下后虚烦不得眠者。栀子豉汤以涌之。下后复热。昼日烦躁。夜则安 静。无大热。干姜附子汤。吐下后。心中懊不眠。栀子豉汤。阳胜阴。狂言不眠。乱梦心烦乏气酸枣仁汤。阴胜阳。惊悸昏沉。大热干呕错语。呻吟不眠。犀角地黄汤三阳合病。欲眠。目合 则汗。谵语者。有热也。小柴胡汤。其胃热者。亦卧也。犀角解毒汤。风温狐惑。亦有此症。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