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纲目》
书名:伤寒论纲目朝代:清作者:沈金鳌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十二] 痞满

    【纲】仲景曰。伤寒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下利者。大柴胡汤主之。 【目】朱肱曰。大抵结胸与痞。皆宜下。然表未解者。不可攻也。仲景云。当先解表。表解乃 可攻痞。解表宜桂枝汤。攻痞宜大黄黄连泻心汤。汗出表解。而胃中不和。心下痞硬。干噫食臭。 胁下有水气腹中雷鸣下利者。生姜泻心汤。利日数十行。谷不化。腹中雷鸣。心下痞硬而满。此 以医下之也。若复下之。其痞益甚。甘草泻心汤。盖此非结热。以胃中虚。客气上逆。故使硬也。 下利而心下痞。服生姜泻心汤、甘草泻心汤。利不止者。当治其下焦赤石脂禹余粮汤。盖前二泻 心。皆治中焦。此利在下焦。只治中焦。则利益甚耳。服石脂汤仍不止。当利其小便五苓散。若 太阳症未除而数下之。遂协热而利。利不止。心下痞硬。表里不解者。桂枝人参汤主之。如十枣汤、 大柴胡汤。皆治心下痞。此方尤难用。须是表症罢。不恶寒。身凉。其人汗出。发作有时。 头疼。心下痞硬满。引胁下疼。干呕短气者。乃可行十枣。表未解者。慎不可用也。大柴胡治伤寒 发热。汗出不解。心下痞硬。呕吐而下利者。非大柴胡不可也。若发汗吐下后。心下痞硬。噫气不 除者。旋覆代赭汤。此是主解后心下痞硬症。 【纲】仲景曰。伤寒五六日。呕而不发热者。柴胡汤症具。而以他药下之。若心下满而硬痛者。 此为结胸也。大陷胸汤主之。但满而不痛者为痞。柴胡不中与之。宜半夏泻心汤。 【目】柯琴曰。此为柴胡坏症。故用泻心而不与柴胡。 【纲】仲景曰。少阳中风。两耳无所闻。目赤胸中满而烦者。不可吐下。吐下则悸而惊。 【目】柯琴曰。胸中为里之表。满者。虚风所为也。 【纲】仲景曰。太阳与少阳并病。脉弦。头项强痛。或眩冒。时如结胸。心下痞硬者。当刺大 椎第一间。肺俞肝俞。慎不可发汗。发汗则谵语。若谵语不止。当刺期门。 【目】朱肱曰。心下满而不痛。此名痞也。伤寒本无痞。应身冷。医反下之。遂成痞。枳实理 中丸最良。仲景治痞气诸汤中。有生姜半夏泻心汤。俱平和。宜用之。半夏泻心。治满而不痛之痞。 此汤盖本理中人参黄芩汤方也。 审知是痞。先用桔梗枳壳汤尤妙。缘桔枳行气下膈。先用之。无不验也。结胸与痞。关脉须皆 沉。若关脉浮者。大黄黄连黄芩泻心汤。以关浮则结热。三黄能泻肝也。若复恶寒汗出者。附子泻 心汤。病患心下痞。与泻心汤不解。发渴口燥。小便不利者。五苓散。 【纲】仲景曰。太阳少阳并病。而反下之。成结胸。心下硬。下利不止。水浆不下。其人心烦。 太阳少阳并病。心下硬。颈项强。眩者。当刺大椎肺俞肝俞。慎勿下之。 【目】陶华曰。痞者因太阳症。当服麻黄汤。而误用承气下之。而成痞满。此因虚邪留滞。若 欲下之。必待表症罢而后可宜。小柴胡加枳桔汤。 【纲】仲景曰。伤寒八九日。下之。胸满烦惊。小便不利谵语。一身尽重。不可转侧者。柴胡 龙骨牡蛎汤主之。 【目】鳌按。此妄下。热邪内攻。以致亡阴之变也。 【纲】仲景曰。太阳病过经十余日。反二三下之。后四五日。柴胡症仍在者。先与小柴胡汤。 呕不止。心下急。郁郁微烦者。为未解也。与大柴胡汤下之则愈。 【目】楼英曰。此屡妄下。两候之久。柴胡症仍在。因其人不虚。故枢机有主。而不致成坏病。与小柴胡汤和之。 表症虽或已罢。而内尚不解。以前此妄下之药。但去肠胃有形之物。而不能泄胸中气分之结热也。急者。满也。但满而 不痛。即是痞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