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科释谜》
书名:幼科释谜朝代:清作者:沈金鳌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二 发热烦躁] 骨蒸热潮热余热

    曾氏曰。骨蒸热者。身体虚羸。遇晚而发。有热无寒。醒时渴汗方止。此乃疳病之余毒。传作骨蒸。或腹内有癖块。 有时微痛。用化癖丸。先治脾虚宿滞。次以柴胡饮为治。仍忌鸡酒羊面毒物。 鳌按。汤氏治骨蒸热。用生犀散地骨皮散七宝散金莲饮子。殊为妥协。存参。 有小儿热症。用表里药后。其热俱退。既乃复热者。为余热也。推其原。乃表里俱虚。而阳浮于外。阴伏于内。所 以又发热。宜用温平药和其里。则体热自除。钱氏白术散木香扁豆水煎。及黄六一汤安神散自然平复。 龚信曰。热有作止。每日应时而发。谓之潮热。如潮信之不失其期也。钱氏云。假如潮热。是一脏实。一脏虚。而 内发虚热也。法当补母而泻本脏。则愈。且如日中发潮热者。心虚也。脉为心之母。则宜先补肝。肝实而后泻心。心得 母气。则内平而潮热愈也。医见潮热。妄谓其实。乃以硝黄诸冷药下之。下既多矣。不能禁约。而津液内竭。纵取一时 之瘥。鲜不成疳病而身瘦也。曾氏法遇潮热症。先以百解散发表。次以当归散治之。脉实者。以大柴胡下之。虚浮数者。 以百解散微汗之。若潮热而呕者。小柴胡和解之。 王肯堂曰。余热者。谓寒邪未尽。传经遗热也。仁斋曰。伤寒汗下后而热又来。乃表里俱虚。气不归元。阳浮于 外。不可再用凉药。盖热去则寒起。古人戒之。法当和胃。使阳气收敛。其热自止。宜参苓白术散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