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医统大全》
书名:古今医统大全朝代:明作者:徐春甫时间:公元1556年

[卷之四十六 痨瘵门] 病机

    《内经》曰∶有所劳倦形气衰少,谷气不盛,上焦不行,下脘不通,胃气热,热气熏胸 中,故内热。又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又云∶阴虚生内热。 《国小》曰∶痨瘵阴虚。 《巢氏病源》曰∶夫虚劳者,五劳七伤六极是也。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 四曰忧劳,五曰瘦劳。又曰∶阴气者,静则神藏,躁则消亡。又云∶阴虚生内热。 《国小》曰∶痨瘵阴虚。 《巢氏病源》曰∶夫虚劳者,五劳、七伤、六极是也。一曰志劳,二曰思劳,三曰心劳,四曰忧劳,五曰瘦劳。又 有肺劳者,短气面浮,鼻不闻香臭肝劳者,面目干黑,口苦,精 神不守,恐畏不能独卧,目视不明。心劳者,忽忽喜忘大便苦难,或时鸭溏,口内生疮。脾劳 者,舌本苦直,不得咽唾肾劳者,背难以俯仰,小便不利,色赤黄而有余溺,茎内痛,阴囊 湿生疮,小腹满急。 六极者,一曰气极,令人内虚五脏不足,邪气多,正气少,不欲言。二曰血极,令人无颜 色,眉发落坠,忽忽喜忘。三曰筋极,令人数转筋,十指爪甲皆痛,苦倦不能久立。四曰骨极, 令人酸削齿苦痛,手足烦疼,不可以立,不欲行动。五曰肌极,令人羸瘦无润泽,饮食不生肌 肉。六曰精极,令人少气,嗡嗡然内虚,五脏 气不足,发毛落,悲伤喜忘。 七伤者,一曰阴寒,二曰阴痿,三曰里急,四曰精连连,五曰精少,阴下湿,六曰精清,七 曰小便苦数,临事不举。又云七伤,一曰大饱伤脾,脾伤善噫,欲卧面黄。二曰大怒逆气 伤肝,肝伤少气,目喑。三曰强力举重,久坐湿地伤肾,肾伤少精腰背痛,厥逆下冷。四曰 形寒寒饮伤肺,肺伤少气,咳嗽鼻鸣。五曰忧愁思虑伤心,心伤苦惊,喜忘三怒。六曰风雨 寒暑伤形,形伤发肤枯夭。七曰大恐惧不节伤志,志伤恍惚不乐。 愚谓五劳者,心肝脾肺肾也。劳于心者,则神耗而血衰,惊悸之疾亦因之而作矣。劳于肝 者,则怒多而火盛,泪外泄而目昏,或胁刺痛,筋惫不能久立远行。劳于肺者,因过忧而耗气, 则燥胜而液枯,干咳声哑,二便秘涩,皆由此而作也。劳于脾者,劳倦伤脾,发热恶寒呕吐 不食四肢无力,好卧言,渐而致于肾惫。阴虚则成怯证。劳于肾者,色欲过度,淋浊遗精, 阴不上升,阳不下降。肾水既不升荣心,心肺无所荫,咳嗽吐红咯血之证作也。 今世之所谓劳者,皆无出于此。六极者,风寒暑湿燥火,靡不冒触,极甚而即病之,重而 不可救者有矣。或有医之愈,而终为淫气所伤,一元气有损,莫之能完复也,致为终身之损 者盖多矣。 七伤者,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过伤是也。惟过于思者,寝成痨瘵。今之痨瘵而多起于脾肾 之劳,忧思之过者也。先哲所谓五劳、六极、七伤,盖因证而言也。 《袖珍方》云∶痨瘵之证非止一端,其始也,未有不因气体虚弱,劳伤心肾而得之。又有 外感风寒暑湿之气,先为疟疾,以致咳嗽,寒邪入里,失于调治,又不能保养,过于房劳,伤于 饮食,久而成痨瘵之候。其为证也,令人肌肉羸瘦,皮毛干枯,寒热盗汗遗泄白浊,或腹中有 块,或脑后两边有小结核,或聚或散,或咳嗽痰涎,或咯唾脓血,及传变为二十四种,或三十 六种,或九十九种。又有所谓五尸者,曰蜚尸、遁尸、寒尸、丧尸、注尸者是也。名状虽不同, 传变虽不一,其实所伤不过五脏。故传于肝者,面白目枯,口苦自汗心烦惊怖。传于心者,面 黑鼻干口疮喜忘,大便或秘或泄。传于脾者,面青唇黄,舌强喉哽,吐涎体瘦,饮食无 味。传于肺者,面赤鼻白,痰吐咯血,喘咳毛枯。传于肾者,面黄耳枯,胸满腹痛, 白浊遗溺是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