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卷] 四十二、痿论
生生子曰∶世之病痿者甚多,而治痿之法甚少,考之《
内经》,且特立篇目,非泛常总括
病机者伦
也。
治法之少,由后人或未能尽悉经旨,今按《内经》,皆以气热为
五痿受病之胎,则可见痿之
病本,皆
自气
热中来也。何者?痿之始,
五脏因
肺热叶焦,递相
传染。缘肺者,统诸气,心之盖,
脏之长,君
之相傅,而治节之所由系焉。五痿之疾,殆肺之一气流传,犹宰相承一旨以令天下也。观其独取
阳明为治
,不以五痿异者,此又可见以
肺热为本,而五痿为标,故治独取阳明,是谓定于一也。此“取”字,有教人
补之之意,非所谓攻取也。盖阳明乃
五脏六腑之海,主润
宗筋。又
冲脉者,
经脉之海。与阳明合于宗筋。
阴阳总
宗筋之会,会于
气街,而阳明
为之长,皆属于
带脉,而络于
督脉。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引,故
足痿
不用。兹补其阳明,使
谷气充,冲脉盛,带脉引,宗筋润,是以能
束骨而
利机关,故其治独取阳明,而
不以五痿异也。既得以热字为本,阳明为用,临症
处方,则在人自扩充之,书曷能尽所言哉。
丹溪曰∶《内经·痿论》,肺热叶焦、五脏因而受之,发为痿。又曰∶诸痿皆属于上,指病之本在肺也。
或曰∶《内经》治痿之法,独取阳明何也?曰∶诸痿生于肺热,只此一句、便见治法大意。《经》曰
∶“东方实,西方虚,泻南方,补北方。”此固是就生克言补泻,而
大经大法,不外于此。
五行之中
,惟火有二,肾虽有两水,惟其
一阳常有余,
阴常不足,故《经》曰∶
一水不能胜
二火,理之必然。
金体燥而居上,
主气,畏火者也。土性湿而居中,主
四肢,畏木者也。
火性炎上。若嗜欲无节,则水失
所养,火寡于畏,而侮
所胜,肺得
火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
邪热,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侮所
胜,土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营摄一身,脾伤则四肢不能为用,而诸痿之病作。泻南方,则
肺金清,
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有?补北方,则
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润,能束骨而
利机关矣。治痿之法,无出于此。
骆龙吉亦曰∶风火相炽,当滋
肾水。东垣先生取
黄柏为君,黄等
药为辅佐,而无一定之方,有兼
痰积者,有湿多者,有热多者,有
湿热相半者,有挟寒者,临病制方,其
善于治痿乎!虽然,药中肯綮矣,若将理失宜,圣医不治也,但是患痿之人,若不淡薄滋味,吾知其必不
能安全也。
生生子曰∶刘宗浓谓治痿方多缺略者,皆因混入
中风条内故也,此皆承丹溪治痿不得作风治,斯言深
得病旨。风乃外入者,故当逐散;痿则内藏不足所致,治惟有补而已。但丹溪痿篇中,既以《内经》治痿
独取
阳明之说设为或问矣,乃不答所以取阳明之旨,而以《
难经》
泻南补北之法,摘为治痿之方,斯亦法外
变通之意,第不思所问取阳明之义,竟何所发明,是欲彰之而复蔽之也。胡不曰阳明者,胃也,坤土也
,万物之所以
资生焉,为脾之表,脾胃一虚,
肺气先绝,
肺虚则不能宣通
脏腑,节制
经络;必胃浓则脾
充,脾充则能布散
津液,使脏腑各有所禀受,四肢健运,如是则何有于叶焦,何有于痿也。要知痿之终
始,只在肺胃之间而已矣。肺热叶焦,则不能节制诸经,
胃气虚弱,则脏腑无所
受气。带脉不引,宗筋
枯槁,而痿之所由兆。故《内经》治痿,所以独取乎阳明也,以阳明为五脏六腑之海也。“独”之一字
,是谓足可以尽其治之辞。彼丹溪泻南补北之法,或可以施肺肾之痿,其于
肉痿,敢试之乎?《经》曰∶
“
肌肉濡渍,痹而
不仁,发为肉痿。”
启玄子注曰∶肉属于脾,
脾恶湿,湿着肌肉,则
卫气不营,故发为
肉痿也。据此,则泻火补水之法,可得以概治肉痿乎否也?丹溪天资甚高,笔力尤健。凡天资高者,或一时
之兴,随笔成文,或自执己见以为是,不复更检,观篇后盛赞东垣治痿之善,即可以见其天分,惜乎不以东
垣之善返照,未免自是之为累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