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宗己任编》
书名:医宗己任编朝代:清作者:高鼓峰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三 四明心法(下)] 痘疮

    发热时。先看有痘情。然后用药。何谓痘情。必先见耳冷。尻冷脚冷。眼如含水。懒于言笑, 是也。斯时投以加味葛根汤。服至见点升麻葛根前胡桔梗山楂青皮木通 荆芥抚芎灯心甘草 三日后。用红花汤红花蝉蜕前胡桔梗山楂木通荆芥 抚芎升麻灯心甘草 如服加味葛根汤后而不见点。是毒盛也。其症必重。若热甚。气闷。谵语。腰无力。冬月即 于葛根汤麻黄一钱。夏月加石膏一钱。甚者加至二钱。如冬月热甚。过四五日。重症已见。而 舌灰白色者。亦须以石膏合麻黄用之。夏月苏叶薄荷。俱可进退用之。如见点如糠粞齐布。热甚 口臭。此脾经痘也。死不治矣。 如见点三日痘已齐。而热不退。此是毒盛。危候见矣。须以凉药凉血。红花汤去升麻抚芎山楂。加 生地丹皮与之。然此是干红候。百不一活。五六日已过。痘脚已齐。浆势欲行矣。服桔梗汤。 桔梗前胡红花荆芥蝉蜕僵蚕大力灯心通草 又三日。发热起顶。浓浆至矣。当和其毒。 丹皮丹参花粉连翘荆芥木通僵蚕 其有变白色而发痒者。气血亏也。五味异功散白芍。以救其元气。虚甚者。加人参白术五六 钱。大剂用之。自然有救。或泥于庸医发未尽而禁补。或反咎发表欠透。以致今日内陷者。此杀 人之论。不可信也。信手大补。下一二剂。必然窠下浆来。生气勃然矣。即有掐破者。亦自循 皮烂臭而回生。有一种变黑者。乃毒盛变黑归肾。火盛水反制之。从其化也。非真有毒能归肾经 也。要在放点时。必然部位不妙。或根窠脚地。有不如式。医者须先决。到某日。变黑归肾而死。 又有一种灰白色者。亦毒盛也。然不痒。须以当归黄连汤与之。 当归黄连生地银花花粉大力荆芥僵蚕丹皮灯草 自行起发至顶已起矣。至第六日。当有回意。用保元汤。 人参黄甘草 至七八日。竟用加味异功散。加白术。 人参黄白芍茯苓陈皮甘草煨姜 大枣 如浆有不起。顶不充满而发痒。窠壳脱落如梅花片。下发泻者。虚甚也。五味异功散加黄 木香。甚者。附子肉桂吴茱萸俱当用。 见点至回。十二日矣。斯时惟恐摧折之余。虚寒必甚。医者须谨慎将养之。切莫以为结痂在 迩。不足虑也。一味加味异功散。直服至脱痂而色红。方以饮食补之。 初起时。发热一二日。便抽搐惊叫。不省人事。眼直。或闪烁无定。或舞唇弄舌鱼口角弓等 症。此是心经痘也。不必慌忙。但用加味葛根汤。当此之时。痘已隐隐在皮肤间矣。细看自然吉顺 。凡心经痘决稀。自起至收。只要顺序调理。决无变症。 肺经痘。见点热久。或少见咳嗽。点数不多。不过百余粒。吉多凶少。竟可不药。不过发热时。 用几剂表药而已。 肝经痘。吉凶相半。然要论岁气。有岁气合者。其痘必吉居八九。凶者或有一二。吉者。发 热见点起浆结痂。按日而来。其有传变者。皆属肝经。古云肝经多变是也。肝经痘。不大不小。 颗数调匀。 脾经痘。最恶。发热时。必如火烙。放点时。必如芝麻。五六日。定胃烂口臭。五六日内。 芝麻点内忽然发。九日必死矣。 肾经痘。发热时。昏沉壮热。四五日。尚不见点。忽然于腰下发。十二日必死矣。 初放点。必要在两颊间鼻上。然后看太阳部位俱有。便是吉痘。歌曰。绕唇带颊方为吉。额 角眉心总是凶。有面部未见。而额下一片簇簇而来。凶痘也。不治。有面部不见。而胸脯簇簇一片 。及背上簇簇一HT先见。俱不祥。 面部一见。四肢必朗朗而来。总之。顺不嫌多。逆怕一点。即弥月小儿紧密亦何妨。但要调 护得法而已。树小花多。此俗论也。 如儿小甚。不能服药。不可强与。乳母服药以过其气可也。此论道理如是。若论小儿初生。 不过一点精血 凝聚耳。初无饮食之毒。寒暑风露之感。根于天者吉。勿药可也。但得乳母谨慎。切戒油腻爆炙 辛辣酒醋等物。勿犯污秽不洁之气足矣。时取茵陈烧之。悬酒喷胡荽于床间。以发其气。儿自安 稳也。如以数日内之婴儿。亦如童子按方投药。痘虽吉而凶矣。何也。以其脏腑脆薄。未得水谷之 气也。如根于天者凶。即药亦何效哉。 痘初发时。要他泻。泻一通。则痘起发几分。何也。毒传腑也。是里传表也。点一有。即禁 泻。如不止而痘色渐白。面色晃晃而白。急以六君子汤。加煨姜救之。不可泥于毒未尽。而犹多 畏忌也。如果毒盛而泻。则婴儿必捏不安。口渴唇红。面色壅盛。气粗。如点不齐。不可用寒 凉。只发表足矣。如齐而犹泻。虽黄连亦所必用即于葛根汤加黄连七分可也。 肚痛一症。最恶候也。未见点而痛。葛根汤加麻黄亦可。有痛而身弯不能立者。肾败矣。不 治。见点肚痛。亦须发之。痘色不变者可治。起顶发浆时而痛。是虚。五味异功散加白芍。 寒战切牙。初起者。毒盛也。然切牙者多。而寒战者少。起浆之后。寒战切牙者。悉属虚。 黄白术散。甚者。加煨姜桂附。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