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杂症门上] 臂痛
〔大〕
夫妇人
臂痛,
筋脉挛急,不得屈伸,遇寒则剧,由肝虚为
风寒邪气流于
血脉,
客于
经络,搏于筋,筋不荣则干急而痛,其脉紧细,宜服
柏子仁丸、
舒筋汤。若臂痛不
能举,或左或右,时复
转移一臂,由
中脘伏痰,
脾气滞而不行,上与气相搏,
四肢皆属
于脾,脾气滞而气不下,上攻于臂故痛,其脉沉细,宜
茯苓丸、
控涎丹。
〔薛〕
前证若
肝血虚,用
加味逍遥散。
中气虚,用
补中益气汤。血气俱虚,用
八珍
汤。
风热血燥,用
秦艽地黄汤。脾
肾虚寒,用柏子仁丸。脾
胃实热,用茯苓丸。水不能生
木,用
六味丸、
逍遥散。怒动
肝火,用小柴
胡加
川芎、
当归。
眩晕晡热,用四物、柴、栀、
丹皮。晡热
月经不调,用加味逍遥散。食少
体倦,无寐
盗汗,用
加味归脾汤。先太宜人遍身作痛,筋骨尤甚,不能屈伸,
口干目赤,
头眩痰壅,
胸膈不利,
小便赤短,夜间殊甚,遍身作痒如虫行,此属肝
肾气虚而热也。用
六味地黄丸料加
山栀、
柴胡而愈。
柏子仁丸
(《指迷》)
柏子仁干地黄(各二两,自制)
茯苓枳壳(去穣,
麸炒)
覆盆子(炒)
北五味子(杵,炒)
附子(炮)
石斛(去根切,
酒蒸炒)
鹿茸(酥炙)
酸枣仁(炒)桂心
沉香黄(蜜水炙,各一两,一方
云,
等分)
上为细末,炼蜜为丸如
梧桐子大。空心酒下三十丸。
舒筋汤
治臂痛。又名
五痹汤,亦治腰下疾。
片
子姜黄(四两)
甘草羌活(各一两)
白术海桐皮当归
赤芍药(各二两)
上为粗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七分,去滓
温服。如腰以下疾,空心服;腰以上疾,
食后服。
茯苓丸
治臂痛不能举手,或左或右,时复转移,由伏痰在内,中脘停滞,脾气不行,
上与气搏,四肢属脾,脾滞而气不升,故上行攻臂,其脉沉细者是也。后人谓此臂痛,乃
痰证也,用
以治痰,无不效者。予尝以此药治人,随服随愈。世所谓
痰药多矣,未有立效如茯苓丸速也。
茯苓(一两)
半夏(二两)枳壳(半两,去穣麸炒)
风化朴硝(半两)
上为末,
姜汁煮
糊丸如梧子大。
生姜汤下二十丸,食后服。
控涎丹
凡人忽患胸背、手足、
颈项、腰胯
隐痛不可忍,连筋骨牵引钓痛,坐卧不宁,
时时走易不定,俗医不晓,谓之走疰,便用药及
针灸,皆无益。又疑是风毒结聚,欲为
痈疽,乱以药贴,亦非也。此乃痰涎伏在心膈上下,变为此疾,或令人
头痛不可举,或
神意昏倦多睡,或饮食无味,痰唾稠粘,夜间
喉中如锯声,多流唾涎,手脚重,腿冷,脾
气脉不通,误认为
瘫痪,亦非也。凡有此疾,但以此药,不过数服即愈。
甘遂(
去心)
大戟(去皮)真
白芥子(炒,各等分)
上为细末,糊丸如梧桐子大。临卧淡姜汤下五七丸,如疾猛,再加至十丸。
白芥子散 治臂痛牵引背胛,或辍或作,由荣卫循行失度,痰滞经络,或似瘫痪。
真白芥子
木鳖子(各三两,麸炒)
没药(另研)桂心
木香(各半两)
上为末,每服一钱,温酒下。
愚按∶前三方,
脾气虚弱者,必佐以
六君子汤。中气虚弱者,必佐以补中益气汤。气
血虚者,必佐以
八珍汤。脾气郁滞者,必佐以
归脾汤。
肝经怒气者,必佐以逍遥散。若
专用前方治之,
胃气益虚,
病气益甚,不可不谨。
流气饮 治
七情气滞,
胸胁闷痞,
咽喉不利,呕喘
面浮,二便不调,或气攻
肩背,胁
肋作痛,或香港脚喘急,
腹胀便闭,
元气充实者,宜用此药。慎之。
紫苏叶黄(炒)
青皮(去白)当归半夏(姜制)
乌药芍药(炒)茯苓
桔梗防风(各五钱)川芎
陈皮(各七钱五分)
枳实(麸炒)木香(各二钱五分)
甘草(炙,一两二钱半)
大腹子(姜制,一两)
上每服半两,姜枣
水煎服。
四物汤治血滞
中风,血虚手足不遂。如臂痛,加
红花煎。
交加散加
木瓜、
牛膝,治
冷痹肩臂作痛。即
人参败毒和
五积散。
乌药顺气散加羌活、木瓜,治
外邪气滞,筋骨作痛,或痰气不利。(方见
杂病中气。)
秦艽地黄汤
治肝
胆经风热血燥,肩臂
疼痛,或筋脉引急,或时牵痛。其
内证发热,
或
寒热晡热,月经不调,或肢体
酸痛等证。
秦艽熟地黄(自制)当归(各一钱)川芎
芍药
牡丹皮白术茯苓(各一钱五分)钓藤钩(一钱)柴胡甘草(炙,各三分)
上水煎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