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杂证门下] 翻胃吐食
〔薛〕
《
病机》云∶吐有三∶曰气、积、寒也,皆从
三焦论之。
上焦吐者从于气,气
者天之阳也,其脉浮而洪,食已
暴吐,渴欲饮水,
大便燥结,
气上冲胸发痛,其
治法常
降气和中。
中焦吐者从于积,有阴有阳,食与气相假为积而痛,其脉浮而匿,其证或先
痛而后吐,或吐而后作痛,治法当以
小毒药去其积,
槟榔、
木香行其气。
下焦吐者从于
寒,地之道也,其脉沉而迟,其证
朝食暮吐,
暮食朝吐,
小便清,
大便秘而不通,治法当
以
毒药通其秘塞,温其
寒气,大便渐通,复以
中焦药和之,不令
大便秘结而
自愈也。王
太仆曰∶食不得入是有火也,食入反出是无火也。又《发明》曰∶噎者
六腑之所主,阳
也,气也。塞者
五脏之所主,阴也,血也。二者皆由
阴中伏火而作也。刘宗浓先生曰∶若
三焦
传化失常所致,主于气也。若血亏
胃脘干槁所致,因于血也。塞犹填塞不通之义,故
《发明》有治
幽门不通、噎塞不便,
通幽汤例。盖阳无阴不能通化,阴之失位而阳伏其中,传
化不变而反上行矣。故前证或由饮食
起居七情,亏损脾胃,
痰饮停滞,
中气不运,当以
补中益气汤(
杂病劳倦。)为主。若郁结伤脾,用
归脾汤(杂病
健忘。)加
枳壳、
桔梗。若恚
怒伤肝,
用
小柴胡汤(
伤寒少阳。)加栀、苓、参、术。
脾气虚弱,用六君子(杂病
虚劳。)加
山栀、枳壳。气
血俱虚,用
八珍汤(即杂病
八物汤。)加山栀、
半夏。若用
行气之药,胸膈痞闷,用六君、芎、
归之类。若
过用香燥之剂而大便结燥,用四物、(通治。)参、术之类。若饮食不能入,用六
君、山栀、
吴茱萸、制
黄连。若食入而反出,用六君、
炮姜、
白豆蔻、黄连、制吴茱萸。若
痰滞而食反出,六君、枳壳、桔梗。若饮食少思,大便不实,胸膈痞闷,
吞酸嗳腐,食
反不化,是为
脾胃虚寒,用东垣
补真丸或
八味丸。(杂病虚劳。)若
发热烦热,身
恶风寒,腹
畏热食,或手足俱冷,
胸满腹胀,是内真寒外
假热,用
神效附子丸,(本条。)或八味丸。大
凡
呕吐善食,喜饮冷水,是为有火。呕吐少食,喜饮热汤,是为无火。当审其因而治之。
一妇人患前证,胸腹痞闷,得去后或泄气稍宽。余曰∶此属
脾气郁结而虚弱也,当调
补为善。不信,乃别用二陈、
枳实、黄连之类,不应;又用香燥
破气,前证益甚,
形气
愈虚。余用
加味归脾汤,(即本方加
柴胡、山栀。)调治半载而痊。一妇人患前证,
胸胁胀闷,
或
小腹不利,或时作痛,小便涩滞。余曰∶此
肝火血虚也,当清肝火,生
肝血,养
脾土,生
肺金。以余言为迂,别服利
气化痰等剂,前证益剧,
虚证蜂起,余用
加味逍遥散,(
调经。)
加味归脾汤兼服,寻愈。一妇人患吐痰甚多,手足常冷,饮食少思。余曰∶此肝
脾郁
怒,兼
命门火衰。不信,另服
化痰利气之剂,胸腹愈胀,又服峻利疏道之剂。余曰∶非其
治也,必变
脾虚发肿之证,急服《金匮》
加减肾气丸,庶有可救。不信,反服
沉香化气
等丸,果发肿而殁。
白散 治妇人
翻胃吐食。《千金翼》云∶不特治妇人,男子亦可服。一斤以上为妙。
白土(以
米醋一升,土令赤,入醋内浸令冷,再再浸,以醋干为度,取一两研。)
干姜(炮,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一钱,
米饮调下,甚者二钱。
白芷散 治妇人翻胃吐食。
上用
白芷一两,切作片,瓦上炒令黄,为细末,用
猪血二十文
切片,以沸汤泡七次,将
血蘸药吃七片。如剩药末,留后次用。
太仓丸 治
脾胃虚弱,不进饮食,
反胃呕吐。
白豆蔻缩
砂仁(各二两)
丁香(一两)
陈仓米(一升,用
黄土炒米赤,去土
不用)
上为细末,
姜汁法丸梧子大,每服六七十丸,食后淡姜汤下。
青金丹 治呕吐反胃等证。每用三十丸,煎
生姜、
陈皮汤吞下。(方见前呕吐。)
五苓散治反胃发渴,加半夏。每四钱,生姜五片煎,
温服。(方见伤寒渴。)
东垣补真丸
肉苁蓉(酒浸,焙)
葫芦巴(炒)
附子(炮,去皮)
阳起石()
肉豆蔻(面里煨)
菟丝子(净洗,酒浸蒸)
川乌(炮,去皮)沉香
五味子(各五钱)
鹿茸(酒浸,炒)
巴戟(
去心)
钟乳粉(各一两)
上为细末,用
羊腰子两对,治如食法,葱椒酒煮,捣烂入酒,
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七
十丸,空心米饮,
盐汤任下。
神效附子丸
治脾
肾虚寒、呕吐,或反胃
膈噎。
黑附子重一两四五钱,
端正底平尖圆,一枚,灰火炮皮裂,入生姜
自然汁内
浸润晒干,
仍炮,再入汁浸润,仍晒再炮,用尽姜汁半碗为度,却去皮脐末之,以
人参膏和丸如黍
米大。每服数丸,津唾咽下,
胃气稍复,饮食稍进,投以
温补之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