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一] 敷贴(十二)
疮肿初生,似有头而未起,即当贴
温热药,引出其
热毒,火就燥之义也。若疮肿初
生,即高起四畔赤,宜捣生寒药贴,折伏其热势,驱逐其邪恶,扑火之义也。大抵
敷贴之法,欲消散肿毒,疏通
血脉,
寒热错综,皆期于不成脓也。凡肿皮浓者,以软帛
或绵纸,涂药贴之,待其药干方换。肿皮薄者,用疏纱或薄纸,涂药贴之,其药未
干即当换之,至脓溃之后,即贴温肌
生肉膏药,要在逐臭腐,排恶汁,取死肌,生良肉,
全藉温热
膏剂之力也,切勿用寒凉药水调贴,令血滞而难瘥,盖血脉喜温而
恶寒故也。《集
验》云∶痈疽无头起者,用神豸膏、灵龟膏、
拔毒膏、
正铁箍散贴,即令
消退。溃脓者,用
灵龟膏贴之,或用
追毒膏去脓,或用筒子收脓。
有头疽疮,每于洗后,视赤晕阔狭,用
凉水调
大铁箍散成膏,隆冬用温水调加人肉温贴之。肿赤盛,用
生地黄自然汁调贴。围
贴之法,从四畔红晕处围贴,用皮纸掩上疮。有旋生白粒,散漫如米、如豆者,用银篦尾
拨去疮眼,用老皮散敷之,再换新药敷上。凡热多,则赤肿散,热甚则紫黑,
外寒郁之
亦紫,
血虚兼寒则青白,大铁箍散、正铁箍散乃常用之药。或因
风寒热及秽气厌触等证,
四时寒热不同,又宜从权设法,热者宜
三黄散,热甚宜
三消散,风者加
羌活、
防风。风
气滞者加
木香,
寒郁加桂,秽气触者宜加香药熏之。肿处脆嫩者,去
白芨。去
贴药时,看
毛
下窍中当
有汗珠,此则血脉疏通,热毒消散,赤晕渐缩,脓溃痛止,变逆为顺,
皮毛
润活,要作良肉,但疽顶有些少腐,开
不用刀剪。如药下不生汗珠,腐败必阔、必多也。
脓后围贴,则收散漫
遗毒,尽随脓出,疮口贴拨毒
膏药。如脓出不顺,用追毒膏。
恶肉
不去,用
金宝膏。败肉去后,围贴则
气血活,新肉易长,疮口用
长肉膏。敷贴之药,与淋
洗药,
并行同功。郭氏法∶如是有头疮疽,就便用
朱砂备急膏一丸,如黄豆大,安于疮头
上,却用软粘膏药盖护之,其疮必破。如疮晕紫黑色,外用
宣毒散,周遭敷住毒瓦斯。如
疮晕赤红色,用
水澄膏敷之;次日用坚峻碧云锭子,开了疮口;次用紧缓碧霞锭子,去
其歹肉;稍净,却用缓慢
碧玉锭子生肌,总名
青金锭子。不拘日数,直待歹肉去净,单
用膏药贴之。候脓水尽,
肌肉平,方许贴生
好肌敛口之药。若根据此法,免教人受刀剪、针烙之苦。如是无头痈肿,待脓成,用针刺破,
方根据法收功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