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册 诸伤门] 伤饮食
东垣曰∶
阴阳应象论云∶水谷之
寒热,感则害人
六腑。痹论云∶
阴气者,静则
神脏,躁则消亡。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此乃混言之也。分之为二,饮也,食也。
饮者水也,无形之气也。因而大饮则
气逆,
形寒饮冷则伤肺,
肺病则为
喘咳,为肿,
为
水泻。轻则当
发汗、利
小便,使
上下分消其湿,
解酲汤、
五苓散、
生姜、
半夏、
枳实、
白术之类是也。如重而
蓄积为满者,
芫花、
大戟、
甘遂、牵牛之属利下之,
此其大法也。食者物也,有形之血也。如
生气通天论云∶因而饱食,
筋脉横解,肠
为痔。又云∶食伤
太阴厥阴,
寸口大于
人迎两倍三倍者,或
呕吐,或
痞满,或下
利肠,当分寒热
轻重治之。轻则
内消,重则除下。如
伤寒物者,半夏、
神曲、干
姜、
三棱、
广术、
巴豆之类主之。如伤热物者,枳实、白术、
青皮、
陈皮、麦、
黄连、
大黄之类主之。亦有宜吐者,阴阳应象论云∶在上者因而越之。
瓜蒂散之属
主之。然而不可过剂,过则反伤脾胃。盖先因饮食自伤,又加之以药过,故肠胃复
伤,而气不能化,食愈难消矣,渐至羸困。故
五常政大论云∶
大毒治病,十去其六,
小毒治病,十去其七,
常毒治病,十去其八,
无毒治病,十去其九,不可过之。此
圣人之深戒也。
伤食之证,胸膈痞塞,吐逆
咽酸,噫败卵臭,畏食
头痛,
发热恶寒,
病似伤寒,但
气口大于人迎数倍,身不痛耳。内无热与伤冷物者,
治中汤加
砂仁一
钱,下
红丸子、
小七香丸。内有热与伤热物者,
上二黄丸、枳术
导滞丸、通用保和
丸、
枳术丸、曲枳术丸、
木香枳术丸、
槟榔丸、
木香槟榔丸。
伤肉食湿面辛辣浓
味之物,填塞闷乱,胸膈不快,
三黄枳术丸。
伤湿面,心
腹满闷,肢体沉重,除湿
益气丸。伤热食,痞闷兀兀欲吐,烦乱不安,上二黄丸。伤湿热之物,不得旋化,
而作痞满,闷乱不安,枳术导滞丸。
伤蟹,
紫苏丁香汤。伤豆粉湿面油腻之物,白
术丸。食
狗肉不消,
心下坚,或
腹胀口干,
发热妄语,煮
芦根汁饮之。食鱼脍及生
肉在胸膈不化,必成瘕,捣
马鞭草汁及
生姜汁饮之。伤冷食,
半夏枳术丸,小便
淋加
泽泻,寒热不调,每服加上二黄丸十丸,或用
木香干姜枳术丸、
丁香烂饭丸。
张仲景治
宿食在
上脘,以瓜蒂散吐之,不即下之。凡脉浮而大,按之反涩,尺中亦
微而涩,或数而滑,或紧如转索无常,及
下利不欲食者,皆宿食也。皆用
大承气汤
下之。其人热,其伤物亦热者,宜之。其人寒,其伤物亦寒者,不宜也。戴云∶伤
食
腹痛胀满,
大便不通者,遂成
食积,小七香丸一帖,用水一盏,姜三片,煎八分
去滓,吞
感应丸,此下伤冷之方也。大抵气口脉紧盛者宜下。
尺脉绝者宜吐。经曰∶
气口脉盛伤于食,心胃满而口无味。口与气口同,口曰坤者,口乃脾之候,故胃伤
而气口紧盛。夫伤有多少,有轻重,如气口一盛,得脉六至,则伤于
厥阴,乃伤之
轻也,枳术丸之类主之。气口二盛,脉得七至,则伤于
少阴,乃伤之重也,
雄黄圣
饼子、木香槟榔丸、
枳壳丸之类主之。气口三盛,脉得八至九至,则伤
太阴,填塞
闷乱,则心胃大痛,
备急丸、
神保丸、
消积丸之类主之。兀兀欲吐不已,俗呼食迷
风是也。经曰∶上部有脉,下部无脉,其人当吐不吐者死,瓜蒂散主之。如不能吐,
是无治也。经曰∶
其高者因而越之,此之谓也。或曰盛食填塞
胸中痞乱,两
寸脉当
用事,今反两尺脉不见,其理安在?曰∶胸中有食,是
木郁宜达,故
探吐之。食者
物也,物者坤土也,是
足太阴之号也。胸中者肺也,为物所塞,肺者
手太阴金也,
金主杀伐,与坤土俱在手上,而旺于天。金能克木,故
肝木发生之气伏于地下,非
木郁而何。吐去
上焦阴土之物,木得舒畅则郁结去矣。食塞于上,
脉绝于下,若不
明天地之道,无由达此至理。
水火者,阴阳之征兆,天地之别名也。故独阳不生,
独阴不长。天之用在于地下,则万物
生长。地之用在于天上,则万物收藏。此乃天
地交而万物通也,此天地相根之道也。故
阳火之
根本于地下,
阴水之源本于天上,
故曰水出高源。故人
五脏主有形之物,物者阴也,阴者水也,右
三部脉主之,
偏见
于寸口,食塞于上,是绝五脏之源,源绝则水不下流,两尺脉之绝,此其理也,何
疑之有。然必视所伤之物冷热,随证加减,如伤冷物一分,热物二分,则用寒药二
停,热药一停,随时
消息。经云∶必先
岁气,无伐
天和,此之谓也。既有
三阴可下
之法,亦必有三阴可补之法。故曰
内伤三阴可用温剂。若饮冷内伤,虽云损胃,未
知色脉,各在何经。若
面色青黑,脉
浮沉不一,弦而弱者,伤在厥阴。若
面色红
赤,脉浮沉不一,细而微者,伤在少阴。若
面色黄洁,脉浮沉不一,缓而迟者,伤
在太阴也。伤在厥阴肝之经,
当归四逆汤加
吴茱萸、
生姜汤之类主之。伤在少阴肾
之经,
通脉四逆汤主之。伤在太阴脾之经,
理中丸汤主之。
大便者宜汤,结者宜
丸。凡诸脾脉微洪,伤苦涩物。经曰∶
咸胜苦。微弦,伤冷硬物。经云∶温以克之。
微涩,伤辛辣物。经云∶
苦胜辛。微滑,伤腥咸物。经云∶甘胜咸。弦紧,伤酸硬
物。经云∶
辛胜酸。洪缓,伤甜烂物。经云∶酸胜甘。微迟,伤
冷痰积聚恶物,温
胃
化痰。
单伏主物不
消化,曲、三棱、广术之类。浮洪而数,皆中酒,
葛根、陈
皮、
茯苓。伤食作泻不止,于应服药中,加
肉豆蔻、
益智仁以收固之。伤食兼感风
寒,其证与前同,但添身疼,气口人迎俱盛,俗谓
夹食伤寒,宜
生料五积散,或养
胃汤、
香苏饮、
和解饮。
【
伤酒】
恶心呕逆,吐出宿酒,昏
冒眩晕,头痛如破,宜
冲和汤、
半夏茯苓汤,
或
理中汤加干葛七分,或用末子理中汤和
缩脾饮。
酒渴,缩脾汤,或煎
干葛汤调五
苓散。久困于酒,遂成
酒积,腹痛
泄泻,或暴饮有灰酒亦能致然,并宜
酒煮黄连丸。
多饮结成
酒癖,腹中有块,随
气上下,冲和汤加蓬术半钱。酒停胸膈为
痰饮者,枳
实
半夏汤加神曲、
麦芽各半钱,冲和汤加半夏一钱,茯苓七分。解酒毒无如枝矩子
之妙,一名枳,一名木蜜,俗呼癞汉指头,北人名曰烂瓜,江南谓之
白石树,杭
州货卖名蜜屈立,诗所谓南山有枸是也。树形似白杨,其子着枝端,如
小指,长数
寸,屈曲相连,春生秋熟,经霜后取食如饧美。以此木作屋柱,令一室之酒味皆淡
薄。赵以德治酒人发热,用枝矩子而愈,即此也。东垣云∶酒者大热有毒,
气味俱
阳,乃无形之物也。若伤之,止当发散,汗出则愈矣。其次莫如利小便,乃上下分
消其湿。今之病酒者,往往服
酒症丸,大热之药下之,又有用牵牛、大黄下之者,
是无形
元气受病,反下有形
阴血,乖误甚矣。酒性大热巳伤元气,而复重泻之,亦
损
肾水真阴,及有形血气,俱为不足,如此则阴血愈虚,
真水愈弱,
阳毒之热大旺,
反增其
阴火,是以元气消铄,折人长命,不然则
虚损之病成矣。
酒疸下之,久则为
黑疸,慎不可犯,宜以
葛花解酲汤主之。海藏云∶治
酒病宜发汗,若利小便,炎焰
不肯下行,故曰
火郁则发之。以辛温散之,是从其体性也。是知利小便,则湿去热
不去。若动大便,尤为疏陋。盖大便者,有形质之物,酒者无形之水,从汗发之,
是为近理。
湿热俱去,故治以苦温,发其火也;佐以苦寒,除其湿也。按酒之为物,
气热而质湿,饮之而昏醉狂易者热也,宜以汗去之。既醒则热去而湿留,止宜利小
便而已。二者宜酌而用之,大抵葛花解酲汤备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