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册 痿痹门] 痿
痿者,手足痿软而无力,
百节缓纵而不收也。圣人以
痿病在诸证为切要,故特着篇目,分
五脏之
热,名病其所属皮、脉、筋、肉、骨之痿。致足不任于地,及叙五脏得热之邪,则以一脏因一
邪所伤。
观其微旨,是用
五志、
五劳、
六淫,从
脏气所要者,各举其一以为例耳。若会通八十一篇而言,便见
五劳、五志、六淫,尽得成五脏之热以为痿也。何则?言
肺气热则
皮痿,因有所失亡,所求不得者,
与他篇之谓始富后贫,虽不伤邪,皮焦筋屈,痿为挛者,同是一于
七情之不扬。若
病机之谓诸痿喘
呕,诸气愤郁,皆属于上者言之,即此可推,何热而不为痿,何脉而不为热也。如言
心气热为
脉痿,
因得之
悲哀太甚,
阳气内动而
血崩,
大经空虚,乃为脉痿,此以心为
神明之官,主脉为要者言也。及
乎推之,五脏各有神,各有志,若
怒则气上逆,甚则
呕血之类,亦五志所动,以热
伤血,
血逆行于
经脉亦必空虚。有若
形乐志苦,病生
于脉。则是五志皆得以痿其脉,不独悲哀一因也。且五志之在各脏,自伤其所属。若怒甚筋纵,其若
不容与形乐志乐,病生于肉,
形苦志乐,病生于筋。又若忧恐
喜怒,因
太虚则五脏
相乘,故病有五五
二十五变,皆至于
大骨枯槁,
大肉陷下之病。其神志在五脏之为
热病者不可胜计。如言
肝脏气热,因
思想无穷,所愿不得,犹肺之所求不得也。其入房太甚,
宗筋弛纵,亦犹肾之远行
劳倦也。即此可见,
五劳各得伤其五脏所合之皮肉筋骨矣。如言
脾脏气热,因得之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者,若
岁运太阴湿
土
司天,
在泉之湿,皆致
肌肉痿,足痿不收,此是从五脏中举
外感者为例耳。诸脏皆然,
少阴之复为
骨痿。
少阳之复为脉痿。
阳明司天之政,
四之气,亦为骨痿。
厥阴司天,
风气下临,
脾气上从,而为
肌肉痿。有因于湿,
首如裹,
湿热不攘,
大筋软短,小筋弛长,软短为拘,弛长为痿。《
灵枢》有八
风之变,或
伤筋,或
伤肉,或
伤骨,与
邪客筋骨间者,热多则筋弛,骨消
肉烁。夫其外淫而生五脏痿
病者如此。然有不言邪,止从经脏之虚而论者,谓
脾病者,
身重肌肉痿,足痿不收,行善螈。谓
肾虚
者,为跛为痱。谓
三阳有余,
三阴不足为
偏枯。谓
足少阳之别,虚则痿,坐不能起。
足阳明之别,虚则足不收,胫枯。又有
饮食所伤,味过于咸,则
大骨气劳。味过于辛,则
筋脉沮弛。与夫膏粱之人,病偏枯
痿厥。以上所陈,止就本条足痿
不用者言
耳。至若五脏尽热,
神昏仆倒,手足俱不用,世俗所谓
瘫痪者,岂非亦是痿之大者也。又若下条
肺痿
之为脏病者,而经又有
心气痿者死,则是五脏尽有其痿,盖可知矣。《原病式》论
小便遗失,谓
肺热
客于肾部,干于
足厥阴之经,而
气血不得宣通则痿痹,故神无所用,而不遂其机,因致溲便遗失。由
是论之,凡
神机气血或劣弱,或闭塞,即
脏腑经络四属,若内若外,随处而不用。故《
内经》重其事,
叠出诸篇,后之览者,竟失其旨。集
方论者,或并见
虚劳证,或并见
风门,赖丹溪始发挥千余年之误
表而出之,而复语焉不详,可惜也。曰痿论,阳明
冲脉合
宗筋,会于
气街,因阳明虚,故宗筋纵,
带脉不引而足痿,所以独取阳明。今子历陈受病之邪及诸
痿证,又将若之何治,曰圣人凡语其一,推
之而可十可百,岂惟足痿而已乎。所谓各补其荥而通其俞,调其
虚实,和其
逆顺者,则治邪之法尽在
其中矣。所云
筋脉骨肉,各以其时受月则病已者,治四属
内外诸痿之法,亦在其中矣。然而诸痿之病,
未有不因阳明虚而得者,何以言之?按《灵枢》有谓真
气所受于天,与
谷气并而充身也。又谓谷始入于胃之两焦,以溉五脏,别出两行荣卫之道,其
大气之
搏而不行者,积于
胸中,命曰
气海。《
素问》则谓
足太阴者,三阴也,其
脉贯胃属脾络嗌,故太阴
为之
行气于三阴。阳明者,表也,
五脏六腑之海也,亦为之行气于三阳。脏腑各因其经而
受气于阳明,故
为胃行其
津液。
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日以益衰,
阴道不利,筋骨肌肉无气以生,故不用焉。而冲脉者,
出于肾下,与
任脉起于
胞中,治
血海亦云,为五脏六腑之海也。五脏
六腑皆禀焉。其上行者,渗三阳,
灌诸精。其下行者,渗三阴,灌诸络而温肌肉,与阳明宗筋会于
气冲。因言阳明虚则宗筋纵,带脉不
引,故足痿不用也。即此而观,
真气者,天之道也。谷气者,地之道也。地非天不生,天非地不成,
是故真气与谷气并而后生成,
形气之道立矣。故阳明虚,于五脏无所禀,则不能行血气,营
阴阳,濡
筋骨,利
关节。气海无所受,则
卫气不能温
分肉,充
皮肤,肥
腠理,司开阖。血海无所受,则上下内
外之
络脉空虚,于是
精神气血之奉生身、周于
性命者劣弱矣。故百体中随其不得受水谷气处,则不用
而为痿,治痿不独取阳明而何哉。丹溪云∶
肺金体燥居上而
主气,畏火者也。
脾土性湿居中而主四肢,
畏木者也。
火性炎上,若嗜欲无节,
则水失所养,火寡于畏,而侮
所胜,肺得
火邪而热矣。木性刚急,肺受
热邪则金失所养,木寡于畏而
侮所胜,脾得木邪而伤矣。肺热则不能管摄一身,脾伤则四肢不能为用,而诸痿作矣。泻南方,则肺
金清而东方不实,何脾伤之有。补北方,则
心火降而西方不虚,何肺热之有。故阳明实则宗筋
润,能
束骨而
利机关矣。治痿之法,无出于此。
骆龙吉亦曰风火相炽,当滋
肾水。东垣先生取
黄柏为
君,黄等药为辅佐,而无一定之方。有兼
痰积者,有湿多者,有热多者,有湿热相半者,有挟寒者,
临病制方,其善于治痿乎。虽然药中肯綮矣,若将理失宜,圣医不治也。天产作阳,浓味
发热,凡病
痿者,若不淡薄滋味,吾知其必不能安全也。按丹溪以《
难经》
泻南补北之法,摘为治痿之方,亦是
举其例耳。若胃口不开,饮食少进者,当以芳香辛温之剂进之,不可拘于此例,宜
藿香养胃汤主之。
况根据《内经》当分五脏。
肺热叶焦,则
皮毛虚弱急薄,着则生痿。肺者
脏之长,为心之盖也。有所
失亡,所求不得,则发
肺鸣,鸣则肺热叶焦,故曰五脏因肺热叶焦发为痿。又曰∶肺热者,色白而
毛败。宜黄、天、
麦门冬、
石斛、
百合、
山药、
犀角、
通草、
桔梗、枯芩、
栀子仁、
杏仁、
秦艽之属主之。心气热则下
脉厥而上,上则下脉虚,虚则生脉痿,
枢折挈,胫纵而不
任地,悲哀太甚则
胞络绝,胞络绝则阳气内动,发则
心下崩,数
溲血也。故本病曰大经空虚,发为肌
痹,传为脉痿。又曰∶
心热者,色赤而络脉溢。宜
铁粉、银屑、
黄连、
苦参、
龙胆、石蜜、
牛黄、龙
齿、秦艽、白藓皮、
牡丹皮、
地骨皮、
雷丸、犀角之属主之。
肝气热则胆泄
口苦,
筋膜干,筋膜干则
筋急而挛,发为
筋痿。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太甚,宗筋弛纵,发为筋痿,及为
白淫。
故《下经》曰∶筋痿者,生于肝,
使内也。又曰∶
肝热者,色苍而
爪枯。宜
生地黄、
天门冬、百合、
紫葳、
白蒺藜、
杜仲、萆、
菟丝子、
川牛膝、
防风、
黄芩、黄连之属主之。又方治筋痿,两手
握固
无力,两腿
行动无力,急饥食少,口舌生疮,忽生痰涎,忽然睡中涎溢,身上躁热,忽时憎寒,项颈
强急,小便赤白不定,大腑忽冷忽热不调,用
连翘、防风、
荆芥穗、
蔓荆子、
羌活、
独活、牡丹皮、
山栀仁、秦艽、
麻黄、(去根)
木香各
等分,为细末。每服一钱,食后
白汤调下。脾气热则胃干而渴,肌
肉
不仁,发为
肉痿。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留,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
故《下经》曰∶肉痿者,得之
湿地也。又曰∶脾
热者,色黄而肉
蠕动。宜苍、
白术,二陈,入
霞天膏之属主之。
肾气热则
腰脊不举,骨枯而髓减,发
为骨痿。有所远行劳倦,逢大热而渴,渴则阳气内伐,内伐则热舍于肾,肾者
水脏也,今水不胜火则
骨枯而髓虚,故足不任身发为骨痿。故《下经》曰∶骨痿者,生于大热也。又曰∶
肾热者,色黑而齿
槁。宜
金刚丸。肾肝俱损,骨痿不能起于床,筋弱不能收持,宜益精缓中,宜
牛膝丸、
加味四斤丸。
肾肝脾俱损,谷不化,宜益精缓
中消谷,宜
煨肾丸。丹溪云∶痿属湿热。有
湿痰者,有
气虚者,有血
虚者,有
食积妨碍不降者,有死血者。湿热,东垣
健步丸,加黄柏、
苍术、黄芩,或
清燥汤。湿痰,
二陈加苍术、黄柏之类,入
竹沥、
姜汁。
血虚,
四物汤加苍术、黄柏,下
补阴丸。气虚,
四君子汤加
苍术、黄柏。气血俱虚,
十全大补汤。食积,
木香槟榔丸。死血,
桃仁、
红花、蓬术、归梢、
赤芍药
之类。痿病,食积妨碍不得降者,亦有死血者,俱宜下之。《保命集》云∶
四肢不举,俗曰瘫痪,经
所谓脾太过则令人四肢不举。又曰∶土太过则
敦阜,阜、高也,敦、浓也,既浓而又高,则令除去,
此真所谓
膏粱之疾,其
治则泻,令气弱阳衰土平而愈。或
三化汤,或
调胃承气汤,选而用之。若
脾虚
则不用也。经所谓土不及则卑陷,卑、下也,
陷、坑也,故脾病四肢不举。四肢皆禀气于胃,而不能至经,必因于脾,乃得禀受。今脾病不能与胃
行其津液,四肢不得禀水谷气,气日以衰,
脉道不利,筋骨肌肉皆无气以生,故不用焉。其治可十全
散、加减四物,去邪留正。又云∶心热盛则火独光,火炎上,肾之脉常下行,今火盛而上炎用事,故
肾脉亦随火炎烁而逆上行,
阴气厥逆,火复内焰,阴上隔阳,下不守位,心气
通脉,故生脉痿。膝腕
枢如折去而不相提挈,
经筋纵缓而不任地故也。可下数百行而愈。东垣
补益肾肝丸、
萧炳神龟滋阴丸、
丹溪
补益丸、
虎潜丸、王启玄传玄珠耘苗丹、
经验方
何首乌、
牛膝等分,酒浸
蜜丸。皆补益肾肝壮筋
骨之药,下虚者选而用之。痿发于夏,俗名
注夏。当从东垣法治之,详见
伤暑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