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神志门] 癫
癫病,俗谓之
失心风。多因抑郁不遂,傺无聊而成。
精神恍惚,言语错乱,
喜怒不常,有狂之
意,不如狂之甚。狂者
暴病,癫则久病也。宜
星香散加
石菖蒲、
人参各半钱,和
竹沥、
姜汁,
下寿星丸。或以涌剂,涌去痰涎后,服宁神之剂。因惊而得者,
抱胆丸。
思虑伤心而得者,酒调
天门冬地黄膏,多服取效。有
心经蓄热,发作不常,或时
烦躁,鼻眼觉有
热气,
不能自由,有类
心风,稍定复作,
清心汤加石菖蒲。有病癫人,专服
四七汤而愈。盖
痰迷为癫,
气结
为痰故也。四川真蝉肚
郁金七两,明矾三两,细末,
薄荷丸如桐子大。每服五六十丸,汤水任下。此
病由
七情得之,痰涎
包络心窍,此药能去
郁痰。
孙兆治相国寺僧充,忽患癫疾半年,名医皆不效,召
孙疗之。孙曰∶但有咸物,尽与食之,但待云渴,可来取药,今夜睡着,明日便愈也。至夜僧果渴,
孙乃与酒一角,
调药一服与之,有顷,再索酒,与之半角,其僧遂睡两昼夜,乃觉人事如故。僧谢之,
问其
治法,曰,众人能
安神矣,而不能使
神昏得睡,此乃
灵苑方中
朱砂酸枣仁乳香散也,人不能用耳。
陈良甫治一女人,眼见鬼物,言语失常,循衣直视,医用心药不效,投
养正丹二帖,煎
乳香汤送下,
以
三生饮佐之,立愈。
滑伯仁治一僧,病发狂
谵妄,视人皆为鬼,诊其脉累累如
薏苡子,且喘且搏。
曰,此得之
阳明胃实。《
素问》云∶阳明主内,其
经血气俱多,甚则弃衣,升高逾垣妄骂,遂以三化
汤三四下,复进以火剂即愈。一妓心,
狂歌痛哭,裸裎妄骂,瞪视
默默,脉之沉坚而结。曰,得之忧愤沉郁,食与痰交积
胸中,涌之皆积痰
裹血,复与火剂、清
上膈而愈。一人方饭间,坐甫定,即搏炉中灰杂饭猛噬,且喃喃骂人,令左右掖
而脉之,皆弦直上下行,而左手
寸口尤浮滑。盖
风痰留
心胞证也。法当涌其痰而凝其神,涌出痰沫四
五升即熟睡,次日乃寤,寤则病已去矣。徐以
治神之剂调之如旧。若脉乍大乍小,乍有乍无,忽六部
一息四至如常,忽如雀啄、如屋漏、如虾游鱼戏,此鬼祟之征也。宜以
针灸治之。
扁鹊曰∶百
邪所病
者,针有
十三穴也。凡针之体,先从
鬼宫起,次针
鬼信,便至
鬼垒,又至
鬼心,末必须并针,止五六
穴即可知矣。若是邪蛊之精,便自言说,论其由来,往验有实,立得其精邪,必须尽其命求去治之。
男从左
起针,女从右起针,若数处不言,便遍穴针也。根据诀而行,针灸等处,并宜主之,仍
须根据法治
之,万不失一。
黄帝掌诀,别是术家秘要,缚鬼禁劫,五岳
四渎,
山精鬼魅,并悉禁之,有在人两手
中十
指节间。第一针
人中,名鬼宫。(从左边
下针,上边出之。)第二针手
大指爪甲下,名鬼信(入
肉三分。)第三针足大指爪甲下,名鬼垒。(入肉二分。)第四针
掌后横纹,名鬼心。(针入半寸,
即
太渊穴。)第五针
外踝下
白肉际,
足太阳,名
鬼路。(
火针七三下,即
申脉穴。)第六针
大椎上
入
发际
一寸,名
鬼枕。(火针七三下。)第七针耳
前发际宛宛中,
耳垂下五分,名
鬼床。(火针七三下。)
第八针
承浆,名
鬼市。从左出右。第
九针手横纹上三寸两筋间,名鬼路。(即
劳宫穴。)第十针直鼻
上入发际一寸,名
鬼堂。(即
上星穴。火针七三下。)十一针阴下缝,灸三壮。女人即
玉门头,名
鬼脏。十二针
尺泽横纹外头接白肉际,名
鬼臣。(即
曲池穴。火针七三下。)十三针舌头一寸,当
舌中下缝,刺贯出舌上,名
鬼封。仍以一板横口吻,先针头令舌不得动。已前若是手足皆相对,针两
穴。若是
孤穴,即单针之。
秦承祖灸鬼法,以病者两手大
拇指相并,用细麻绳扎缚定,以
大艾炷骑缝
灸之,甲及两指角肉,四处着火,一处不着即无效,灸七壮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