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神志门] 痫
痫病与
卒中、
痉病相同,但痫病仆时口中作声,将醒时
吐涎沫,醒后又复发,有连日发者,有一
日三
五发者。
中风、
中寒、
中暑之类,则仆时无声,醒时无涎沫,醒后不复再发。痉病虽亦时发时止,
然身
强直反张如弓,不如痫之身软,或如猪犬牛
羊之鸣也。《原病式》以由热甚而
风燥为其兼化,涎溢胸膈,燥烁而螈,昏冒
僵仆也。《
三因》以
惊动
脏气不平,郁而生涎,闭塞诸经,厥而乃成。或在母腹中受惊,或感
六气,或
饮食不节,逆于脏
气而成。盖忤气得之外,惊恐得之内,饮食属不
内外。所因不同,
治法亦异。如惊者、
安神丸以平之。
痰者、
三圣散以吐之。火者、
清神汤以凉之。可下则以
承气汤下之。丹溪大法,分痰与热多少治之,
以
黄芩、
黄连、栝蒌、
半夏、南星为主。有热,以凉药清其心。有痰,必用吐,吐后用东垣安神丸,
及平肝之药,
青黛、
柴胡、
川芎之类。子
和法,痫病不至目瞪如愚者,用三圣散投之,更用火盆于暖
室中,令汗吐下
三法并行,次服
通圣散,百余日愈矣。虚不禁吐下者,
星香散加
人参、菖蒲、
茯苓、
麦门冬各一钱,
全蝎三个,入
竹沥,下酥角丸、杨氏
五痫丸、
犀角丸、
龙脑安神丸、
参朱丸、
琥珀寿
星丸。或用
天南星九蒸九晒为末,
姜汁打
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煎人参、麦门冬、
茯神、菖蒲
汤,入竹沥下。治法杂论云∶凡病发
项强直视,不省人事,此乃
肝经有热也。或有切牙者,先用
葶苈
苦酒汤吐之,吐后可服
泻青丸下之,次服
加减通圣散。显切牙证,用
导赤散治之则愈。如病发者,可
用
轻粉、
白矾、
代赭石发过
米饮调下。经云∶
重剂
以镇之。海藏云∶治长洪伏
三脉风痫、
惊痫、发狂,
恶人与火者,灸第
三椎、
第九椎,服局方
妙香丸,
以针穿一眼子透,冷水内浸少时,服之如本方。若治弦细缓三脉诸痫似狂者,李仲南
五生丸。昼发治
阳跷,(
升阳汤)。夜发治阴跷。先灸两跷各二七壮,
然后服前药。(凡灸痫,必须先下之,乃可灸,
不然则气不通,能杀人)。
平旦发者,
足少阳。晨朝发者,
足厥阴。
日中发者,
足太阳。
黄昏发者,
足太阴。
人定发者,
足阳明。半夜发者,
足少阴。煎药中各加
引经药。《千金》云∶病先
身热,螈
惊啼而后发,脉浮洪者,为
阳痫,病在
六腑,外在肌肤,犹易治也。先身冷,不惊掣,不啼叫,病发
脉沉者,为
阴痫,病在
五脏,内在
骨髓,难治也。刘宗浓曰∶
阴阳痫犹急慢惊,阳痫不因吐下,由其
有痰有热,客于心胃之间,因闻大惊而作,若热盛虽不闻惊亦自作也。宜用寒药以攻治之。阴痫亦本
于痰热所作,医以寒凉攻下太过,
损伤脾胃,变而成阴,宜用温
平补胃
燥痰之药治之。若曰不因坏证
而有阴阳之分,则是指痰热所客
表里脏腑浅深而言,痫病岂本自有
阴寒者哉。病久成积,浓朴丸,从
本方
春秋加添外,又于一料中加人参、菖蒲、茯苓各一两五钱,和剂服之。积久生虫,
妙功丸取之。
病愈后,痰热药中加养血宁神之药,如四物、
酸枣仁、
远志、麦门冬、安神丸、
至宝丹,
服饵不辍,仍加
谨节,疾不再作矣。
【诊】
脉洪、长、伏为风痫。弦、细、缓为诸痫。浮为阳痫。沉为阴痫。虚弦为惊。沉数为实
热。沉
小急实者,虚而弦急者,皆不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