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杂门] 黄胆
色如熏黄,一身尽痛,乃湿病也。色如
橘子黄,身不痛,乃疸病也。疸分为五∶
黄汗、黄胆、
谷疸、
酒疸、
女劳疸。
【黄汗】
汗出染衣,黄如柏汁是也。问曰∶黄汗之为病,身体肿,(一作强)。
发热汗出而渴,
状如
风水,汗沾衣,色正黄如柏汁,脉自沉,何从得之?师曰∶以汗出入水中浴,水从汗孔入得之。
宜芍桂酒汤主之。黄汗之病,两胫自冷,
假令发热,此属
历节。食已汗出,又身常暮
盗汗出者,此
劳气也。若汗出已,
反发热者,久久其身必甲错。若发热不止者,必生
恶疮。若
身重,汗出已辄轻者,
久久必身,又胸前痛,腰上
有汗,腰下
无汗,腰髋弛痛,如有物在皮中状,剧者
不能食,身疼重,
烦躁,
小便不利者,此为黄汗,
桂枝加
黄汤主之。按汗出浴水,亦是仲景举一隅耳。多由脾胃有热,
汗出逢闭遏,湿与热而成者,宜黄汤。(治
阴黄汗染衣,涕唾黄,用蔓菁子捣末,
平旦以
井花水
服一匙,日再,加至两匙,以知为度。每夜
小便中浸少许帛子,各书记日,色渐退白则瘥,不过服五
升而愈。)
【黄胆】
食已即饥,遍身俱黄,卧时身体带
青带赤,憎寒
壮热,此饮食过度,
脏腑热,水谷并积
于脾胃,
风湿相搏,
热气熏蒸而得之。师曰∶病黄胆,发热烦喘,
胸满口燥者,以病发时
火劫其汗,两热所得,然黄皆从湿得之,一身发热而黄,肚热,热在里,当下
之。黄胆脉浮而腹中和者,宜汗之,桂枝加黄汤
热服,须臾饮热粥以助药力,取微汗为度,未汗更
服。若
腹满欲
呕吐,懊而不和者,宜吐之,不宜汗。黄胆腹满,小便不利而赤,
自汗出,此为表和
里实,当下之,宜
大黄硝石汤。黄
胆病,小便色不变,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热除必哕,哕
者,
小半夏汤主之。黄胆病,
茵陈五苓散主之。
【谷疸】
食毕即
头眩,心中
怫郁不安,遍身
发黄。
趺阳脉紧而数,数则为热,热则
消谷;紧则
为寒,食即为满。
尺脉浮为伤肾,趺阳脉紧为伤脾。
风寒相搏,食谷则眩,
谷气不消,胃中苦浊,浊
气下流,
小便不通,阴被其寒,热流
膀胱,身体尽黄,名曰谷疸。
阳明病脉迟者,食难用饱,饱则发
烦,头眩,
小便难,此欲作谷疸,虽下之腹满如故,所以然者,脉迟故也。谷疸之为病,
寒热不食,
食即头眩,心胸不安,久久发黄为谷疸,
茵陈汤主之。续法,
谷疸丸、《宝鉴》
茵陈栀子汤、
红丸子。
【酒疸】
身目发黄,则
心下懊而热,不能食,时时欲吐。(足胫满,小便黄,面发
赤斑,此因
饥中饮酒,大醉当风入水所致)。夫病
酒黄胆者,必小便不利,其候心
中热,足下热,是其证也。酒
黄胆者,或无热,静言
了了,腹满欲吐,鼻燥,其脉浮者,先吐之;沉弦者,先下之。酒疸,心中热,
欲呕者,吐之即愈。酒疸下之,久久为
黑疸,
目青面黑,心中如啖蒜韭状,
大便正黑,
皮肤、爪之不
仁,其脉浮弱,虽黑微黄,故知之。(《
三因》
白术汤)。酒黄胆,心中懊,或
热痛,
栀子大黄汤
主之。续法,
葛根汤、小
柴胡加
茵陈、
豆豉、
大黄、
黄连、葛根汤。戴云∶饮酒即睡,酒毒熏肺,脾
土生
肺金,肺为脾之子,子移病而克于母,故黄。又肺主身之皮肤,肺为酒毒熏蒸,故外发于皮而黄。
法宜合脾肺而治,宜
藿枇饮。
葛根煎汤,或
栀子仁煎汤,调
五苓散。或生料五苓散加干葛一钱,或葛
花
解酲汤。酒疸发黄,心胸坚满,不进饮食,
小便黄赤,其脉弦涩,
当归白术汤。酒疸后变成
腹胀,
渐至面足俱肿,或肿及遍身,宜
藿香脾饮加
木香、麦各半钱。
【女劳疸】
额上黑,微汗出,手足中热,薄暮即发,膀胱急,小便自利,(或云小便不利,发热
恶寒,此因过于劳伤,极于房室之后,入水所致)。腹如水状不治。
黄家,日晡时发热而反恶寒,此
为女劳得之。膀胱急,
少腹满,一身尽黄,额上黑,足下热,因作黑疸。其腹胀如水状,大便黑,或
时溏,此女劳之病,非水也,腹满者难治,
硝石散主之。续法,
加味四君子汤,(
脾气不健,大便不
实者用之)。
滑石散,(小便不利者用之)。东垣
肾疸汤。
【通治】
丹溪云∶
五疸不要分,同是
湿热,如曲
相似,轻者
小温中丸,重者
大温中丸。按∶丹
溪之言,已得大意,其用药则未备也。考之《
内经》,病有上、中、下之分,有谓
目黄曰黄胆者,有
谓黄胆
暴病,
久逆之所生者,及
少阴、
厥阴司天之政,
四之气,
溽暑,皆发黄胆者,悉是
上焦湿热病
也。有谓食已如饥曰
胃疸者,与
脾风发瘅,腹中热出黄者,又脾
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者,《
灵枢》谓
脾
所生病黄瘅,皆
中焦湿热病也。有谓溺黄赤,安卧者,黄胆,及
肾脉搏坚而长,其色黄者,《灵枢》
谓肾所生病,皆
下焦湿热也。独
张仲景妙得其旨,推之于
伤寒证中,或以
邪热入里,与脾湿相交则发
黄。或由
内热已盛,复被火者,两阳熏灼,其身亦黄。或
阳明热盛,无汗,小便不利,湿热不得泄亦发黄。或
发汗已,
身目俱黄者,为
寒湿在里不解而黄也。
或食难用饱,饱则头眩,必小便难,欲作谷疸。疸者、单也,单阳而无阴也。
成无己释诸黄,皆由湿
热二者相争则黄。
湿家之黄,黄而色暗不明;热盛之黄,其黄如橘子色。大抵黄家属
太阴,太阴者,
脾之经也。脾属土,黄色,
脾经为湿热蒸之,则色见于外。或脉沉
小腹不利者,乃血在
下焦之黄也。
凡此,必须当其病用其药,直造病所,庶无诛伐无过,夭枉之失也。大法宜利小便,除湿热。脉浮,
腹中和,宜汗。脉浮,心中热,腹满欲吐者,宜吐。脉沉,心中懊,或热痛,腹满,小便不利而赤,
自汗出,宜下。脉不浮不沉微弦,
腹痛而呕,宜
和解。脉沉细无力,身冷而黄,或自汗
泄利,小便清
白,为阴黄,宜温。男子黄,大便自利,宜补。饥饱劳役,
内伤中州,变寒病生黄,非
外感而得,宜
补。治疸须分新久。新病初起,即当
消导攻渗,如茵陈五苓散、胃苓饮、
茯苓渗湿汤之类,无不效者。
久病又当变法也,脾胃受伤日久,则
气血虚弱,必用
补剂,如
参术健脾汤、
当归秦艽散,使
正气盛则邪
气退,庶可收功。若
口淡怔忡,
耳鸣脚软,或微寒热,小便
赤白浊,又当作虚治。宜
养荣汤或四君子
汤吞
八味丸,
五味子、
附子者,皆可用。不
可
过用凉剂强通小便,恐
肾水枯竭,久而面黑黄色,不可治矣。然有
元气素弱,避渗利之害,过服滋
补,以致湿热愈增者,则又不可拘于久病调补之例也。发汗,桂枝加黄汤,
麻黄醇酒汤。吐,
瓜蒂
散、
藜芦散、
二陈汤探吐。下,栀子大黄汤、大黄硝石汤、
黄连散。利小便,五苓散、
益元散。除湿
热,茵陈五苓散、茯苓渗湿汤。和解,
小柴胡汤。搐鼻,
瓜蒂散。温,
茵陈附子干姜汤。补,养荣汤、
补中汤、
大小建中汤、
理中汤。
干黄、燥也,小便自利,
四肢不沉重,渴而引饮,
栀子柏皮汤。
湿黄、
脾也,小便不利,四肢沉重,似
渴不欲饮者,
大茵陈汤。大便自利而黄,有
实热者,茵陈
栀子黄连三
物汤。无实热者,
小建中汤。
往来寒热,一身尽黄者,
小柴胡加栀子汤。腹痛而呕者,小柴胡汤。诸
疸,小便不利为里实,宜利小便,或下之。无汗为
表实,宜发汗,或吐之,吐中有汗。诸疸,小便黄
赤色者为湿热,可服利小便清热
渗湿之药。若小便色白,是无热也,不可除热。若有
虚寒证者,当作虚
劳治之。故仲景云∶男子黄,小便自利,当与
虚劳小建中汤。若欲自利,腹满而喘,不可除热,而除
之必哕,小半夏汤主之。要当详审,勿令误也。海藏云∶内感伤寒,劳役
形体,饮食失节,中州变寒病
生黄,非外感而得,只用
理中、大、小建中足矣。
不必用茵陈。戴复庵云∶诸
失血后,多令面黄。盖血为荣,
面色红润者,血荣之也。血去则面见黄色,
譬之
竹木,春夏叶绿,遇秋叶黄,润与燥之别也。宜养荣汤、枳归汤、
十全大补汤。妨食者,四君子
汤加黄、
扁豆各一钱,即黄
四君子汤。加
陈皮名
异功散。亦有遍身黄者,但不及耳目。病疟后多
黄,盖脾受病,故色见于面。宜理脾为先,异功散加黄、扁豆各一钱。诸病后黄者皆宜。黑疸已前
见酒疸、女劳疸二条,此证多死。宜急治,用
土瓜根一斤,捣碎绞汁
六合,
顿服,当有
黄水随小便出,
更服之。
【食劳
疳黄】
(一名
黄胖。夫黄胆者,暴病也。故仲景以十八日为期。食
劳黄者,宿病也,至有久不
愈者,故另为此条。)大温中丸、小温中丸、
暖中丸、
枣矾丸。上前三方,以
针砂、醋之类
伐肝,以术、米之类助脾。
后一方,以矾、醋之酸
泻肝,以枣肉之甘
补脾。实人及田家作苦之人宜之。若虚人与豢养柔脆者,宜
佐以补剂。
目黄(经云∶目黄者曰黄胆,亦有目黄而身不黄者,故另为条。)
经云∶
风气自阳明入胃,循脉而上至目,其人肥,风气不得外泄,则为
热中而目黄。(烦渴引
饮)。河间
青龙散主之。黄胆目黄不除,以瓜蒂散搐鼻取黄水。
【诊】
脉沉,渴欲饮水,小便不利者,皆发黄。腹胀满,面
痿黄,躁不得睡,属黄家。黄胆之
病,当以十八日为期,治之十日以上宜瘥,反剧为难治。疸病,渴者难治。不渴者,可治。脉洪大,
大便利而渴者死。脉微小,小便利,不渴者生。发于阴部,其人必呕。发于阳部,其人必
振寒而发热。
凡黄家,候其
寸口脉近掌无脉,口鼻并冷不可治。疸毒入腹
喘满者危。凡
年壮气实,脉来洪大者易愈。
年衰
气虚,脉来微涩者难瘥。年过五十,因
房劳饮酒,
七情不遂而得,额黑呕哕,大便自利,
手足寒
冷,饮食不进,肢体倦怠,服建中、理中、渗湿诸药不效者,不可为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