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册 七窍门上] 目
在睛外遮暗。《
内经》诊
目痛,
赤脉从上下者,
太阳病。从下上者,
阳明病。从外走内者,
少阳
病。按此论
表里之
翳明矣。用以
治病,如鼓应桴也。凡
赤脉翳初从上而下者,属
太阳。以太阳主表,
其病必连
眉棱骨痛,或脑顶痛,或半边头肿痛是也。
治法宜温之散之。温则腊茶、盐川附
等分,煎服
立愈。
薛立斋尝以此证用川附一钱作一服,随愈。一方,
附子半两,芽茶一大撮,
白芷一钱,
细辛、
川芎、
防风、
羌活、
荆芥各半钱,煎服神效。散则《简要》
夏枯草散、(必与退云丸相兼服。)
东垣
选奇汤、羌活除翳汤之类是也。赤脉翳初从下而上者,或从内出外者,皆属
阳明。以阳明主里,
其证多热,或便实是也。治法宜下之寒之。下则局方
流气饮、钱氏
泻青丸、局方
温白丸,加
黄连、黄
柏之类,累用累验。寒则一味
黄连羊肝丸之类是也。(娄全善云∶妻侄女形肥,笄年时得目疾,每一
月或二月一发,发时红肿涩痛难开,如此者三年,服
除风散热等剂及寻常眼药,则左目反有顽翳,从
锐来遮
瞳神,右目亦有翳从下而上。经云∶从外走内者,
少阳病。从下上者,阳明病。予谓此少阳
阳明二经有
积滞也。脉短滑而实,晨则似短。洁古云∶短为有积滞遏抑
脏腑,宜下之。遂用温白丸减
川芎、附子三之二,多加
龙胆、黄连。如东垣
五积法,从二丸每日加一丸,加至大利,
然后减丸。又
从二丸加起,忽一日于利下,下黑块血若干如墨,大而硬坚,从此渐觉痊而翳尽去矣。)赤脉翳初从外
入内者,为少阳。以少阳主
半表半里,治法宜
和解之。
神仙退云丸、
羌活退翳汤、
消翳散之类是也。
翳膜者,
风热重则有之,或斑入眼,此
肝气盛而发在表也。翳膜已生,在表明矣,宜发散而去之。若
反疏利,则
邪气内搐,为翳益深。邪气未定,谓之
热翳而
浮。邪气已定,谓之
冰翳而沉。邪气牢而深者,谓之
陷翳。当以发之物,使其邪气再动,翳膜乃浮,
佐之以退翳之药,而能自去也。病久者不能速效,宜以岁月除之。
新翳所生表散方,东垣羌活除翳汤。
有热者,退云丸之类。发陷翳,《保命集》
羚羊角散之类,用之在人
消息,若
阴虚有热者,兼服神
仙退云丸。东垣云∶阳不胜其阴,乃
阴盛阳虚,则
九窍不通,令青
白翳见于大。乃
足太阳、
少阴经
中郁遏,
足厥阴肝经气不得上通于目,故青白翳内阻也。当于太阳、少阴
经中九原之下,以益肝
中阳
气冲天上行,此当先补其阳,后于足太阳、少阴标中,泻足厥阴肝经
阴火,乃次治也。《内经》曰∶
阴盛阳虚,则当先补其阳,后泻其阴,此治法是也。每日清晨以腹中无
宿食服
补阳汤,食远服升阳泄
阴丸,临卧服连柏
益阴丸。若天色变,
大寒大风,并大劳役,预日饮食不调,
精神不足,或气弱,俱
不得服。候
体气和平,
天气如常服之。先补其阳,使
阳气上升,通于
肝经之末,利
空窍于眼目矣。魏
邦彦夫人
目翳暴生,从下而起,其色绿,肿痛不可忍。先师曰∶翳从下而上,病从阳明是也。绿非五
方之
正色,殆肺肾合为病邪,乃就画家以墨、腻粉合成色,谛视之,与翳同色,肺肾为病无疑矣。乃
泻肺肾之邪,而入阳明之药
为之使,既效而他日病
复作者三,其所从来之经,与翳色各异,乃以意消息之。曰∶诸脉皆属于目,脉病则从之。此必
经络
不调,则目病未已也,问之果然。因视所不调者治之,病遂不作。翳除尽,至其年月日期复发者,或
间一月,或二月一发,皆为积治。如脉滑者,宜温白丸,加黄连、
草龙胆,如东垣五积法服之。倪仲
贤论风热不制之病曰∶翳如云雾,
翳如丝缕,翳如秤星。翳如秤星者,或一点或三四点,而至数十点。
翳如螺盖者,为病久不去,治不如法,至极而致也。为服寒凉过多,脾胃受伤,生意不能上升,渐而
致也。然必要明经络,庶能应手。翳凡自内而出,为
手太阳、足太阳受邪,治在
小肠、
膀胱经,加
蔓荆子、
苍术,
羌活胜风汤主之。自锐
客主人而入者,为
足少阳、
手少阳、手太阳受邪,治在胆与
三焦、
小肠经,加
龙胆草、本,少加
人参,羌活胜风汤主之。自
目系而下者,为
足厥阴、
手少阴受
邪,治在肝经、
心经,加黄连,倍加
柴胡,羌活胜风汤主之。自抵过而上者,为手太阳受邪,治在小
肠经,加
木通、
五味子,羌活胜风汤主之。热甚者,兼用治淫热之药,
搐鼻碧云散,俱治以上之证,
大抵如开锅法,搐之随效,然力少而锐,宜不时用之以聚其力。虽然始者易而久者难,渐复而复,渐
复而又复可也。急于复者则不治。今
世医用磨翳药者
有之,用
手法揭翳者有之。噫!翳犹疮也,奚斯愈乎,非徒无益而又害之。论
奇经客邪之病曰∶人之
有
五脏者,犹天地之有五岳也。
六腑者,犹天地之有
四渎也。奇经者,犹四渎之外,别有江河也。奇
经客邪,非十二经之治也。十二经之外,别有治奇经之法也。
缪刺论曰∶
邪客于足阳跷之脉,令人目
痛,从内始。
启玄子王冰注曰∶以其脉起于足,上行至头,而属目内,故病令人目痛从内始也。
《
针经》曰∶
阴跷脉入鼽,属目内,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故阳跷受邪者,内即赤,生
脉如缕,
缕根生瘀肉,瘀肉生黄赤脂,脂横侵
黑睛,渐蚀
神水,此阳跷为病之次第也。或兼锐而病者,以其
合于太阳故也。锐者,手太阳小肠之脉也。锐之病必轻于内者,盖枝蔓所传者少,而正受者必
多也。俗呼为
攀睛,即其病也。还阴
救苦汤主之,
拨云退翳丸主之,
栀子胜奇散主之,
万应蝉花散主
之,
磨障灵光膏主之,
消翳复明膏主之,
朴硝黄连芦
甘石泡散主之。病多药不能及者,宜治以手法,
先用冷水洗,如
针内障眼法,以左手按定,勿令得动移,略施
小眉刀尖,剔去脂肉,复以冷水洗净,
仍将前药饵之,此治奇经客邪之法也,故并置其经络病始。
七情五
贼劳役饥饱之病(见目痛条)。
内急外弛之病(见
倒睫拳毛)。
【
黄膜上冲证】
在
风轮下际坎位间,
神膏之内,有翳生而色黄,如年少
人指甲内际白岩
相似,与
凝脂翳同一气脉,但凝脂翳在轮外生,点
药可去者,此则在膏,
内热蒸起,
点药所不能除。若漫及瞳神,其珠必损,不可误认为涌波可缓者之
证,此是经络阻塞极甚,三焦
关格,火土邪之盛实者,故
大便秘
小便涩而热蒸,从膏内作脓溃起之祸
也。失治者,目有HT凸之患。(
通脾泻胃汤、
神消散、
皂角丸、
犀角饮选用)。
【
赤膜下垂证】
初起
甚薄,次后甚大,大者病急,其患有障色赤,多赤脉贯
白轮而下也。
乌珠上半边近白际起障一片,仍
有赤丝牵绊,障大丝粗,赤甚泪涩,珠疼
头痛者,病急而有变。丝细少色微赤,珠不疼头不痛者,缓
而未变。亦有珠虽不疼,头亦不痛,若无他证;或只涩赤而生薄障,障上仍有细丝牵绊;或于障边丝
下,仍起星数点,此星亦是凝脂之微病也。此等皆是火在内滞之患,其病尚轻,治亦当善。盖无形之
火潜入膏内,故作是疾,非比有形
血热之重也。若障上有丝,及星生于丝稍,皆是退迟之病,为接得
丝脉中
生气,故易生而难退。虽然退迟,翳薄丝细,赤不甚者,只用善逐之足矣。甚者,不得已而开
导之。大抵
白珠上半边有赤脉生起,垂下到乌珠者,不论多寡,但有
疼痛虬赤,便是凶证
来了。总是丝少赤微,但从上而落者,退亦迟,治当耐久。若贯过瞳神者,不问粗细联断,皆退迟。
此证是
湿热在脑,幽隐之火深潜在络,故有此脉之赤,四围虽无
瘀血,其深处亦有积滞,缘滞尚深
而火尚伏,故未甚耳。一旦触发,则其患迸发,疾亦盛矣。内无涩滞,外无此病,轻者消散,重者开
导,此定法也。(内服
炙肝散。外用
紫金膏点之。次服
通肝散、神消散、皂角丸。)
【凝脂翳】
此证为
病最急,起非一端,盲瞽者十有七八。在风轮上有点,初起如星,色白中有HT,如针刺伤后渐长大变
为黄色,HT亦渐大为窟者。有初起如星,色白无HT,后渐大而变色黄,始变出HT者。有初起便带鹅黄
色,或有HT,或无HT,后渐渐变大者。或初起便成一片,如障大而浓,色白而嫩,或色淡黄,或有HT,
或无HT而变者。或有障,又于障内变出一块如黄脂者。或先有痕HT,后变出凝脂一片者。所变不一,
祸则一端。大法不问星障,但见起时肥浮脆嫩,能大而色黄,
善变而速长者,即此证也。初起时微小,
次后渐大,甚则为窟、为漏、为
蟹睛,内溃精膏,外为枯凸。或
气极有声,爆出稠水而破者,此皆郁
遏之极,蒸烁肝胆二络,
清气受伤,是以蔓及神膏溃坏,虽迟不过旬日,损及瞳神。若四围见有瘀滞
者,因血阻道路,清汁不得升运之故。若四围不见瘀赤之甚者,其内
络深处,必有阻滞之故。凡见此证,当作急晓夜医治,若迟待长大蔽满乌珠,虽救得珠完,亦带病矣。
去后珠上必有
白障如鱼鳞外
圆翳等状,终身不能脱。若结在当中,则视昏眇。凡目病有此证起,但是
头疼珠痛,二便燥涩,即是急之极甚。若二便通畅,祸亦稍缓。有一于斯,犹为可畏。
【
花翳白陷证】
因火烁络内,膏液蒸伤,凝脂从四围起而漫
神珠,故风轮皆白或微黄,视之与混障相似而嫩者。大法
其病白轮之际,四围生漫而来,渐渐浓阔,中间尚青未满者,瞳神尚见,只是四围高了,中间低了些,
此
金克木之祸也。或有就于脂内下边起一片黄膜,此二证夹攻尤急。亦有上下生起,名顺逆障,内变
为此证者。此火
土郁遏之祸也。亦有不从沿际起,只自凝脂翳色黄或不黄,初小后大,其细条如翳,
或细颗如星,这边起一个,那边起一个,四散生将起来,后才长大牵连混合而害目,此木火祸也。以
上三者,必有所滞,治当寻其源,其流。轻则清凉之,重则开导之。若病漫及瞳神,不甚浓重者,
速救亦有挽回之理,但终不得如旧之好。凡疾已甚,虽瞳神隐隐在内,亦不能救其无疾,止可救其HT
凸而已。(
知母饮子、
桑白皮汤)。
【蟹睛证】
谓真睛膏损,凝脂翳
破坏风轮,神膏绽出黑颗,小则如蟹睛,大则如
黑豆,甚则损及瞳神,
内视瞳神亦如
杏仁、
枣核状者,
极甚则细小无了者,至极则
青黄牒出者。此证与
黑翳如珠状类,而治大不同。夫黑翳如珠,源从膏内
生起,非若此因破而出,故大不同。然有
虚实二证,虚者软而不疼,来迟去速。实者坚而多痛,来速
去迟。其视有二,其
治则一。虽有妙手,难免瘢之患。
【
斑脂翳证】
其色白中带黑,或带青,或焦
黄,或微红,或有细细赤脉绊罩,有丝绊者,则有病发之患。以不发病者论,大略多者粉青色,结在
风轮边傍,大则掩及瞳神,掩及瞳神者,目亦减光,虽有神手,不能除去。治者但
可定其不垂不发,
亦须
内外夹治,
得气血定久,瘢结牢固,庶不再发。若治欠固,或即纵犯,则斑迹发出细细水泡,时
起时隐,甚则发出大泡,起而不隐,又甚则于本处作痛,或随丝生障,或蟹睛再出矣。其病是蟹睛收
回,结疤于风轮之侧,非若
玛瑙内伤,因内伤
气血,结于外生之证,犹有可消之理,故治亦不同耳。
【
黄油证】
生于
气轮,状如脂而淡黄浮嫩,乃金受土之湿热也。不肿不疼,目亦不昏,故人不求治,
无他患、至老只如此,略有目疾发作,其证则为他病之端矣。揭开
上睥,目上边气轮上有
黄油者,是
湿热从脑而下,目必有病,又非两傍可缓之比,或有头
风之患,然此病为患又缓,治亦容易。但不治者,恐贻后患,故宜预自保重而去之。疠风目上有此者
又重,与常人不同。
【
状如悬胆证】
有翳从上而下,贯及瞳神,色青或斑,上尖下大,薄而圆长,状
如胆悬,以此得名。盖脑有瘀热,肝胆膏汁有损,
变证急来之候,宜作紧医治。若
眼带细细赤脉紫胀
而来者尤急,头疼者尤恶。内必有滞,急向四围寻其滞而通之,庶免损坏之患。
【
玉粒分经】
此证或
生于睥,或生于气轮。生于气轮者,金火亢承之证,
燥热为重。生于睥者,湿热为重,由土之燥滞。
其形圆小而颗坚,淡黄色或
白肉色,当辨其所生部分而治之,故曰玉粒分经。初起不疼,治亦易退,
亦有轻而
自愈者。若恣酒色,嗜辛热
火毒,多怒忿躁急之人,及久而不治,因而积久者,则变大,大
而坚,坚而疼,或变大而低溃,色白或淡黄,如烂疮相似者,证尚轻。若复不知
禁忌,且犯戒者,则
烂深。烂深复至于不戒不治者,则变为漏矣。不可误认为
粟疮。
【
银星独见】
乌珠上有星,独自生也。
若连萃而
相生相聚者,不是星。盖星不能大,大而变者亦不是。有虚实自退不退之证。虚实者,非指
人之气血而言,乃指络间之火而言。若络间之
虚火客游,因而郁滞于风轮,结为星者,其火无源,不
得久滞,火退气
散膏清而星自消。若火有源而来,气实壅
滞于络者,则水不清,故星结不散,其色白圆而颗小浮嫩者,易退易治。沉涩坚滑者,宜作急治之,
恐滞久气定,治虽退而有迹,为冰瑕矣。夫星者,犹天之有星,由二气而结,其
大小亦由积受
盛衰之
所致,无长大之理。故人之患星,亦由火在阴分。故为星,星亦不能大。若能大者,此必是各障之初
起也。障犹云,云随天地之气而聚散,障因人之激戒而消长。即如凝脂一证,初起白颗小而圆嫩,俨
然一星,不出一二日间,渐渐长大,因而触犯,遂致损目。若误认为星,则谬于千里矣。亦有凝脂虽
成,因无根客
火郁在膏中,作此一点,无所触犯,善于护养,水清而退者,便谓是星退,医者亦谓是
星退,遂误认为星,终身执泥不改者,误人多矣。每见世人用愚夫蠢妇执草抡丝,朝灯对日,咀诡
魇,谓之结眼,间有凝脂、水晶、银星,虚火聚开翳障等证,偶然而退,遂以为功,骇羡相传,眇医
弃药,
智者尚蒙其害,况愚人乎。夫人之目,因气血不能清顺,是故壅滞而生病焉。调养缄护,尚恐
无及,乃反劳挣强,视搏此
阳光,即无病之目,精
强力盛者,且不能与之敌,而况病目,能无损乎。
虽幸自病退者,光亦渺茫难醒。大凡见珠上有星一二颗,散而各自生,过一二日看之不大者方是。若
七日而退者,火数尽之故。若连萃贯串相生及能大者,
皆非星也。又有一等愚人,看各色障翳,亦呼为星者,抑又谬之甚矣。
【
聚开障证】
谓障或圆或缺,
或浓或薄,或如云似月,或数点如星,痛则见之,不痛则隐,聚散不一,来去无时,或月数发,或年
数发。乃脑有湿热之故。痰火人
患者多。久而不治,方始生定。因而触犯者,有变证,生成不退。各
随所发形证而验之。(
镇心丸、
退血散、
连翘散、磨睛膏、美玉散)。
【
聚星障证】
乌珠上有细颗,
或白色,或微黄。微黄者急而变重。或联缀,或团聚,或散漫,或一同生起,或先后逐渐一而二,二
而三,三而四,四而六七八十数余,如此生起者。初起者易治,生定者退迟。能大者有变。团聚生大
而作一块者,有凝脂之变。联缀四散,傍风轮白际而起,变大而接连者,花翳白陷也。若兼赤脉爬绊
者,退迟。若
星翳生于丝尽头者,亦退迟进速且有变,盖接得脉络生气之故。此证大抵多由痰火之患,
能保养者庶几,斫丧犯戒者,变证生焉。(羚羊角散)。
【
垂帘障证】
生于风轮,从上边而下,不论
浓薄,但在外色白者方是。若红赤,乃变证,非本病也。有初起
水膏不清而便成此者,有起先赤色,
火退后膏涩结为此者,因其自上而下,如帘之垂,故得此名。有证数般相似,缓急不同,治亦各异,
不可误认混呼而误人。一肉初生,亦在风轮上边起,但色如肉,且横浓不同。
一
偃月侵睛,亦在上边起,是气轮膜内垂下,白色而薄,与此在外有形者不同。一赤膜下垂,因瘀滞
火实之急者不同。此则只是白障漫漫生下来,而为混障者,间有红,亦是略略微红而已。因其触犯,
搏动其火,方有变证。其病从上而下,本当言顺,何以逆称,盖指火而言,火本炎上,今反下垂,是
其逆矣。(羌活除翳汤)。
【涌波翳证】
障从轮外自下而上,故曰涌波。非黄膜上冲从内向上之急甚
者可比。白者缓而不变,赤者急而有变。亦有激犯变发他证者,就于此障之内,变出黄膜。治宜先去
上冲,后治此证,则万无一失矣。(流气饮)。
【
逆顺障证】
色赤而障,及丝脉赤乱,纵横上下,两
边生来,若是色白而不变者,乃是治后凝定,非本证生来如是,治亦不同。若色浮嫩能大,或微黄色
者,又不是此证,乃花翳白陷也。凡见风轮际处,由白珠而来无数粗细不等赤脉,周遭圈圆侵入黑睛,
黑睛上障起昏涩者,即此证。必有瘀滞在内。盖滞于左,则从左而来,滞于右,则从右而来,诸络皆
有所滞,则四围而来。睥虽不赤肿,珠虽不
胀痛,亦有瘀滞于内,不可轻视。若伤于膏水,则有翳嫩
白,大而变为花翳白陷。若燥涩甚者,则下起一片变为黄膜上冲之证。若头疼珠痛胀急者,病又重而
急矣。(消翳散)。
【
阴阳翳证】
乌珠上生二翳,俱白色,一中虚,一中实,两翳
联串如
阴阳之图。若白中略带焦黄色,或纯白而光滑沉涩者,皆不能去尽。若有细细赤丝绊者,退尤
迟。大抵此证,非心坚耐久,不能得其效也。(羌活
退翳散)。
【
玛瑙内伤证】
其障薄而不浓,圆斜
不等,其色昏白而带焦黄,或带微微红色,但如玛瑙之杂者。是虽生在轮外,实是内伤肝胆,
真气清
液受伤,结成此翳,最不能治尽。或先有重病,退后结成者,久久耐心医治,方得减薄,若要除净,
须
华佗更生可也。
【
连珠外翳证】
与聚星似是而非。盖聚星在可治之时,而色亦不同,此则凝定之证,
形色沉滑坚涩等状。虽有妙手久治,亦难免迹滞,如冰瑕之患也。
【
剑脊翳证】
亦名
横翳。色白,或
如
糙米色者,或带微微焦黄色者,但状如剑脊,中间略高,两边薄些,横于风轮之外者,即此证也。
浓薄不等,浓者虽露上下风轮,而瞳神被掩,视亦不见。薄者瞳神终是被掩,视亦昏,较之重者稍
明耳。纵色嫩根浮者,亦有
瘢痕。若滑涩根深沉者,虽有妙手坚心,止可减半。若微微红丝罩绊者,
尤为难退易来。以上不论浓薄,非需之岁月,必无功耳。(
七宝汤、皂角丸、
生熟地黄丸)。
【
冰瑕翳证】
薄薄隐隐,或片或点,生于风轮之上,其
色光白而甚薄,如冰上之瑕。若在瞳神傍侧者,视亦
不碍光华。若掩及瞳神者,人看其病不觉,自视
昏渺茫。其状类外圆翳,
但甚薄而不圆。又似白障之始,但经久而不长大。凡风轮有痕HT者,点服不久,不曾补得水清膏足,
及凝脂、聚星等证初发,点服不曾去得尽绝,井点
片脑过多,障迹反去不得尽,而
金气水液凝滞者,
皆为此证。大抵虽治不能速去,纵新患者,必用坚守确攻,久而方退。若滑涩沉深及患久者,虽极治
亦难尽去。
【
圆翳外障证】
薄而且圆,其色白,大小不等,浓薄不同。薄者最多,间有浓者,亦非堆
积之浓,比薄者稍浓耳。十有九掩瞳神,亦名
遮睛障。病最难治,为光滑深沉之故。有阴阳二证之别。
阳者,明处看则不甚鲜白,暗处看则明亮而大。阴者,暗处看则昏浅,明处看则明大。然虽有阴阳验病之别,而治法则
同。虽坚心久治,亦难免终身
之患。
【
水晶障证】
色白如水晶,清莹见内,但高浓满珠,看虽易治,得效最迟。盖虽清而滑,根深
气结故也。乃初起膏伤时,内服寒凉太过,外点
冰片太多,致
精液凝滞,结为此病。非比白混障之浮
嫩可治者,当识别之,庶无舛误。其名有三,曰水晶、曰
玉翳浮瞒、曰
冰轮。如冰冻之坚。若傍斜细
看,则白透睛瞳内,
阴处与
日中看,其形一同。治虽略减,难免终身之患。
【
鱼鳞障证】
色虽白涩而
不光亮,状带欹斜,故号鱼鳞。乃气结膏凝不能除绝者。如凝脂翳损及大片,病已甚,不得已大用寒凉,
及冰片多点者,往往结为此也。
【
马蝗积证】
与肉大同小异。盖杀伐内外药治皆同,但肉有
不用
割而
治愈,故曰小异也。亦有是肉先起,后变为重,其状
两头尖薄,中间高浓,肉红色,若马蝗状
横卧于中,四匝有薄薄肉油,紫
赤筋脉围绕。乃
血分之病,久久方成,最不易治,且难去而易来,风
疾人每多患此。治之必先用钩割十去五六,方用杀伐之药则有功。不割则药力不敌
病势,徒费其力。
然割须用烙其根处,不尔则朝去暮生,枉受痛楚。多则有激邪之祸,变证出焉。外虽劫治,内须平治,
不然外虽平而内必发,徒劳无功。此状乃横条,非若努攀漫积之谓也。
【肉证】
多起上轮,有障如
肉,或如黄油,至后渐渐浓而长积赤瘀,努起如肉,或赤如朱。凡性燥暴悖,恣嗜辛热之人,患此者
多。久则漫珠积肉,视亦不见。治宜杀伐,久久自愈。积而无瘀甚恶证及珠尚露者,皆不必用钩割之
治。一云肉攀睛,或先赤烂多年,肝经为风所冲而成。或用力作劳,有伤
肝气而得,或痒或痛,自
两头努出,
心气不宁,忧虑不已,遂乃攀睛,或
起筋膜。宜服
洗刀散,及
二黄散、
定心丸。
【
肺瘀证】
由而起,贯过气轮,如皮似筋,横带至于风轮,光亦不损,甚则掩及瞳神,方碍瞻视,大抵十
之八九,皆由大而起。有赤白二证。赤者
血分,白者
气分,其原在心肺二经,初起如薄薄黄脂,或赤脉数条,后渐渐大而浓,赤者少,白者多,
虽赤者亦是白者所致,盖先有白而不忌火毒辛热,故
伤血而赤,非血分之本病也。治赤虽退,其质不
退,必须杀伐,杀伐之治,虽不见情势之恶,久而且痛,功亦
迟缓。不若一割即去,烙之免其再发。
大抵
眼科钩割一法,唯此患最为得效。
【
鸡冠蚬肉】
二证形色相类,经络相同,治亦一法。故总而言
之,非二病同生之谓也。其状色紫如肉,形类鸡冠、
蚬肉者即是。多生睥之间,然后害及气轮而遮
掩于目。治者须用割治七八,后用杀伐,不然药徒费功。若割亦用烙定方好。其目大内有红肉一块,
如鸡冠、蚬肉者,乃心经血部之英华。若误割者,轻则损目,重则丧命。慎之。(
抽风汤、
决明散)。
【
鱼子石榴】
二证经络同,治法亦同。故总而言之,亦非二病同生。
鱼子障非聚星之比,又非玉粒之
比,其状生肉一片,外面累累颗颗丛生于目,或淡红色,或淡黄色,或肉色。
石榴状如榴子绽露于房,
其病红肉颗,或四或六或八,四角生来,障满神珠,视亦不见。以上二障,俱是血部瘀实之病,目疾
恶证。治用割,割后见
三光者,方可伐治。三光瞑黑者,内必瞳神有
损,不必治也。
【
轮上一颗如赤豆证】
气轮有赤脉
灌注,直落风轮,风轮上有颗积起色红,初如赤小
豆,次后积大,专为内有瘀血之故。急宜开导,血渐通,颗亦渐消,病到此十有九损。若白珠上独自
有颗鲜红者,亦是瘀滞。上下无丝脉接贯者,只用点服自消。若有贯接者,必络中有血灌来,宜向所
来之处寻看,量其
轻重而导之。若白轮有红颗而胀急涩痛者,有变。而
急痛连内而根深接内者,
火疳
也,又非此比。若白珠虽有红颗而珠不疼,虽疼不甚者病轻,治亦易退,善消可矣。
【
睛中一点似银星证】
白点一颗,如星光滑,当
睛中盖定,虽久不大不小,傍视瞳神在内,只是小些,其视光
华亦损。
乃目痛时不忌房事,及服渗泄
下焦寒凉之药过多,火虽退而肾
络气滞膏凝,结为此病。虽服不退,点
亦不除,终身之患也。
【
五花障证】
生于神珠之上,斑斑杂杂,盖五脏经络间之气俱伤,结为此疾。
其色或白,或糙米色,或肉色中带焦黄微红蓝碧等色,斑烂驳杂不一。若中有一点黑色者,乃肾络气
见,虽治不能尽去。此状与斑脂翳、玛瑙内伤形略相似。斑脂翳,乃破而结成瘢痕不能去者。玛瑙内
伤,乃小而薄未掩瞳神之轻者。此则高浓显大,生在膏外可退,故不同耳。
【
混障证】
谓漫珠皆一色
之障也。患之者最多,有赤白二证。赤者易治于白者,赤者
怕赤脉外爬,白者
畏光滑如苔,有此二样牵带者,必难退而易发。若先因别证而成混障,则障去而原
病见矣。若无别证,到底只是一色者。若混障因而犯禁触发者,则变证出,先治变证,后治本病。一
云
混睛证,
白睛先赤而后痒痛,
迎风有泪,闭涩难开,或时无事,不久亦发,年深则睛变成碧色,满
目如凝脂赤路,如横赤丝,此毒风
积热。宜服
地黄散。外点
七宝膏。
【
惊振外障证】
目被物撞触而结
为
外障也。与伤在膏上急者不同。初撞目时,亦有珠疼涩胀之苦,为其伤轻而瘀自潜消,故痛虽止而
不戒禁,有所触发其火,致水不清,
气滞络涩而生外障。有撞虽轻反不知害,有所触犯,遂为外障者。
有撞重不戒,反触而变为凶疾者。凡外障结而珠疼头痛及肿胀者,皆是恶证,防变。急宜治之。(治
见为物所伤条。)
【黑翳如珠证】
非蟹睛、
木疳之比。木疳是大者,生则瞳损不可治。此则至
大方损珠,
后损瞳神也。又非蟹睛因破流出之比,此肝气有余,欲泛起之患,故从风轮际处发起黑泡,如珠子圆
而细,或一或二,或三四五六,多寡不一。其证火实盛者痛,虚缓者不痛。治亦易平。若长大则有裂
目之患。(先服羚羊角散,后服
补肾丸)。
【木疳证】
生于风轮者多,其色蓝
绿青碧,有虚实二证。
虚者大而昏花,实者小而痛涩。非比蟹睛因破而出,乃
自然生出者。大
小不一,亦随其变长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