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
书名:仁斋直指方论(附补遗)朝代:作者:时间:

[卷之三 暑] 附诸方

    香薷饮(《和剂方》)治伏暑引饮,口燥咽干,或吐,或泻,并皆治之。 一方加黄连四两,用姜汁同炒,令老黄色,名黄连香薷饮。 浓朴(去皮,姜汁炙熟,半斤)白扁豆(微炒,半斤)香薷(去土,一斤) 上咀。每服三钱,水一钟,入酒少许,煎七分,沉冷,不拘时服。热则作泻。香薷须 陈者佳。 缩脾饮(《和剂方》)消暑气,除烦渴,止吐泻霍乱。 缩砂仁(四两)干葛(二两)白扁豆(二两)乌梅肉草果(炒,去皮)甘草 (炙。各四两) 一方无干葛,有干姜 上咀。每服四钱,水一大碗,煎七分,以水沉冷服加味五苓散(《济生方》)治伏暑、热二气,及冒湿泄泻注下,或烦,或小便不利赤茯苓(去皮)泽泻猪苓(去皮)白术(各一两)官桂(不见火)车前子(各 半两) 生脉汤生津止渴。 人参麦门冬五味子 上锉。水煎服。 人参白虎汤(徐同知方)治伏暑发渴,呕吐身热,脉虚,自汗。 人参(一钱半)知母(二钱)石膏(半两)甘草(炙,一钱) 上咀。入粳米一合,水二钟,煎至一钟,不拘时,热服。如伏暑,作寒热未解,宜和 五苓散同煎服。伏热后,或冷水沐浴,或吃冷物,清气在脾不觉散,令日晡作寒惨,壮热, 浑身洒淅,宜加桂煎服,出汗便解。 大顺散(《和剂方》)治胃暑伏热,引饮过多,脾胃受湿,水谷下分,霍乱呕吐,脏腑不 调。 甘草(三斤)干姜杏仁(去皮尖,炒)肉桂(去皮。各六两四钱) 上先将甘草用白砂蜜炒,及八分黄熟,次入干姜同炒,却入杏仁,候杏仁不作声为度。用筛 筛净后,入肉桂一处捣罗为末。每服三钱,水一盏,煎至七分,温服。如烦躁,井华水调下, 不拘时候。以沸汤点服亦可。 十味香薷饮(《百一选方》。)消暑气,和脾胃。 香薷(一两)人参(去芦陈皮(去白)白术黄(去芦)白扁豆(炒,去 壳)甘草(炙 上为末。每服二钱,热汤、冷水任调下。 清暑益气汤(东垣方)治长夏湿热蒸人,人感之四肢困倦,精神减少,懒于动作,胸满 气促,肢下疼痛,或气高而喘,身热而烦,心下膨闷,小便黄而数,大便溏而频,或痢,或 渴,不思饮食,自汗,体虚。 黄苍术(米泔制)升麻(各一钱)人参白术神曲陈皮泽泻(各五分)甘 草(炙)酒柏麦门冬当归(各三分)葛根(三分)五味子(九粒)青皮(二分半) 上咀,作一服,水二大钟,煎至一钟,去渣,大温服,食远。 益元散(即天水散,又名六一散)治中暑身热,小便不利。此药性凉,除胃脘积热, 又淡能渗湿,故利小便而散湿热也。 滑石(六两,桂府者为效,非桂府则不为佳)甘草(微炒,一两) 上为末。每服三钱,蜜少许,热汤、冷水任下。如欲发汗,以葱白豆豉汤调下。 桂苓甘露散治伏暑,引饮过度,肚腹膨胀,霍乱泻利。 白术茯苓(去皮)甘草(炙)葛根泽泻石膏寒水石(各一两)官桂(半 两)人参(去芦)藿香(各半两)滑石(一两)木香(二钱半) 上为细末。每服二钱,白汤下。新汲水、姜汤亦好。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