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今名医方论》
书名:古今名医方论朝代:清作者:罗美。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三] 干姜附子、茯苓四逆二方

    下后,复发汗,昼日烦躁不得眠,夜而安静,不呕,不渴,无表证,脉沉微,身无大热 者, 干姜(一两)附子(一枚,去皮破八片,生用) 上二味,以水三升,顿服。 发汗,若下之,病仍不解,烦躁者,茯苓四逆汤主之。 茯苓(六两)人参(一两)甘草(二两,炙)干姜(一两半)附子(一枚,去 皮,生用)上五味,以水五升,煮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柯韵伯曰∶二条皆太阳坏病,转属少阴者也。凡太阳病而妄汗、妄下者,其变证或仍在 太阳 属少 阳 少阴则 少阴 属 表证之解不解,为之详辨,则阴阳之差多差少,不致混淆,而用方命剂,无纤毫之失也。夫 先汗后下,于法为顺,而表仍不解,是妄下亡阴,阴阳俱虚而烦躁也,制茯苓四逆固阴以收 阳;先下后汗,于治为逆,而表证反解,内不呕渴,似乎阴阳自和,而实妄汗亡阳,所以 虚阳扰于阳分,昼则烦躁不得安,阳虚不得入于阴,故脉沉微而夜静,是真阳将脱而烦躁也, 用干姜、附子固阳以配阴。(方议妙极!)同一烦躁,所用之方不同如此。姜、附者,阳中阳 气化,不假根苗而成,能补先天无形之气,安虚阳外脱之烦,故以为君;人参能回元气于无 何有之乡,通血脉于细微欲绝之际,故以为佐。是方以人参佐茯苓,补下焦之元气;以干姜 而缓急自别,用方之神乎!(急缓二议,开后学心胸。)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