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存存斋医话稿》
书名:存存斋医话稿朝代:清作者:赵晴时间:公元1644年—1911年

[卷三] 痧疹

    痧疹有外袭寒邪。内蕴伏热者。宜两解肺卫之邪。麻杏石甘汤加桔梗薄荷射干牛蒡主之。 蛰庐注。肺有热邪欲发疹。外受风寒。郁于肌表。疹不透达。肺火内燔。最易闭闷发喘。而成危证。用麻杏石甘 开肺。清热加味散表透疹风温客于太阴手经。咳嗽咽痛喉哑。兼发疹。治宜辛凉清润。大忌升葛荆防等。当以羚角连翘薄荷大力元参射 干杏仁桔梗象贝银花芦根之类。继以沙参石斛麦冬花粉知母梨浆之属。养肺胃阴。 蛰庐注。火燥伤金若内挟湿火上蒸咽喉作腐者。是烂喉痧证。亦宜辛凉清透。忌辛温升散。亦不宜寒凉苦 降郁遏其邪。 阳明血热。疹色如丹。舌绛如朱。环口燥烈。大渴引饮。脉洪数。宜犀角连翘鲜生地丹皮赤芍元参花粉银花人中 黄等。继以大小甘露出入。以救肺胃。 痧邪余热郁肺。痰多气急咳嗽。宜宣之开之。如栀豉桑杏桔梗枯芩薄荷象贝蒌皮通草芦根之属。 如痧疹虽透。而咳嗽声哑喉痛者。此痧毒不能尽发。郁于气分也。亦宜宣通肺气。如羚角前胡桑杏连翘大力射 干薄荷银花甘桔黄芩芦根之属。 痧透发不尽。毒邪犯肺。喘急昏闷者。危证也。宜急透之。 蛰庐注。痧郁不透。内郁肺闭。大危之证。非麻黄大开肺气不能救。用石膏清火。杏仁下气甘草缓急而泻火。 加犀角等提透清化为治。 痧伏邪未清。致伤阴分而发热不止者。宜甘寒养阴。如沙参玉竹金斛生地丹皮甘草之属。 阴亏之人。感邪发疹。不可过用柴葛升散。缘此证虽表不得汗解。或虽得汗而疹未透。热仍不解。惟清解中兼养 阴液。庶能得汗。而疹亦透达。 白见于夏秋暑湿伏邪之证。盖暑必挟湿。为粘腻之邪。病多掩牵。迁延两三候。邪未达而元气受伤。发出白。 色白点细。形如肌粟。摸之触手而微痒。状如水晶珠而明亮滋润者吉。抓破微有水者。乃湿从外出也。出无定期。 热势壮则外见。缓则隐伏。甚至连发八九次。邪不达而身热不退者。由其人元气亏乏。不能化邪外出。故治白 与治疹异。疹宜提透。白提透无益。当养正生津。清暑渗湿。使正气充旺。则伏邪渐化。而热得退。若色干白如 枯骨。大凶之证。津液气竭。邪欲外出。元气亦随之外散。乃邪正并脱之候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