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二] 明疔疮三十四种形症禁忌论
夫
疔疮之苦。形症多端。详辨得宜。取效如手拾芥。不得法如下海屠龙。盖谓不得其详也。如分其形。
识其名。知其秘。得其宜。故不敢隐而传之后世。人得其生。非其心哉。仁哉。故剖之。名一一具载。
古之卢扁。汉之
华佗。止言
五疔是
五脏之疔也。辨
五色。分五脏。青黄赤白黑名之。一曰
心疔。其形
生于
心脏之俞募经井之端。或手之
小指。其色赤。
发热烦心。
睡眠不安
口干。其痛应心。
小便赤。面
赤。舌上有珠子。治宜
泻心汤。内加托里
解毒之剂。二曰
肝疔。其色青。其形生于
肝脏部位。足之大
指之端。
胁肋之次。其症
寒热头
项痛。眼
中火光。
口苦胁痛。
小便难。
面青。宜
小柴胡汤内加托里解
毒之剂。三曰脾疔。又名曰黄疔。其形多生
脾脏之部位。其症
不食。多
呕吐。其色黄。治宜
泻黄散加
解毒等剂。四曰
肺疔。又名
白疔。其形多生肺之部位
经络。手之
大指。其色白。其症发热
咳嗽。治宜
泻白散内加解
毒之剂。
五曰
肾疔。又名曰
黑疔。其形多生于
肾经络部位。足之小指
涌泉等穴。其症寒热
面色。治宜解
毒托里加引肾经药治之。
六曰麻子疔。其状肉起。头如
黍米。色稍黑。四边微赤多痒。忌食麻子油衣。
七曰石疔。其状皮肉相坚。色如
黑豆。甚硬。刺之不入肉微痛。忌砭之。
八曰雄疔。其状黑。四畔仰。浆起有水出。色黄。大如
钱孔。形顶凸者是。忌房室。
九曰雌疔。其状稍黄向里靥。亦似
灸疮。四面浆起。心凹。色赤。如钱孔形者忌房室。
十曰火疔。其形如汤火烧烫。疮头
黑靥。四边有烟浆。又如赤
粟米状。忌灸烙。
十一曰
烂疔。其形色稍黑。有
白斑。疮溃流脓。有
大小如匙面。忌食沸热食物。
十二曰三十六疔。其形黑。浮起如黑豆。四畔起赤色。今日生一颗。明日生二颗。一日增一疮。若增
至三十六。虽
灵丹莫救。如未满者可治。忌嗔怒愁恨。又名
满天星。
十三曰
蛇头疔。又名
蛇眼疔。其形头如
蛇头。有二目。似蛇眼大。苦痛甚。多生手
足指头上。宜
取去其眼。系上药。
十四曰盐肤疔。其状大如匙面。四边皆赤。有黑粟粒。忌
食盐。
十五曰水洗疔。其状大如钱形有孔。疮头白里黑靥。汁出。中间硬。忌饮水及水洗。
十六曰刀镰疔。其状阔狭如
薤叶大。长一寸。左侧肉黑如烧烙。忌针刺刀割。宜药治之。
十七曰浮沤疔。其状曲圆少许不合。长而狭如薤叶大。内黑外黄。黑处刺之不痛。黄处则痛。无
禁忌。
十八曰牛拘疔。其状肉色起不破。无忌。纵不治。亦不杀人。
十九曰猪疔。其形圆而小。疮口内有油。忌食
猪肉。
二十曰
牛疔。其形圆小。疮口内无油。起之不破。有寒热。忌食
牛肉。
二十一曰狗疔。其形长而带尖。色赤。有寒热。忌食
犬肉。
二十二曰
羊疔。其形长而色白。有寒热。忌
羊肉。
二十三曰
驴马疔。其形三角。
顶上有黑点。
根脚赤色。凸顶。有寒热。忌食驴
马肉。
二十四曰
瓜藤疔。不计其数。其形圆长如瓜形。因食瓜毒而生。忌食瓜。
二十五曰
豆腐疔。其状白。三日内顶陷。因食
豆腐内有人汗所生。面亦然。
二十六曰
气疔。其形或大或小。白如有气。于
内因感怒恚之气而生。忌气怒。
二十七曰鬼疔。其形亦大小不一。色青。因中邪毒之气而生。异于诸疔。比气疔。
夜甚。令
人言。
如见鬼状。
二十八曰
红丝疔。其形赤缕缕如丝线。周身缠扰。如手足上则入心即死。宜
松针刺去血。忌热物。
二十九曰
内疔者。言其疔生于内。
脏腑上。腔里面。喉内。口内。与外疔更不同。甚利害。宜托
毒追疔
取黄上。
三十曰
蒲桃疔。其形黑兼紫。如水晶。故名之。内黑血
毒水宜去之。入
追毒丹。服
夺命丹。托
毒药治之。
三十一曰
杨梅疔。其形黑紫如熏梅状。如遍一有梅疮。内有一二个疔疮。则令遍身疮不发。须针
刺其毒。入追毒丹。服
土茯苓加托毒等药。随症治之方安。
三十二曰鱼
脐疔。其形如鱼之肚脐状。多生
胳膊肚
小腿肚上。乃手
足太阳经分毒瓦斯。治宜察之加
引经。
三十三曰
痘疔。有大小人出痘之时。忽生此疔。则令遍身痘疮俱不发。须急去之。内服托里追疔
药。外有本条。
三十四曰
蜈蚣疔。其形长如
蜈蚣。亦有头足。发寒热。因食物被蜈蚣所游之毒而生。宜
雄黄定子
涂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