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
书名:秘传证治要诀及类方朝代:明作者:戴思恭时间:公元1368-1644年

[卷之八·大小腑门] 痢

    (附痢后风脱肛痢疾古名滞下。以气滞成积。积成痢。治法当以顺气为先。须当开胃。故谓无饱死痢病 也。 痢疾不问赤白而知为冷热之证。若手足和暖。则为阳。先用粟壳饮。调五苓散。进感应丸 若觉手足厥冷则为阴。当用暖剂。须常识此。 凡痢初发。不问赤白。里急后重。频欲登圊。及去而所下无多。既起而腹内复急。宜用 藿香正气散。加木香半钱。吞感应丸。或苏合香丸。吞感应丸。 赤痢血色鲜红。或如蛇虫形。而间有血鲜者。此属热痢。宜藿香正气散。加黑豆三十粒 五苓 散加木香半钱。粟米少许。下黄连丸。或黄连阿胶丸茶梅丸。热甚服上项药未效。宜白头 翁汤。 若赤痢发热者。败毒散陈仓米一撮煎。 若血色黯如瘀。服冷药所下愈多。去愈频者。当作冷痢。宜理中汤。或四君子汤。加肉 豆蔻 木香各半钱。若感暑气而成痢疾者。其人自汗发热。面垢呕逆。渴欲引饮。腹内攻刺。小便 不通。瘀血频并。宜香薷饮黄连一钱。佐以五苓散。白汤调服。不愈则用蜜水调。感暑成 痢。疼甚而食不进者。六和汤藿香正气散各半帖。名木香交加散白痢下如冻胶。或如鼻涕。此属冷痢。先宜多饮除湿汤。加木香一钱。吞感应丸。继进 理中汤。亦有下如鱿色。或如腊茶色者。亦宜用前白痢药。 赤白杂者。宜胃苓饮加仓米一撮煎。吞驻车丸。 凡治痢须先逐去积滞。去已多。三五日后。自可兜涩。不问赤白。俱宜水煮木香丸。或 水煮 木香饮真人养脏汤。或断下丸。如白痢久而虚甚者。养脏汤加熟附。赤痢加黑豆一小撮。 白痢加干姜一钱。赤痢亦可加黄连一钱。新下者不必加此。在人活法。 禁口痢者。有得病即不能进食者。或因冷药并药过多不食者。却不可拘于赤痢难用热药 之说。当以温中进食为先。宜治中汤。加木香半钱。或缩砂一钱。 休息痢。因兜住太早。积不尽除。或因痢愈而不善调理。以致时止时作。宜四君子汤。 加陈皮一钱。木香半钱。吞驻车丸。只缘兜住积滞。遂成休息。再投去积。却用兜剂。 劳痢。因痢久不愈。耗损积血。致肠胃虚空。变生他证。或五心发热。如劳之状。宜蓣 连饮 赤多倍莲肉。白多倍山药。痢后调补。宜四君子汤。加陈皮一钱半。即异攻散。恶甜者。 生料平胃散。加人参茯苓各半钱。诸病坏证。久下脓血。或如死猪肝色。或五色杂下。频出 无禁。有类于痢。俗名刮肠。此乃脏腑俱虚。脾气欲绝。故肠胃下脱。若投痢药则误矣。六 柱饮为稳。或可冀其万一。 痢后风。因痢后下虚。不善调将。或多行。或房劳。或感外邪。致两脚酸软。若痛若痹 遂 成风痢独活寄生汤。吞虎骨四斤丸。或用大防风汤。将多以生樟即骨碎补。俗呼为胡孙姜 三分之一。同研取汁酒解服。外以杜仲牛膝杉木节白芷南星萆煎汤熏洗。 脱肛一证。最难为药。热则肛门闭。寒则肛门脱。内用磁石研末。每二钱。食前米饮调 下。外用铁锈磨汤温洗。 下痢小便不通者。黄连阿胶丸为最。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