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注金匮要略》
书名:高注金匮要略朝代:清作者:高学山时间:公元1872年

趺蹶手指臂肿转筋阴狐疝蛔虫病脉证治第十九

    师曰。病趺蹶。其人但能前。不能却。刺入二寸。此太阳经伤也。 趺、蹲踞也。蹶、颠踬也。趺蹶者。盖言立则能持。若蹲踞而趺。则颠踬而蹶。从俯覆矣。与诸经之言蹶者大殊。 旧 注。引痿厥踝厥。误甚。其人能前不能却二句。正言所以趺蹶之故。刺入二寸两句。又言所以能前不能却 之因也。前却。指一身之可以曲折处而言。前如脚凹环跳。凡能曲而折向前者即是。却如腿弯项后。凡能曲 而折向后者即是。盖谓趺而致蹶之故。因其人之脚凹环跳。但能前折。而腿弯项后。不能却折。故欲趺下。则 腿弯强直。但任其能前者而蹶。从俯覆矣。所以然者。太阳之经脉。由项后历背部。而下行腿肚。缠足外之 后侧者也。太阳之经气通畅。则和软而能却。今不能却者。此必刺足肚之肉诸穴。深入二寸。以致伤其经 血经气。故强直趺蹶。则芍药附子。芍药甘草诸汤。可变通加减。而施其治矣。以其不能却。故知伤在身后之 太阳。以其蹶由下部。故知刺伤太阳之肉。仲景诊法之细密何如哉。俗解以刺入二寸。谓是趺蹶之 治法。诚如所言。以仲景之文例推之。当曰。此太阳经伤也。刺云云矣。且按王太仆所注针刺。及针灸大成。 除环跳肉浓穴深。刺入经寸之外。余无有至二寸者。若以为治例。则误人无限矣。足肚之白肉曰。凡委 中、承山飞扬、等穴。其附于者。俱以深入为禁可知。 病患常以手指臂肿动。此人身体者。藜芦甘草汤主之。(方缺) 此经络之气上虚。而胃中湿热之火外贯之候也。盖经络之气上虚。故手指及臂俱肿。湿热之火外贯。故气 机流注而自动也。然必其人身体跳动。当有流移薄疾之候。方为确切。以大寒善吐之藜芦为主。而以 甘浮之甘草托之。则寒能去火。吐能去湿。且一吐而提其气以上实外实。则经络之因虚而肿动。及者俱愈矣。 转筋之为病。其人臂脚直。脉上下行。微弦。转筋入腹者。鸡屎白散主之。
    鸡屎白散方
    鸡屎白。 上一味。为末。取方寸匕。以水六合和。温服阳气之柔者养筋。阳虚故筋如纽转而坚痛。又阳亲于上。足下阳气尝少。故转筋之病。臂少而足多也。脉上 下行。气虚不能外鼓。但从寸及尺。伏行往来之谓。气衰则微。气削则弦。故上下行之脉体。微而且弦也。腹为 肠胃之所托。悍气之根蒂也。转筋入腹。则其气更虚可知。鸡于卦为巽。而立东南之位。得生气向明之用。鸡 屎通肠胃之气。而其白尤为阳气之所化。以之主转筋之入腹。则通肠胃之精悍。以柔养筋脉之义也。 阴狐疝气者。偏有大小。时时上下。蜘蛛散主之。
    蜘蛛散方
    蜘蛛(十四枚熬焦)桂枝(半两) 上二味。为散。取八分一匕。饮和服。日再服。蜜丸亦可。 疝详寒疝下。狐疝者。言其出没无定。如妖狐之象。即下文大小上下之义。曰阴狐疝者。单指前阴睾丸而 言。所以分别五脏之疝也。肾为水脏。阳气最贵。而与阴寒相召。阳气偏有虚实。虚者寒气贯之而偏大。实者 阳气自治而偏小矣。又阳主提挚。气虚不能自举。故卧则上入少腹。起则下坠囊中矣。蜘蛛腹大。为下入少 腹之专药。且性主提携束缚。以辛温生气之桂枝为配。则温补关元气海之阳神。以驱客寒。得升举收煞之 功用。以坚弛坠。阴狐疝病宁有不愈者哉。 问曰。病腹痛。有虫。其脉何以别之。师曰。腹中痛。其脉当沉若弦。反洪大。故有蛔虫。 此言病虫之脉也。盖谓腹痛之因颇多。若因病虫而痛。其脉当以何者为分别也。师言沉为在里。腹中病。其 脉当以沉应。又弦为急痛。腹中痛。其脉当以沉而且弦应。今不沉弦而反洪大。洪大者。气乱之诊。故知有虫。 以扰乱其气而作痛。与风寒积滞之脉不同也。 蛔虫之为病。令人吐涎。心痛。发作有时。毒药不止。甘草粉蜜汤主之。
    甘草粉蜜汤方
    甘草(二两)粉(一两)蜜(四两) 上三味。以水三升。先煮甘草。取二升。去滓内粉蜜。搅令和。煎如薄粥。温服一升。瘥即止。 此与下文两条。俱言病虫之治例。但下条责在脏寒。脏寒而蛔上膈上。故烦而厥。温之而蛔下安。则愈。故乌 梅丸除温脏之外。但用辛辣酸苦等味。令其俯首蜷缩而已。此为饮食相犯而生之蛔。责在虫多。虫多则胃 系缓而廉泉开。故吐涎。上扰胃脘。胃脘上当心部。故如心痛。虫动而自疲。则伏为休养。故发作有时。毒药、虫 所不食。故不止。是非去其虫不可也。胡粉、(粉系黑铅所化者。)体重。而性能杀虫。与甘草、蜂蜜。共煮。虫为 脾胃之土气化生。而性嗜甘。因甘中粉。则强重而死。故瘥。脏不寒。故于杀虫之外。无余药也。 蛔厥者。当吐蛔。令病者静而复自烦。此为脏寒。蛔上入膈。故烦。须臾复止。得食而呕又烦者。蛔闻食臭出。其 人当自吐蛔。蛔厥者。乌梅丸主之。
    乌梅丸方
     乌梅(三百个)人参(六两)当归(四两)桂枝(六两)附子(六两炮)干姜(十两)细辛 (六两)川椒(四两去汗)黄连(十六两)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以苦酒浸乌梅一宿。去核蒸之。五升米下饭熟。捣成泥。和药令相得。内臼中与蜜 杵二千下。丸如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加二十丸。禁生冷滑臭等物。 论文方意。注见伤寒厥阴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