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籍考》
书名:中国医籍考朝代:丹波元胤作者:时间:

[卷七十四] 方论(五十二)

    〔师巫颅囟经〕宋志二卷存 原序曰。夫颅囟者。谓天地阴阳。化感颅囟。故受名也。尝贤黄帝内传。王母金文。始演四序二仪阴阳之术。 三才一元之道。采御灵机。黄帝得之升天。秘藏金匮。名曰内经。百姓莫可见之。后穆王贤士师巫于崆峒山。得 而释之。叙天地大德。阴阳化功。父母交和。中成胎质。爰自精凝血室。儿感阳兴。血入精宫。女随阴往。故以 清气降。而阳谷生。浊气升。而阴井盛也。甚者二仪互换。五气相参。目睹元机。非贤莫达。谓真阴错杂。使精 血聚而成殃。阳发异端。感荣卫合而有疾逆。使婴儿才养。惊候多生。庸愚不测始末。乱施攻疗。便致枉损婴儿。 吁哉吁哉。遂究古言。寻察端由。叙成□目曰颇囟经焉。 巢元方曰。中古有巫方。立小儿颅囟经。以占夭寿。判疾病死生。世所相传。有小儿方焉。(诸病源候论千金方巫妨) 刘曰。颅囟经。世传为黄帝之书。至周穆王时。师巫得之于崆峒洞。今不可考。(幼幼新书陈自明曰。婴童宝鉴集云。小儿方论。起自巫方。黄帝云。吾不能察幼小。赖国有巫方。能知小儿之寿夭耳。 (妇人良方) 四库全书提要曰。颅囟经二卷。不着撰人名氏。世亦别 无传本。独永乐大典内。载有其书。考历代史志。自唐艺文志以上。皆无此名。至宋艺文志。始有师巫颅囟经二 卷。今检此书。前有序文一篇。其所谓师巫。与宋志相合。当即此本。疑是唐末宋初人所为。以王冰素问注第七 卷内。有师氏藏之一语。遂托名师巫。以神其说耳。其名颅囟者。案首骨曰颅。脑盖曰囟。殆因小儿初生。颅囟 未合。证治各别。故取以名其书。首论脉候至数之法。小儿与大人不同。次论受病之本。与治疗之术。皆极中肯 綮。要言不烦。次论火丹证治。分别十五名目。皆他书所未尝见。其论杂证。亦多秘方。非后世俗医所可及。盖 必别有师承。故能精晰如此。宋史方技传。钱乙始以颅囟经著名。召至京师。视长公主女疾。授翰林医学。钱乙 幼科冠绝一代。而其源实出于此书。亦可知其术之精矣。护据永乐大典所载。裒而辑之。根据宋志旧目。厘为二卷。 俾不至无传于后矣。 按诸病源候论。所谓巫方颅囟经。即是书也。方与彭通。吕览□□□□曰。巫彭作医。师巫亦是巫方之谓也。 是书非据王冰师氏藏之一语。而托名者也。 〔卫氏(泛)颅囟经〕三卷佚 按上见于太平御览张仲景方序。 〔俞氏(阙名)疗小儿方〕隋志四卷佚 〔徐氏(叔向)疗少小百病方〕七录三十七卷佚 〔亡名氏疗少小杂方〕七录二十卷佚 〔疗少小杂方〕七录二十九卷佚 〔范氏(阙名)疗小儿药方〕七录一卷佚 〔王氏(末)疗小儿杂方〕七录十七卷佚 〔亡名氏少小方〕隋志一卷(旧唐志作十卷)佚 〔疗小儿丹法〕隋志一卷佚 〔小儿经〕隋志一卷佚 〔王氏(超)仙人水镜图诀〕新唐志一卷注曰。贞观人。佚 〔姚氏(和众)童子秘诀〕新唐志二卷佚 〔孙氏(会)婴孺方〕新唐志十卷佚 〔李氏(言少)婴孩病源论〕(旧阙撰人今据宋志录之宋志作婴孺病论)崇文总目一卷佚 〔崔氏(阙名)小儿论〕(宋志扬全迪崔氏小儿论)崇文总目一卷佚 〔亡名氏疗小儿论〕(宋志作疗小儿疳病论)崇文总目一卷佚 〔小儿五疳二十四候论〕崇文总目一卷佚 〔小儿官气集〕(艺文略作宫气)崇文总目三卷佚 〔小儿方术论〕崇文总目一卷佚 〔朱氏(篆)孩孺明珠变蒸七疳方论〕(旧阙撰人今据艺文略录。宋志作朱传)崇文总目一卷佚 〔亡名氏孩子脉诀论〕崇文总目一卷佚 〔刘氏(景裕)小儿药证〕崇文总目一卷佚 按是书久佚。弟坚从医方类聚各证门所辑录出。裒为一编。 〔亡名氏小儿秘录〕(宋志作小儿秘录集要方)崇文总目一卷佚 〔杨大邺婴儿论〕宋志二卷佚 〔周氏(挺)保童方〕(艺文略作伪蜀周挺)崇文总目一卷佚 〔亡名氏婴儿杂方〕(艺文略作婴孩杂方宋志作孩孺杂病方)崇文总目五卷佚 〔婴儿论〕艺文略三卷佚 〔小儿水鉴论〕艺文略三卷佚 〔小儿玉匮金锁诀〕艺文略一卷佚 〔小儿葱台诀〕艺文略一卷佚 〔小儿备急方〕艺文略一卷佚 〔童子元感秘诀〕艺文略三卷佚 〔婴童宝鉴〕艺文略三卷佚 〔幼幼方〕艺文略一卷佚 〔小儿病源〕艺文略六卷佚 〔钱氏(汶)小儿论〕艺文略三卷佚 〔亡名氏小儿诀〕艺文略三卷佚 〔钱氏(乙)小儿药证直诀〕宋志八卷未见 〔钱氏小儿药证真诀〕书录解题三卷未见 陈振孙曰。钱氏小儿药证真诀三卷。大医丞东平钱乙仲阳撰。宣教郎大梁阎季忠集。上卷言证。中卷叙尝所 治病。下卷为方。季忠亦颇附以己说。且以刘斯立所作仲阳传附于末。宣和元年也。 曹世荣曰。晋朝有医工钱氏讳乙。设方用药。明证识候。直究竟婴孩脏腑冷热。表里虚实传变。顿取其效。 正所谓医孩童之意。准绳法则之道如此。后世欲以及其仪者。盖阙如也。往往诵钱君之书。记钱君之药。钱君之 意旨。未之闻也。愚详其意。径且直。其说劲且锐。其方截而良。其用功而速。深达其要。广操其言。万世不可 掩其妙。四方皆可遵其说。凡八十一家书。各述精通。莫若钱君智意克效。究竟不劳再三。亦无中道而废。门人 阎公编集。未具钱君心服。想计恢洪纯粹。妙理希奇。纸笔不可得而录者耶。时有高见之士。一悟钱君意旨。医 之与药。规矩法度。无以异钱君。运乎中。显乎机。而自然造化者。莫之能语也。良工妙用。信乎野老之言。毋 曰管见。后之学人。尽心讨论。必有深着于胸次。且德义于人。扬名于后世之道。不亦宜乎。(活幼口议曾世荣曰。郑氏议古人医书。不能无失。如钱氏治慢惊用栝蒌汤。与病不相主对。是谓之失。以愚观之。所 待药性。医者之通晓。纵有前证。未必肯用。但不容不讲明耳。殊不知钱氏既没之后。其书成于仕路故人阎孝忠 编集刊行。屡经异代。况钱氏儒医。名闻朝野。施治之法。如珠在贯。未尝少瘥。郑氏所指慢惊。误用栝蒌汤。 然本方下。明载治肺热涎盛。非为慢惊之设。阎孝忠岂不知此。其或居官录梓之日。失于参考。误传此剂。致有 前议。奈历年已远。卒难校正。若论五脏补泻之妙。却无瑕可指。及杂方有功于世。不为不多。直诀一书。信不 诬矣。(活幼心书) 〔钱氏小儿方〕艺文略八卷未见 赵希弁曰。钱氏小儿方八卷。上皇朝钱乙仲阳撰。神宗时擢太医丞。于书无所不窥。它人靳靳守古。独度越 纵舍。卒与法合。尤邃本草。多识物理。辨正阙误。最工疗婴孺病。年八十二而终。阎季忠方附于后。 按是书。与宋志所载。未知果为一书否。书录解题作三卷者。似有不同。亦以未可决定。并着于录。 〔熊氏(宗立)类证注释钱氏小儿方诀〕十卷存 自序曰。宋钱氏仲阳着小儿直诀。太医陈文中作痘疹方论。世称活幼之筌蹄。全婴之轨范。当时门人传写本。 未免有造次错文之患。后之读是书者。往往莫无疑难。予不揣凡陋。已知僭妄。窃以二书。疏其源流。类其证治。 要之支分节解。脉络贯通。间附注以发明之。使我同志初学之士。展卷观读。则前之疑难者。今尽涣然冰释。而 一归至当矣。抑亦人人保赤子之心。油然而兴。不至委命于庸夫之手乎。 为之医者。为能以二书浃洽于胸臆之中。临治之际。□功取效。如鼓应。必无馈药有不敢尝之讥焉。庶乎太上 好生幼幼之仁。而不负国家惠民之初。岂其视钻核独善之人。吾不忍为之。遂锓诸梓。以广其传云。 〔薛氏(己)校注钱氏小儿直诀〕三卷存 自序曰。宋神宗时。有太医丞钱仲阳氏。贯阴阳于一理。合色脉于万全。伟论雄才。迥迈前列。可谓杰起而 振出者。门人阎孝忠记其典要。缉成直诀若干卷。而幼稚之色脉证治。无遗漏矣。先君尝语余曰。幼幼之药。宜 善调之。古谓小儿为芽儿。如草之萌。如水之沤。故其命方。曰保婴。曰全幼者。盖不欲以峻攻耳。钱氏之法。 可以日用。钱氏之方。可以特省也。愚服膺先人之言。仅有年矣,遇施之治。有一得验者。辄自识之。用补注于 钱文之下。同幼其幼。不敢以紫乱朱。以熏并兰也。非特以钱氏峻攻。为不可用也。视古既远。元气亦殊。不欲 直施之于今耳。敬以一得之愚。附续貂尾。更觊明哲者正诸。 〔亡名氏童子要诀〕艺文略三卷佚 〔潘氏(阙名)小儿方〕艺文略一卷佚 〔陈氏(宗望)小儿方〕艺文略一卷佚 〔陈氏(琥)小儿方〕艺文略一卷佚 〔王氏(阙名)小儿方〕艺文略一卷佚 〔柄真子婴孩宝鉴方〕(读书后志作婴童宝镜)宋志十卷佚 赵希弁曰。上题云栖真子。不着姓名。录世行应验方。成此书。 刘曰。大湖钓叟栖真子撰。 〔汉东王先生小儿形证方〕宋志三卷未见 刘曰。汉东王先生。本方不载名字。 曾世荣曰。小儿方书。世传有三。王氏东汉。作方论二十篇。今家宝是其或大同少异。往往好事作德君子。 刊施济众。就平增损者有之。大抵其言有序。自微至着。其旨有归。自隐至显。话括周遍。事无繁述。参以数十 名家。比较优劣。始知先生用药淳和。方排继续。考之而取其功。究之而救其疾。斟酌升降。以和为用。其意在 调理。尽善之最也。虽然。后学之士。治家之子。检阅投饵。或有不当。毋至差忒致害。其书故得家宝之称。夫 良士用心。妙理活人。医之与药,犹若权衡。权衡者。法之一端也。参究均平。考较定论。循方以应脉。有条而 不紊。王氏之书。乃幼幼方脉之规模。习小圆散。岂可循此。如大人疾患。有叔和脉诀。考五行有珞子。命书 学六爻。有火珠卦文。知贵贱。有人伦风鉴相法。如斯等术。皆名家所集。详辨以为上首。冠诸妙义。得毋枉冤。 虽然。各有广要。篇章终不远越而在总归。非曰训童发蒙之谓。垂老足钦。至妙之道也已。(活幼口议) 钱曾曰。王氏小儿形证方二卷。医之科有十三。惟小儿为哑科。察色观形。最为难治。汉东王氏秘其方为家 宝。良有以也。此书刻于元贞新元。序之者为古梅野逸。不知何人。后附录秘传小儿方三十二。及秣陵牛黄镇惊 锭子方。皆庸医所不知者。宜珍视之。 〔亡名氏小儿灵秘方〕读书后志十三卷佚 赵希弁曰。上不题撰人。辨小儿疾证。及治疗之方。多为歌括。 〔小儿玉诀〕读书后志一卷佚 赵希弁曰。上未详撰人名氏。为韵语以记小儿疾证治 法。凡二十三。 按幼幼新书。载玉诀一书曰。玉诀太元真人撰。三十六种。四十八候。皆托以神仙所传。不知其果为何人。 得之长沙诸医云。读书志所着。似与其书不同。今附记以俟考。 〔婴孺方〕十一卷佚 刘曰。婴孺方,此方得之湖南抚干向澹伯海云。相传出于秘阁。凡十一卷。近崇文总目求遗书。有两婴孺 方。卷目皆同,亦不载所作之人。 〔宝童方〕佚 按上见于幼幼新书。 〔张氏(涣)小儿医方妙选〕宋志三卷佚 刘曰。张涣编。总方四百二十道。长沙小儿医丘松年又得遗方数十首。分载诸门。 陈振孙曰。小儿医方妙选三卷。成安大夫惠州团练使张涣撰。凡四百二十方。涣五世为小儿医。未尝改科。 靖康元年。自为之序。 曾世荣曰。宋朝徽宗朝。太子寿王聪慧。幼时常发痫疾。诸大名医莫之安愈。时有草泽医士张涣。挟货药 于都下。召之入内。用药即效。官至翰林医正。张氏北人也。留方五百有余。逐病叙说。深参其要。近传于世。 目曰张氏妙选。四方士夫乐而用之。殊不知南人得病。以北人处方。自是道地相反。意议不同。所谓北人水气多。 南人瘟疫盛。地气天时。使之然也。北人水气盛。盛则就湿。湿即与燥之。南人瘟疫盛。盛即作热。热宜发散。 更加燥热之药。病热传作它证。药既不宜。疾何能愈。夫幼童阴阳相偏。表里固同。脏腑怯弱。岂可以热制冷。 以凉止燥。其说证候可以循 简。述论颇有优长。然其方药。初使人疑之。次复惑之。或有不当。必与悔之。曰。南人用北人方药。曷不知之。 学人参究尽善。不必方。如前有云。意与医同。药与病谐。方可投之。若也据乎云云。而用之者。斯谓愚医。 不无妄投其饵。在乎得失。须当审之。宜其察之。(活幼口议) 〔张氏(永)小儿方〕佚 按上见于绍兴府志。 〔王氏(伯顺)小儿方〕宋志三卷佚 〔李氏(柽)小儿保生要方〕(书录解题作小儿保生方)宋志三卷佚 陈振孙曰。小儿保生方三卷。左司郎姑孰李柽与几撰。 〔阎氏(孝忠)重广保生信效方〕宋志一卷佚 〔刘氏()幼幼新书〕宋志四十卷存 李庚序曰。医家方论。其传尚矣。自有书契以来。虽三坟之言。世不得见。而神农本草。黄帝内经。乃与庖 牺氏之八卦。绵历今古。烂然如日星昭垂。信乎药石不可阙于人。而医书尤不可废于天下。或者乃谓医特意耳。 不庸着书。唐史臣以此剧口称道于许嗣宗。殊不知张仲景孙思邈辈。率千百年。而得一人。使其方剂之书不传。 则医之道。或几于熄矣。是或一偏之论也。湖南帅潮阳刘公镇拊之暇。尤喜方书。每患小儿疾苦。不惟世无良医。 且无全书。孩抱中伤。不幸而殒于庸人之手者。其可胜计。因取古圣贤方论。与夫近世闻人家传。下至医工技工 之禁方。闾巷小夫试之秘诀。无不曲意寻访。兼收并录。命干辨公事王历义道主其事。乡贡进士王子是编其书。 虽其间取方或失之详。立论或失之俗。要之皆因仍旧文。不敢加窜定。越一年而书始成。惜乎公未及见。而疾不 起。公临终顾谓庚曰。幼幼新书。未有序 引。向来欲自为之。今不是及矣。子其为我成之。庚曰。谨闻命。呜呼。学士大夫。公天下以为心者。几何人哉。 平日处念积虑。无非急己而缓人。先亲而后疏。物我异观。私为町畦。其来盖非一日。昔吾夫子助祭于蜡。出游 鲁观之上。喟然发叹。以谓大道之行。天下为公。故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大道既隐。天下为家。各亲其 亲。各子其子。夫子之叹。盖叹鲁也。然而天下后世。岂止一鲁而已哉。滔滔者皆是也。东汉人物。如第五伦者。 悃无华。质直好义。似若可喜也。意其设心,必有大过人者。至于或人问之。以有私乎。伦则曰。吾兄之子。 常病一夜。十往退而安寝。吾子有疾。虽不省视。终夕不寐。自以谓不能无私。夫以兄之子尚若尔。况他人之子 乎。以第五伦尚若尔。况下伦一等者乎。宜乎夫子之叹之也。今公之为是书。使天下之为父兄者。举无子弟之戚。 少有所养,老有所终。家藏此书。交相授受。庆源无穷。其为利顾不博哉。以此知公之存心。非特无愧于今之人。 抑亦无愧于古之人矣。绍兴二十年九月几望谨序。 楼跋曰。庚午秋仲潭帅刘方明以疾不起。仆摄帅事。问诸府人。公治潭久。凡所兴立。不为苟且计。得无 有肇端既闳。偶未就者。于是以幼幼新书来告。索而观之。则古今医家之书。若方与论。为婴孺设者。无不毕取。 包并总统。类聚而条分之。如适通寰。百货具在。如开藏室。群玉粲然。随所宜用。必厌其求。噫。昔好事人。 得一名方。椟藏谨守。虽父子誓以不传。方明于此。顾能穷探博取。萃为成书。锓版流通。与世共宝。则其用心 亦仁矣哉。因命趣工。以成其美。又集旧传宜子诸方。列系于下。为第一通云。 石才孺后序略曰。褐阳刘公帅荆湘,尝命编集古今医书中小儿方剂之说。为一书。总四十卷。目曰幼幼新书。 既成三十八卷。而疾不起,漕使四明楼公实继其政。乃曰。前之美不可不成。因命亟迄其事。因合后二卷为一。 复纂历所求子方论为一卷。冠其篇首。阅月而书成。噫。可谓尽矣。 陈振孙曰。幼幼新书五十卷。直龙图阁知潭州刘方明撰。集刊未毕而死。徐寿卿以漕摄郡趣成之。 曾世荣曰。调理婴孩小见。上古黄帝未有言着。鬼臾区云。谓小儿受病。令是一门。故不载素问。始自巫人 颅囟经。篇章三举。自后智者继述本末。世传诸家之善。经进详要旨证准绳之者。凡八十一家。近世湖南潭州周 宅。广收其文。专入编集。目曰幼幼新书。四十册。仅数十万。排列名方。似涉繁碎。犹如元帅要退伏兵。欲以 一箭败阵。乃定太平。彼时求选一夫善射。急于百万军众。皆张弧矢。以待比较优劣。临机对垒。就敌之势。不 可得而用之。奇正退其潜伏。犹据再三。乃非良将者耶。临时检阅。审较可否其效验。正由渴而掘井。斗而铸兵。 不亦晚乎。学医之士。若不究竟胸次。了了肘后。简往直截。扶危之功。若也取次缓慢。智意不逮。彷徨之久。 出不得已。肆意而设。自不知惭而且愧。有如马服子强战。无不失利。(活幼口议) 按万历丙戌。古吴陈履端刊行是书。其方论字句。并为笔削。以故刘氏原书之晦尚矣。特秘府所藏。明人钞 本。实为完帙。每卷首尾有二印。曰中山世裔。曰和阳刘氏。奕世儒医。岂其方明氏之后欤。宽政辛亥祖考蓝溪 君申请以传录之。医藏目录。为陈履端所着。疏甚。 〔郑氏(端友)全婴方论〕二十三卷存 按是书世久不见传本。文政己卯西京福井榕亭(需)缮写。以被贻焉。来书称其板式。类乎宋椠。而惜阙第一第 二两卷。云考观末卷记常所治病。有绍兴庚戌干道壬午文。则知端友实为高孝两朝间人。医学源流。所谓淳中。 当是淳熙讹字。而其方论。援证该备。间述新见。有刘氏幼幼新书。所未收者。是亦小方脉科不可少之书也。 〔朱氏(端章)卫生家宝小儿方〕宋志二卷佚 〔亡名氏小儿秘要论〕宋志一卷佚 〔亡名氏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二十卷存 何大任序曰。余先君有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二十卷。家藏甚久。今六十余载矣。不知作者谓谁。博加搜访。未尝 闻此书之流播也。自婴孩初育。以至成童。所谓保卫其生。总括精微。视古今方书。极为详尽。仁哉着书者之心 也。宗族亲旧间。幼稚有疾。余每口传指授。效如影响。又取其可以通用于大人者。增汤剂而用之。尤为神异。 岂此书不言之妙。有待于余而发耶。乌可掩为一家之宝。而不与人共之。于是集二三同志。订正其誊写之舛。锓 于行在太医局。以广其传。得此者敬而用之。当知余言不缪。或未免画蛇添足之讥。不暇顾矣。吁。齐鲁大臣。 史失其名。恨不得详其人也。嘉定丙午立春日。和安大夫特差判太医局何大任序。 朱臣序曰。保幼大全。即小儿总微论方之别名也。以其制方着论。详审精密。故复名之。曰保幼大全。予素 颇有志于济物。见医家书。每喜蓄之。挥使郑君和精于小儿医者也。与予友善。予扣其所以精于医之故。乃出是 书焉。予阅是书之异于寻常也。又扣其所以得之之故。则曰。相传农人得之于古冢中。于是求以录之。郑君无难 色。遂以全集授予。录而珍藏诸笥者有年矣。间遇小儿疾。按方试之。往往得奇验。一日偕宣城令李君宗仁询民 瘼。会于公所。语及是书。宗仁乐于济物者也。即取而刊之。以广其传。不数月而成。噫,予窃禄明时。无补于 吾民尚矣。使一二孩提之童。得因是书而济万分之一于危迫仓卒之际。予之素心。宁不亦少慰乎。若其为术之高 下。明者当自得之。盖不待予言者。姑序其所自云。 四库全书提要曰。小儿卫生总微论方二十卷。不着撰人名氏。凡论一百条。自初生以至成童。无不悉备。论 后各附以方。前有嘉定丙午和安大夫特差判太医局何大任序。称家藏是书六十余哉。不知作者为谁。博加搜访。 亦未尝闻此书之流播。因锓于行在太医院。(案南宋虽定都临安。而当时犹称行在。以示恢复之意。咸淳临安志 所载甚明。)以广其传。案北宋钱乙始以治小儿得名。其药证直诀一书。仅有传本。亦不免阙略。其他如晁陈二 氏所着录者。有婴童宝鉴小儿灵秘方。小儿玉诀。小儿医方妙选。小儿斑疹论诸书。皆不可得见。是书详载各 证。如梗舌鳞疮之类。悉近时医书所未备。其议论亦笃实明晰。无明以来诸医家党同伐异。自立门户之习。诚保 婴之要书也。此本为明宏治己酉济南朱臣刻于宁国府者。改名保幼大全。今考嘉定本原序。复题本名。臣序又称 得之。医者郑和。和得之古冢中。其说迂怪。盖方伎家自神其授受。亦无取焉。 〔董氏(大英)活幼悟神集〕宋志二十卷佚 〔安庆集〕宋志十卷佚 〔汤氏(民望)婴孩妙诀论〕宋志三卷佚 陈振孙曰。汤氏婴孩妙诀二卷。东阳汤衡撰。衡之祖民望精小儿医。有子曰麟。登科。衡。麟之子。尤邃于 祖业。为此书九十九篇。 〔汤氏(衡)博济婴孩宝书〕宋志二十卷(竹堂书目作二卷)未见 熊均曰。宋南渡时。南阳汤民望小方脉。其子麟登进士第。麟子衡尤邃于此学。因以得官。遂述其家传。 有明验方二十卷,刊于会稽斋。谓之曰婴孩宝书。 〔陈氏(文中)小儿病源方论〕四卷存 郑全序曰。尝闻范文正公之言曰。不为宰相。当为良医。夫以宰相之尊。岂医者之卑。所事同日语。反而思 之。宰相以道济天下。医者以术济斯人。其位望思不同。其存乡于济人一也。余见世之所谓医者。以病试药。以 药试人。比比皆是。间有一济而愈者。出于幸也。孰能收万全之效乎。淳庚戌来游涟水。此见医者。惟陈公文 秀一人而已。陈公明大小方脉。于小儿疮疹。尤造其妙。涟水自守将萧宣使以下。与夫时官富民之家。多以疾笃 为忧。群医环视。缩手无措。而公独优悠和缓。随证施治。皆收奇效。至于闾阎细民。以急告者。公不以其家之 窘窭。匍匐往救。此赖以全活者。不可枚举矣。又有目之所不见力之所不及者。必罹于是。图其形状。别其证候。 迹其方论。板而行之。其意欲使天下后世。俱受其惠。吁。陈公之心。其文正公之心乎。公姓陈。名文中。字文 秀。宿之符离人也。亡归宋。处涟水十五年。涟人无小大。识与不识。皆称之为宿州陈令。居维扬医道盛行。有 子业儒呼卢喝。亦之报其在是乎。余曰。其尚味之不释乎。嘉其用心古。而择术精。故叙此见于卷末。 〔杨氏(士瀛)婴儿指要〕五卷未见 〔刘氏(完素)保童秘要〕二卷存 〔曾氏(世荣)活幼心书〕国史经籍志三卷存 自序曰。闻之先儒云。天向一中分造化。人于心上起经纶大哉心乎。其万事之机括乎。前乎千百世而上。为 天地立心。生民立命者。此心也。后乎千百世而下。为往圣继绝学。来者续师传。亦此心也。是心也。以之活幼。 则有恻隐之真。所谓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者。无非此心中来。宋翰林侍御太医戴克臣者。(徽宗 朝名尧道)活幼宗师也。取信当时。有声朝野。心以传心。得其妙者。惟丞西高原刘茂先。(名祀自号固穷山臾 )茂先之心。其五世孙字直甫者。(名思道)又深得之。推其所得。随施辄效。亦可以见其用心矣。然昔贤之学。 固以心而传。而昔贤之心。非书又无以衍其传。况自开禧以来。其书散漫。戴刘二公之心传。几不复见。予生二 公之后。而欲默契乎二公之心。早岁师事宜甫。于兹有年。面命心传。领会多矣。但念一宗医书。方论诗诀。岁 月浸远。卷帙不齐。设有危难。未易检阅。吁。得其心者。敢不究其心哉。明窗昼熏。短檠夜雨。因就其遗书。 而精加编次。繁者删之。缺者补之。书非可用不敢录。方非已效弗敢收。脱凶遗漏。存十一于千百。上探三皇前 哲之遗意。下探克臣茂先之用心。实则吾心固有之理。旁求当代明医之论。亦姑为活幼之一助云尔。遂名其书。 曰活幼心书。书成。客或难予曰。医者意也。但观形切脉。以意逆志。是为得之。何必一切求诸书。而且以心书 名之哉。予曰。不然。余非有心于着述。而求异于人也。不过推展刘氏数传之真心。以求契夫戴氏之初心耳。朱 文公有言。意者。心之所发也。书之所述。岂非心之流行发见者乎。客唯而退。于是乎书。至元甲午菊节。衡阳 后学育溪曾世荣德显识。 昊刚中序曰。人得天地生物之心以为心。则当视天地万 物为一体。痒疾痛。举切吾身。仁者事也。先儒谓医家以四肢痿痹为不仁。斯言善状仁字。盖手足痹。则气脉 不相通。痛痒无所觉。心之生道息矣。乌得仁。况医家之于婴孩。语言未足辨。脉理未足凭。必能以心体之。然 后可以察其痒疾痛之所在。非有志于仁者。其能若是乎。丞西曾君德显儒而为医。幼从乡先生李月山。固已得 儒学于心授。长从世医刘氏。又能得医学于心传。精读医经。详味药性。参前辈之奥议。伸自己之独见。有求必 应。不倦于贫。集其平时论证与方。名曰活幼心书。将与同志共之。夫作书以述其心之所用。而克广其传。亦庶 乎仁者之用心矣。尝观其书。则审证施剂。信有异乎人者。五苓散在诸家。止用之解伤寒温湿。暑毒霍乱。而德 显于惊风痰搐疮疹等疾。通四时而用之。前同知衡州府事胡省斋因其子惊风得愈。问之曰。五苓散何以愈斯疾乎。 德显曰。此剂内用茯苓。可以安此心之神。用泽泻小便小肠利而心气通。未得桂而枯。足能抑肝之气。而风 自止。所以能疗惊风。施之他证。亦皆有说。省斋深然之。此其善用五苓散也。小儿惊风搐掣。医者视为一病。 辄以金石脑麝蜈蚕蛇蝎等剂投之。非徒无益。及激他证。德显则谓有因惊风而搐者。有因气郁而搐者。惊属心。 风属肝。而郁于气者。亦有搐。陈氏所谓。蓄气而成搐者。是也。未着其方。余于惊风。则随证施治。若气郁而 搐者。则用宽气饮治之。只以枳壳枳实为主。尝患搐者。仓卒求药。教服铺家枳壳散。而搐亦止。病者深感之。 此又治搐之特见也。其他紧证。俱能究心。用药之奇。成效之速。有未易缕述者。寄寓予家。将十年。二孙藉其 调护。每识证于微眇。制疾于萌芽。其用心之溥。非特于吾辈为然。盖其笃志于仁。重义轻利。亦自读书中来。 非可与庸俗例视也。读其方论。因叙数语于篇端。识者傥察予言。必有知其用心者。 杨仲叔序略曰。予曩职衡邑庠。识曾公于三十载前。兹宦游过石鼓。握手倾倒。既寿且康。蒙出示其书。曰活 幼心书。诸老师序之甚详。予启诵。而喜其用心之宏矣。越翌日。衡遭回禄。连薨巨栋。数千室俱煨烬。是书板 置诸中。逃难奔走不暇顾。劫灰未冷。亟视之。则遇好事者。纳诸方池中无恙。吁。金珠玉帛。人不能全。 讵能顾此书乎。己力已不逮。尚安能期诸人乎。今是书之存。是不存诸人。而存诸天地。以吾方示之天。而证诸 天心之天。予以是知□心中之天矣。 亡名氏序曰。活幼心书。衡士曾君德显所自着也。德显儒而业于医。早有声誉。其所着书。切脉观证。用药 之道靡不具。而身所着故。犹备录焉。夫非泛焉以语人也。非徒自KT以祈人之知也。盖欲业于斯者。深信而根据仿 之。庶几居襁褓者。不夭阏其生。而遂至于壮且强也。于是可见仁人之用心矣。余侨寓于衡。孩提之童。沐其刀 圭之惠者非一。即是书读之。益知其用心之不诬。传曰。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充是心也。不谓之仁人可乎。德显 号育溪。时年今已八十。而康宁慈惠仁者寿者欤。至顺壬申良日。 〔活幼口议〕国史经籍志二十卷存 〔冯氏(道玄)全婴简易方〕佚 熊均曰。 〔亡名氏三十六吊书〕文渊阁书目一部一册阙(竹堂作□卷)未见 〔朱氏(震亨)丹溪活幼心方〕医藏目录卷阙未见 按医藏目录。又有丹溪幼科全书四卷。是盖傅绍章所假托者。仍不着录。 〔亡名氏养子直诀〕文渊阁书目一部一册阙(竹堂作一卷)未见 〔养子要言〕文渊阁书目一部一册阙未见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