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
书名:订正仲景全书金匮要略注朝代:作者:时间:

[卷八 正误存疑篇] 正误

    少阴脉,紧而沉,沉则为水,小便即难,脉得诸沉者,当责有水,身体肿重。 【按】“脉得诸沉者”一条,乃始论水气病之脉,当列于篇首。但古本“脉得诸沉”之 上,有“少阴脉紧而沉……”四句,文义不属,并有脱简,不释,且删之。 夫水病患,目下有卧蚕,面目鲜泽,脉伏,其人消渴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 沉绝者,有水,可下之。 【按】“其人消渴”之下。古本有“病水腹大,小便不利,其脉沉绝者,有水,可下 之”四句,与上文义不属,当另分为一条,在本门五条之次,始合里水脉证。 里水者,一身面目黄肿,其脉沉,小便不利,故令病水,假如小便自利,此亡津液, 故令渴也。越婢加术汤主之。 【按】“越婢加术汤主之”七字,当在后“太阳病脉浮而紧”条内,“发汗即愈”之下, 文义始属,必是错简在此,观其里有水之之文,岂有用越婢加术汤发表之药,自可知也。 心水者,其身重少气不得卧,烦而躁,其人阴肿。 【按】“其人阴肿”四字,当在肾水条内,错简在此,当移之。 肾水者,其腹大脐肿腰痛不得尿,阴下湿,如牛鼻上汗,其足逆冷,面反瘦,(其 人阴肿)。 【按】“面反瘦”之下,当补上条“其人阴肿”四字。 师曰∶寸口脉迟而涩,迟则为寒,涩为血不足;跗阳脉微而迟,微则为气,迟则为 寒。寒气不足,则手足逆冷;手足逆冷,则荣卫不利;荣卫不利,则腹满肠鸣相逐,气 转膀胱;荣卫俱劳,阳气不通即身冷;阴气不通即骨疼;阳气前通则恶寒,阴气前通则 痹不仁阴阳相得,其气乃行,大气一转,其气乃散、实则失气,虚则遗尿,名曰气分。 (桂枝芍药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 【按】“名曰气分”之下,当补入下条“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十五字。 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 主之。 【按】“气分心下坚,大如盘,边如旋杯,水饮所作”之十六字,当是衍文,观心下坚 之本条自知。“桂枝去芍药加麻黄附子细辛汤主之”之十五字,当在上条气分之下,文气 始属,正是气分之治法,必是错简在此,当移之。 脉浮而洪,浮则为风,洪则为气。风气相抟,风强则为隐疹,身体为痒,痒为泄风, 久为痂癞;气强则为水,难以俯仰。风气相击,身体洪〔浮〕肿,汗出乃愈。恶风则虚, 此为风水;不恶风者,小便通利,上焦有寒,其口多涎,此为黄汗。 【按】“身体洪肿”之“洪”字,当是“浮”字,改之,“此为黄汗”四字,当是衍文。 太阳病脉浮而紧,法当骨节疼痛,反不疼,身体反重而酸,其人不渴,汗出即愈,此 “为风水。恶寒者,此为极虚,发汗得之。渴而不恶寒者,此为皮水身肿而冷,状如周 痹,胸中不能食,反聚痛,暮躁不得眠,此为黄汗,痛在骨节。咳而喘,不渴者,此为 脾〔肺〕胀,其状如肿,发汗即愈,(越婢加术汤主之)。然诸病此者,渴而下利小便数 者,皆不可发汗。 【按】“脾胀”之“脾”字,当是“肺”字,改之,发汗即愈之下,当补入前条之“越婢加 术汤主之”七字。 里〔皮〕水越婢加术汤主之,甘草麻黄汤亦主之。 【按】“里水”,之“里”字,当是“皮”字,岂有里水,而用麻黄之理,当改之。 〔厥而〕皮水者,蒲灰散主之。 【按】“厥而”二字,当是衍文。 水之为病,其脉沉小,属少阴。浮者为风,无水虚胀者为气〔风〕水。发其汗即已。 脉沉者宜麻黄附子汤,浮者宜杏子汤。 【按】“为气水”之“气”字,当是“风”字,若是“气”字,则无发汗之理,且 通篇并无气水之病,当改之。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