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方切用》
书名:成方切用朝代:清作者:吴仪洛时间:公元1761年

[卷七下 燥湿门] 五苓散

    (仲景)治太阳病发汗后,大汗出,胃中干,烦躁不得眠。欲饮水者,少少与之,令 胃气和则愈。若脉浮,小便不利微热消渴者,此汤主之。及中风发热,六七日不解而烦, 有表里证,渴欲饮水,水入即吐,名曰水逆。(表以外证未罢言,里以烦渴属腑言。邪热积饮上逆,故外水格而不入。)及伤寒痞满,服泻心汤不解,渴而烦躁,小便不利。(功擅荡 热导饮,故亦为消痞良方。程郊倩曰∶邪在上焦,而治在下焦者,使浊阴下窍,而清阳之 在上窍者,自能宣化矣。心邪不从心泻,而从小便泻,又一法也。汪庵曰∶此乃正治,非 又一法也,乃脏实而泻其腑也,)通治诸湿腹满,水饮水肿呕逆泄泻水寒射肺,或喘或 咳。中暑烦渴,身热头痛膀胱积热便秘而渴。霍乱吐泻,痰饮湿疟身痛身重。(此皆 伤湿之见证也。湿胜则脾不运,土不能制水,溢于皮肤,则肿胀。并于大肠,则泄泻。水停 心下,则呕逆。水寒射肺,则喘咳。暑先入心,故烦渴。五苓利小水,降心火,故兼治中暑 烦 湿胜,则身痛身重。大抵下不通利,则阴阳不能升降,而变证多矣。) 猪苓茯苓术(炒共十八铢)泽泻(一两六铢半)桂(半两。按杂病当用桂,伤 寒证中表 伤暑者, 太阳之热,传入膀胱之腑,故口渴而便不通。经曰∶淡味渗泄为阳,二苓甘淡,入肺而 通膀 其化 制水 使, 不利 义。 一曰 辛热 曰∶ 当下 热而 经之 发热 湿热 而渴 伤 利 阴 去桂,名四苓散。(李东垣曰∶无恶寒证,不可用桂。周扬俊曰∶五苓为渴而小便不利 者设 小便 加 思饮 泽泻 名茯苓 加川 与 暑 赤 淋 胃苓 湿也 亦致 消导 当 汤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