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农本草经读》
书名:神农本草经读朝代:清作者:陈修园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之二 上品] 牡桂

    气味辛、温,无毒。主上气咳逆结气,喉痹吐吸,利关节补中益气。久服通神 ,轻身不老。 牡,阳也。牡桂者,即今之桂枝桂皮也、菌根也。菌桂即今之肉桂、浓桂也。然生发 之机在枝干,故仲景方中所用俱是桂枝,即牡桂也。时医以桂枝发表,禁不敢用,而所用肉 桂,又必刻意求备,皆是为施治不愈,卸罪巧法。 张隐庵曰∶桂本凌冬不凋,气味辛温,其色紫赤,水中所生之木火也。肺肾不交,则为 上气咳逆之证;桂启水中之生阳,上交于肺,则上气平而咳逆除矣。结气喉痹者,三焦之气 不行于肌腠,则结气而为喉痹;桂禀少阳之木气,通利三焦,则结气通而喉痹可治矣。吐吸 者,吸不归根即吐出也;桂能引下气与上气相接,则吸之气直至丹田而后入,故治吐吸也。 关节者,两肘、两腋、两髀、两皆机关之室,周身三百六十五节,皆神气之周行;桂助君 火之气,使心主之神气出入于机关,游行于骨节,故利关节也。补中益气者,补中焦而益上 下之气也。久服则阳气盛光明,故通神明。三焦通会元真于肌腠,故轻身不老。 徐忠可曰∶近来肾气丸十全大补汤俱用肉桂,盖杂温暖于滋阴药中,故无碍。至桂枝 汤,因作伤寒首方,又因有春夏禁用桂枝之说,后人除有汗发热恶寒一证,他证即不用,甚 至春夏则更守禁药不敢用矣。不知古人用桂枝,取其宣通血气,为诸药向导,即肾气丸古亦 用桂枝,其意不止于温下也。他如《金匮》论虚损十方,而七方用桂枝∶孕妊用桂枝汤安胎 ;又桂苓丸去症;产后中风面赤,桂枝、附子竹叶并用;产后乳子烦乱、呕逆,用竹皮大 丸内加桂枝治热烦。又附方,于建中加当归内补。然则,桂枝岂非通用之药?若肉桂则性热 下达,非下焦虚寒者不可用,而人反以为通用,宜其用之而多误矣。余自究心《金匮》以 后,其用桂枝取效,变幻出奇,不可方物,聊一拈出以破时人之惑。 陈修园曰∶《金匮》谓气短有微饮,宜从小便出之,桂苓甘术汤主之,肾气丸亦主之。 喻嘉言注∶呼气短,宜用桂苓甘术汤以化太阳之气;吸气短,宜用肾气丸以纳少阴之气;二 方俱借桂枝之力,市医不晓也。第桂枝为上品之药,此时却蹇于遇,而善用桂枝之人,亦与 之同病。癸亥岁,司马公之媳,孀居数载,性好静,长日闭户独坐,得咳嗽病,服生地、麦 冬、百合之类,一年余不效。延余诊之,脉细小而弦紧,纯是阴霾四布,水气滔天之象,断 为水饮咳嗽,此时若不急治,半月后水肿一作,卢扁莫何!言之未免过激,诊一次后,即不 复与商。嗣肿病大作,医者用槟榔、牵牛、葶苈子、浓朴、大腹皮萝卜子为主,加焦白术 、熟地炭、肉桂、附子、茯苓车前子牛膝、当归、芍药海金砂泽泻木通赤小豆商陆猪苓枳壳之类,出入加减。计服二个月,其肿全消,人瘦如柴,下午气陷脚肿, 次早亦消,见食则呕,冷汗时出,子午二时烦躁不宁,咳嗽辄晕。医家以肿退为效,而病 人时觉气散不能自支。又数日,大汗、呕逆、气喘欲绝。又延余诊之,脉如吹毛,指甲黯, 四 前“此直言获咎,以致今日病不可为,余实不能辞其责也。但尊 恙一月,余进药三剂全愈, 迄今三载,尚守服旧方,精神逾健, 岂遂忘耶?兹两次遵命而来,未准一见,此症已束手无策,未知有何面谕?”渠少君云∶“但 求气喘略平。”所以然者,非人力也。余不得已,以《金匮》桂苓甘术汤小剂应之(茯苓二 钱、白术、桂枝、炙甘草各一钱。)次日又延,余知术拙不能为力,固辞之别延医治。后一 曰殁。旋闻医辈私议,桂苓甘术汤为发表之剂,于前证不宜。夫桂苓甘术汤岂发表剂哉!只 缘汤中之桂枝一味,由来被谤。余用桂枝,宜其招谤也。噫!桂枝之屈于不知己,将何时得 以大申其用哉! 桂枝性用,自唐宋以后,罕有明其旨者。叔父引张隐庵注,字字精确。又引徐忠可之论 ,透发无遗。附录近日治案,几于痛哭垂涕而道之。其活人无己之心,溢于笔墨之外。吾知 桂枝之功用,从此大彰矣!又按∶仲景书桂枝条下,有“去皮”二字;叶天士医林指南》 方中,每用桂枝末,甚觉可笑。盖仲景所用之桂枝,只取梢尖嫩枝,内外如一,若有皮骨者 去之,非去枝上之皮也。诸书多未言及,特补之。(受业侄凤腾、鸣岐注。)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