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络全书》
书名:经络全书朝代:明·万历四年作者:沈子禄、徐师曾撰时间:公元1576年

[后编·枢要 奇经篇第七] 六、〔阴跷〕

    《难经》曰∶阴跷脉亦起于跟中,循内踝照海穴也,属足少阴肾经)上行,至咽喉,交贯、 冲脉(与冲脉之浮于外者,会于咽喉也)。为病阳缓而阴急。《灵枢》曰∶跷脉者,少阴之别(足少阴也),起 于然骨之后然骨,俗呼孤拐骨),上内踝之上,直上循阴股入阴,上循胸里,入缺盆,上出人迎之前,入, 属目内,合于太阳、阳跷而上行。气并相还则为濡目(句),气不营则目不合(张洁古曰∶肌肉之上,阳脉 所行,通贯六腑,主持诸表,其名为阳跷之络。肌肉之下,阴脉所行,通贯五脏,主持诸里,其名为阴跷之络)。 《灵枢》曰∶阴跷之气,独行五脏,不荣六腑,何也?曰∶气之不得无行也,如水之流,如日月之不休,故 阴脉荣其脏,阳脉荣其腑,如环之无端,莫知其纪,终而复始。其流溢之气,内溉脏腑,外濡腠理。又曰∶跷 脉有阴阳,何脉当其数?曰∶男子数其阳,女子数其阴,当数者为经,不当数者为络也(愚按∶人之经脉,上下 左右前后二十八脉,周身十六丈二尺,然必合跷、任、督三脉计之,方得此数。若但十二为一周,则积数少二丈 四尺矣。当数,谓当十六丈二尺之数也。男子以阳跷当其数,则阳跷为经,阴跷为络。女子以阴跷当其数,则阴跷 为经,阳跷为络) 一云∶两足跷脉各长七尺五寸,而阴跷所生在照海,以交信为,阴跷脉病者取此,凡四穴∶〔然骨〕(即 然谷之次),〔交信〕(足少阴内踝上),〔照海〕(足少阴内踝下,在然谷之后),〔睛明〕(足太阳目内)。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