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瘟疫论》
书名:广瘟疫论朝代:明·崇祯末年作者:吴又可时间:公元1641年

[卷之一 辨传经] 夹亡血

    疫证亡血有三。 其一,未病之先,素亡血而阴虚,一受疫则邪热乘虚煎熬,亡阴最易。解表清里,用药必步步照顾荣血,如九 味羌活汤之用生地,人参败毒散之用人参是也。 其二,当受病之时,忽然吐衄,女子崩漏,甚至血晕昏厥,势甚危急,亦疫证常有也。病家但知血之可骇,往 往不知受疫;医家亦忽其客邪,惟汲汲于止血、清凉、滋补,多至危殆。不知血由疫逼,惟当治疫,疫邪解而血自 止。此证不遽见于疫在表时,而见于发热数日之后,人犹易知,惟疫郁于阴经而暴见此证者难识,以其证外无头 痛、发热之可据耳。但见微恶寒而大作呕,急当视其气、色、神、脉、舌苔,若舌有白苔气色有一、二疫象,即 是疫毒无疑。以达原饮为主,呕加藿香,胀加青皮,但治疫毒,血证自已。若脱血太甚而气欲绝者,加人参以固中 气,俟疫证传变归经然后按经治之,此疫证兼血之最危者。 其三,疫邪大张之后,烦热、燥渴之余,而见亡血证,则又瘟疫常态,详后血证各条。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