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瘟疫论》
书名:广瘟疫论朝代:明·崇祯末年作者:吴又可时间:公元1641年

[卷之三 里证] 渴

    渴乃热象,时疫热证而有不渴者。盖初起湿热相兼,为蒸气,热未胜湿,则郁闷、心烦而不渴。热已大 盛,在经而不在胃,则烦躁身热而不渴。在下而不在上,则燥结而不渴。在血分不在气分,则昏沉而不渴。疫邪初 从太阴发者,胸腹满、呕而不渴。此外,无有不渴者矣。 初起在表,发热头痛、舌白而渴,脉必不浮、不沉而数,六神通解散石膏葛根,或九味羌活汤加石膏、 葛根。半表半里口苦咽干,目胀而渴,脉必数,小柴胡汤花粉知母,或亦加石膏,或达原饮加石膏、葛根。 邪已入胃,作渴、身热、自汗,舌现黄苔,或酱色,或黑燥,当察其胸、胁、少腹,按之无痛处而渴者,为有热无 结,脉必洪,宜白虎汤。按之有痛处,为有热有结,痛在心下,脉必滑大,关上尤甚,小陷胸汤。在脐上及当脐, 关中脉必滑大,小承气汤。在脐下,尺中脉必滑大,调胃承气汤。心下至少腹俱痛,寸、关、尺必皆滑大,大承气 汤。痛在左胁不可按,左关脉必弦,或涩、或芤,桃仁承气汤。痛在右胁不可按,右关脉必弦,或滑、或迟、十枣 汤。渴而小便不利,少腹不可按,尺脉必数,四苓散猪苓汤六一散。汗、下后,身热已除而渴不止,余邪未尽 也,宜将前所用药再作小剂以利之。屡经汗、下,渴而舌上无苔,胸腹无满痛,心悸而烦,脉虚细,或浮散、或涩, 亡阴也,六味合生脉为主。 渴与烦躁同机,而渴轻于躁。渴有喜饮,而又有喜热饮、冷冻饮料之分。在他证不喜饮及喜热饮,则为真寒假 热。在时疫喜热饮,多发斑疹;不喜饮,热在血分。真寒假热,百不一见也。 时疫初起,以渴为机括,渴甚则热甚,渴微则热微。在末路,尤以渴为有余邪,不渴为无余邪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