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病源候论》
书名:诸病源候论朝代:隋作者:巢元方时间:公元614年

[卷之十八 湿病诸候(凡三论)] 一、湿候

    湿病,由脾胃虚弱,为水湿所乘,腹内虫动,侵食成也。多因下利不止, 或时病后,客热结腹内所为。其状,不能饮食,忽忽喜睡,绵绵微热,骨节沉重,齿无色, 舌上尽白,细疮如粟。若上唇生疮,是虫食五脏,则心烦懊;若下唇生疮,是虫食下部,则 肛门烂开;甚者腑脏皆被食,齿下上龈悉生疮,齿色紫黑,利血而湿,由水气也。 脾与胃合,俱象土,胃为水谷之海脾气磨而消之,水谷之精,化为血气,以养腑脏。 若脾胃和,则土气强盛,水湿不能侵之。脾胃虚弱,则土气衰微,或受于冷,乍伤于热,使 水谷不消化糟粕不傧实,则成下利,翻为水湿所伤。若时病之后,肠胃虚热,皆令三尸九 虫,因虚动作,侵食五脏,上出唇口,下至肛门。胃虚气逆,则变呕哕。虫食腑脏伤败,利 出瘀血,如此者死。其因脾胃虚微,土气衰弱,为水湿所侵,虫动成,故名湿 也。 又云∶有天行之湿,初得不觉,行坐不发,恒少气力,或微利,或不利,病成则变呕吐 ,即是虫内食于脏。 又云∶有急结湿,先因腹痛下利,脓血相兼出,病成翻大小便不通,头项满痛,小腹急 满,起坐不安,亦是内食五脏。凡如此者,虽初证未发于外,而心腹亦常烦懊,至于临困, 口及肛门方复生疮,即死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