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因极一病证方论》
书名:三因极一病证方论朝代:宋作者:陈言时间:公元1174年

[卷之十三] 痰饮证论

    古方唯分四饮六证,不说三因,不知其因,病源无自。观夫治饮之法,既用大小青龙、 桂枝防己、五苓、承气,得非外因;参苓、苓术、八味、参苏,得非内因;十枣、葶苈、 大小半夏、控涎、破饮,不内外因,里固明矣。以此推求,颇得伦类。今叙列诸证,以为治 门,须原本因,施用汤药,学人自宜详审。所谓四饮者,即悬饮溢饮支饮痰饮是也。 悬饮者,饮水流在胁下,咳唾引痛。溢饮者,饮水流于四肢,当汗出而不汗,身体疼重。支 饮者,咳逆倚息短气不得卧,其形如肿。痰饮者,其人素盛今瘦,肠间漉漉有声。又有留 饮者,背寒如手大,或短气而渴,四肢节疼,胁下痛缺盆咳嗽则转甚。又有伏饮者, 膈满喘咳呕吐,发则寒热腰背痛,目泪出,其人振振恶寒,身惕。故曰四饮生六 证,或云五饮者,即留饮、伏饮合为一证是也,其脉皆弦微沉滑。治之之治,悬饮当下之, 溢饮当发其汗,支饮则随证汗下,痰饮则用温药从小便去之。其间或随气上厥,伏留阳经, 使人呕吐眩晕,背寒,或一臂不随,有类风状,不可不知。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