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从众录》
书名:医学从众录朝代:清作者:陈修园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三] 心痛续论

    心为君主而藏神,不可以痛。今云心痛,乃心包之络,不能旁通于脉故也。(心痛有论有 方,今因全录高士宗此论,存之以备参考。《种福堂良方》有丹参一两、檀香砂仁各一钱煎服。) 心脉之上,则为胸膈。胸膈痛上焦失职,不能如雾霭之溉,则胸痹而痛。薤白、蒌仁 、贝母豆蔻之药,可以开胸痹以止痛。 两乳之间,则为膺胸。膺胸痛者,乃肝血内虚,气不充于期门,致冲任之血,不能从膺 胸而散则痛。当归白芍红花、银花、续断木香之药,可和气血而止痛。 有中脘作痛,手不可近者。夫手不可近,乃内外不和,外则寒气凝于皮毛,内则垢浊停 于中脘,当审其体之虚实而施治。莫若以灯草当痛处,爆十余点,则寒结去而内外通,便不 痛矣。 有中脘之下,当阳明胃土之间,时痛时止者,乃中土虚而胃气不和。若行血消泄之剂服 之过多,便宜温补。但以手重按之,则痛稍平,此中土内虚,虚而且寒之明验也。(宜香砂理 中汤。) 乳下两旁,胸骨尽处痛者,乃上下阴阳不和,少阳枢转不利也。伤寒病中每多此痛,当 助其枢转,和其气血,上下通调则愈矣。(宜小柴胡汤加味。) 大腹痛者,乃太阴脾土之部。痛在内而缓,坤土虚寒也。痛兼内外而急,脾络不通也。 盖脾之大络,名曰大包。从经隧而外出于络脉。今脾络滞而不行,则内外皆痛。《太阳篇》 云∶伤寒阳脉涩,阴脉弦,法当腹中急痛,先与小建中汤。不瘥者,与小柴胡汤,此先补 益于内,而后枢转于外也。 脐旁左右痛者,乃冲脉病冲脉当脐左右,若为寒气所凝,其冲脉之血,不能上行外达 ,则当脐左右而痛。当用血分之药,使胞中之血通达肌表,若用气药无裨也。(当归四逆汤吴茱萸生姜。) 脐下痛者,乃少阴水脏。太阳水府,不得阳热之气以施化,致阴寒凝结而痛。少阴虚寒 ,当用附子肉桂以温之。太阳水府虚寒,亦当用附子、桂枝以温之。盖太阳与少阴,相为 表里,互为中见者也。(亦有火逼膀胱不通而痛者。) 小腹两旁,谓之少腹少腹痛者,乃厥阴肝脏之部,又为胞中之血海。盖胞中之水,主 于少阴,而胞中之血,主于厥阴也。痛者,厥阴肝气,不合胞中之血而上行也。肝脏不虚者, 当疏通以使之上。肝脏虚者,当补益以助其下。盖厥阴不从标本,从中见少阳之气,使厥阴 上合乎少阳,则不痛矣。 两旁季胁痛者,肝气虚也。(宜暖肝煎。)两胁之上痛者,少阳之气不和也。(宜小柴胡去参 枣加牡蛎青皮之类。景岳云∶肾虚羸弱之人多胸胁间隐隐作痛,此肝肾精虚不能化气气虚不能生血而然,凡人之气血,犹源泉也,盛则疏通,少则壅滞。使不知培补气血但以 行滞通经则愈行愈虚鲜不殆矣。)又高士宗云∶所痛之部,有气血阴阳之不同,若概以行 气消导为治,漫云通则不痛。夫通则不痛,理也。但通之之法,各有不同。调气以和血,调 血以和气,通也。下逆者使之上行,中结者使之旁达,亦通也。虚者助之使通,寒者温之 使通,无非通之之法也。若必以下泄为通,则妄矣。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