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证指南医案》
书名:临证指南医案朝代:清作者:叶桂时间:公元1746年

[卷十 幼科要略] 痧疹

    (痧子吴音子浙江疹北音丹) 痧属阳腑经邪。初起必从表治。症见头痛。喘急咳嗽。气粗呕恶。一日二日即发者轻。三五日者 重。阳病七日外。隐伏不透。邪反内攻。喘不止。必腹痛胀秘闷危矣。治法宜苦辛清热。凉膈去硝 黄。 方书谓足阳明胃疹。如云布密。或大颗如痘。但无根盘。方书谓手太阴肺疹。但有点粒。无片片 者。用辛散解肌。冬月无汗壮热喘急。用麻杏。如华盖散三拗汤。夏月无汗。用辛凉解肌。葛根前 胡薄荷防风香薷牛蒡枳桔木通之属。 古人以表邪口渴。即加葛根。以其升阳明胃津。热甚烦渴。用石膏辛寒解肌。无汗忌用。 凡疮疹辛凉为宜。连翘辛凉。翘出众草。能升能清。最利幼科。能解小儿六经诸热。 春令发痧从风温。夏季从暑风。暑必兼湿。秋令从热烁燥气。冬月从风寒。 疹宜通泄泄泻为顺。下痢五色者亦无妨。惟二便不利者。最多凶症。治法大忌止泻。 痧本六气客邪。风寒暑湿。必从火化。痧既外发。世人皆云邪透。孰谓出没之际。升必有降。胜必 有复。常有痧外发。身热不除。致咽哑龈腐。喘急腹胀。下痢不食烦躁昏沉。竟以告毙者。皆属里 症不清致变。须分三焦受邪孰多。或兼别病累瘁。须细体认。上焦药用辛凉。中焦药用苦 辛寒。下焦药用咸寒。 上焦药。气味宜以轻。肺主气皮毛属肺之合。外邪宜辛胜。里甚宜苦胜。若不烦渴。病日多。邪郁 不清。可淡渗以泄气分。 中焦药。痧火在中。为阳明燥化。多气多血。用药气味。苦寒为宜。若日多胃津消烁。苦则助燥劫 津。甘寒宜用。 下焦药。咸苦为主。若热毒下注成痢。不必咸以坚。但取苦味坚阴燥湿。 古人以痧为经腑之病。忌温燥涩补。所谓痘喜温暖。疹喜清凉也。然常有气弱体虚。表散寒凉 非法。淹淹酿成损怯。但阴伤为多。救阴必扶持胃汁。气衰者亦有之。急当益气。稚年阳体纯刚 之药忌用。幼科方书歌括曰。赤疹遇清凉而消。白疹得温暖而解。此温字。即后人酒酿柽木粗 草纸木棉纱之属。虽不可不知。然近年用者多无益。 痧疳。湿盛热蒸。口舌咽喉疳蚀。若不速治。有穿腮破颊咽闭喘促告毙矣。治之宜早。外治另有 专方。若汤药方法。必轻淡能解上病。或清散亦可。 痧痢乃热毒内陷。与伤寒热邪尽则痢止同法。忌升提。忌补涩。轻则分利宣通。重则苦寒解 毒。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