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病正宗》
书名:温病正宗朝代:王德宣作者:时间:

[下编·正宗辑要 第三章·辨脉] 三、热病辨脉

    热病之脉,亦随其经而取之。发于太阳脉浮紧,发于阳明脉浮长,发于少阳脉弦数。大率发于三阳者多,发于三阴 者少,亦有所因也。(治根据温病条下。若表邪传进三阴者,治法伤寒条内下证同。若脉沉小足冷者,亦发于阴,则难 治也。) 大抵热病比温病尤加热也,脉得洪大有力,或滑数有力,乃为病脉相应,谓之可治;若细小无力,谓之难医。(人 虚脉弱者,主扶元气,兼解邪热,不可峻攻。)治表证在者,治例与温病同。若夹暑、夹内伤生冷、饮食停滞,随证施 治之。中暑与热病外证相似,但热病者脉盛,中暑者脉虚,以此别之。《甲乙经》云∶脉盛身寒,得之伤寒;脉虚身热, 得之伤暑。盖寒伤形而不伤气,所以脉盛;热伤气而不伤形,所以脉虚。(此辨暑、热,有暴感、伏气,而脉之盛虚异 焉。)暑、皆脉虚,面垢自汗烦渴。静而热伤心脾为中暑,与夏热病相似,但热病脉洪紧,中暑脉细数而沉。动而热 伤太阳为中,脉浮似夏伤风,但汗出恶风,身热而不渴者,伤风也。身热而渴者,中也。(后人所谓中暑,多指夏 月阴证而言。)夏月有四证∶伤寒伤风,脉证互见;中暑热病,疑似难明。若脉紧恶寒,谓之伤寒;脉缓恶风,谓之伤 风;脉盛壮热,谓之热病;脉虚身热,谓之伤暑。以此别之也。 热病一二日,泻利腹满热甚者死。 三四日,目昏谵语,热甚脉小者死。 五六日,舌本焦黑,燥渴者死。 七八日,衄血吐血下血燥热脉大者死。 八九日,发痉兼昏沉者死。 凡热病脉,促、结、伏、沉、小,皆难治。热不得汗,脉躁急,亦难治。已得汗,而热反盛,脉躁急者死也。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