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思辨录》
关闭侧栏
古籍首页
本书目录
自叙
绪说
[卷一] 石膏
[卷一] 赤石脂
[卷一] 硝石、芒硝
[卷一] 甘草
[卷一] 黄
[卷一] 人参
[卷一] 沙参
[卷一] 桔梗
[卷一] 知母
[卷一] 白术
[卷一] 黄连
[卷一] 黄芩
[卷一] 柴胡
[卷一] 白藓皮
[卷一] 龙胆
[卷一] 芍药
[卷一] 牡丹
[卷二] 木香
[卷二] 补骨脂
[卷二] 姜黄、郁金
[卷二] 荆芥
[卷二] 薄荷
[卷二] 青蒿
[卷二] 夏枯草
[卷二] 漏芦
[卷二] 麻黄
[卷二] 麦门冬
[卷二] 瞿麦
[卷二] 葶苈
[卷二] 车前子
[卷二] 蓄
[卷二] 大黄
[卷二] 附子、天雄、乌头
[卷二] 半夏
[卷二] 荛花
[卷二] 菟丝子
[卷二] 五味子
[卷二] 栝蒌根、栝蒌实
[卷二] 葛根
[卷二] 何首乌
[卷二] 萆
[卷二] 防己
[卷二] 泽泻
[卷二] 菖蒲
[卷二] 水萍
[卷二] 石斛
[卷二] 骨碎补
[卷二] 胡麻
[卷二] 大麻仁
[卷二] 粳米
[卷二] 薏苡仁
[卷二] 绿豆
[卷二] 扁豆扁豆叶
[卷二] 淡豆豉
[卷二] 饴糖
[卷二] 韭(根叶同用)、韭子
[卷二] 葱白
[卷三] 薤白
[卷三] 生姜
[卷三] 干姜
[卷三] 苦瓠
[卷三] 桑耳
[卷三] 杏仁
[卷三] 乌梅
[卷三] 桃仁
[卷三] 大枣
[卷三] 木瓜
[卷三] 枇杷叶
[卷三] 蜀椒
[卷三] 吴茱萸
[卷三] 藕、鸡头实
[卷三] 柏实
[卷三] 桂枝
[卷四] 沉香
[卷四] 乌药
[卷四] 黄柏
[卷四] 浓朴
[卷四] 杜仲
[卷四] 楝实
[卷四] 皂荚、皂荚子
[卷四] 诃黎勒
[卷四] 桑根白皮
[卷四] 楮实
[卷四] 枳实
[卷四] 枳壳
[卷四] 栀子
[卷四] 酸枣仁
[卷四] 山茱萸
[卷四] 女贞实
[卷四] 卫矛
[卷四] 五加皮
[卷四] 枸杞
[卷四] 蔓荆实
[卷四] 茯苓
[卷四] 猪苓
[卷四] 竹茹
[卷四] 蜂蜜
[卷四] 白僵蚕
[卷四] 水蛭
[卷四] 蛴螬
[卷四] 龙骨
[卷四] 龙齿
[卷四] 鲮鲤甲
[卷四] 乌贼、鱼骨
[卷四] 龟甲
[卷四] 鳖甲、牡蛎
[卷四] 文蛤
[卷四] 鸡矢白、鸡子白、鸡子黄
[卷四] 猪胆汁
[卷四] 猪肤
[卷四] 羊肉
[卷四] 阿胶
[卷四] 犀角
[卷四] 两头尖
[卷四] 乱发
[卷四] 人尿
书名:本草思辨录
朝代:清
作者:周岩
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二] 漏芦
漏芦
亦蒿类,而
青蒿
治
疥疮
痂痒,热在
骨节间
;此治
湿痹
之
恶疮
,热在肌肤。 青蒿芳香苦寒,合
湿热
而并除之,故宜于由湿转燥之疮。漏芦色黑咸寒,热散于肌表而 湿使
古方
治
发背
以
漏芦汤
为称首者,背为
太阳
寒水部分,漏芦咸寒而有白茸,正与相合。且 热退 漏芦
下乳
汁,是下
热结
而不下之乳汁,能
消乳
内
胀痛
,非下乳汁之
通剂
也。
上一页:[卷二] 夏枯草
下一页:[卷二] 麻黄
知识点:
骨节间
胀痛
太阳
下乳
漏芦汤
古方
通剂
湿痹
发背
湿热
疥疮
漏芦
恶疮
热结
消乳
青蒿
京ICP备130018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