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二] 五味子
喘与咳皆
肺病,其有
肾气逆而为
喘咳者,则不得独治肺。
五味子敛
肺气摄肾气,自是要
药。然但能安正不能逐邪,有邪用之,须防收
邪气在内。仲圣以
五味伍
桂枝,则云下
冲气,
去桂加
干姜细辛,则云治咳满,可见咳满之任,在姜辛不在五味。然而去桂不去五味,其他
治
咳逆诸方,又无不三物并用,其故何也?曰∶
足太阳手太阴同为一身之卫,二经之病,往
往相通。
小青龙汤,
伤寒太阳病也,而杂证肺病亦恒用之。推之
苓甘五味姜辛汤、浓朴
麻黄
汤,皆肺中有
寒饮,皆
小青龙出入加减。小青龙系
外寒与内饮相搏,故咳逆;若兼外寒,方
中必有麻桂,无外寒者无之。至三物并用,则非分疏不明。肺中冷必眩多
涎唾,
甘草干姜汤
以温之,此干姜
温肺之据。用干姜者,肺寒非干姜不温也。
张隐庵之疏细辛也,曰∶
气味辛
温,一茎直上,色赤黑,禀
少阴泉下之
水气而上交于
太阳。审乎是而谓细辛不能
发汗耶,则
细辛辛温而烈,实能由少阴达表。谓细辛能发汗耶,则细辛细碎之体,那得劲力。所以发少
阴之汗,必与麻黄并用;而散肺
中寒饮,则正其所优为。二物一温一散,
肺邪已足了之;而
必加以五味,且数多于姜辛,几令人不解。此则
治病即以善后,仲圣盖虑之周也。肺苦
气上
逆,咳则逆,喘则且至于胀,既张之肺,欲翕不得,有邪虽去而咳犹不止者,谓五味可无乎
不可无乎。或曰∶
烦躁而喘者加
石膏,
胃热熏面者加
大黄,得毋三物亦治热咳?不知饮自寒
而挟自热,三物所治仍属寒饮,不得因是致疑。或又曰∶三物治咳,惟细辛关系最重,而小
柴胡汤咳加干姜五味,独不加细辛,岂传写有脱佚耶?夫寒饮迫肺而咳者,可从表解,可从
下泄。
少阳在
半表半里,间有咳者,殆阳不胜阴而以微寒侵肺耳。无饮可蠲,何需乎细辛。
此伤寒太
尤氏曰∶五味子治嗽,新病惟热伤肺者宜之。若
风寒所客,则敛而不去矣。久
病气耗者
,非五味子不能收之。然
热痰不除,则留固弥坚矣。(见
金匮翼)按所论甚是,而不免于语
病。肺为热伤,固非敛不救,如孙
真人生脉散之以五味治
暑病,然方中必重任
人参麦冬生津
止渴之品。即尤氏所引治热咳诸药不效者方,亦何尝无清涤
肺热如石膏
知母枇杷叶之类,虽
新病不得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