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之三 外体门] 痛风
大意
痛风即
内经痛痹也。因
气血亏损。
湿痰浊血。流滞
经络。注而为病。或客
四肢。或客腰背
百节。走痛攻刺。如
风之善动。故曰痛风。(汇补)
内因
热盛则痛。湿胜则肿。(经文)大率痰火多痛。
风湿多肿。内因六欲
七情。或病后
亡津。
血热沸腾。亦必
外感六
淫。而后骨节钻痛。久则手足蜷挛。
外因涉冷坐湿当风。亦必血热而凝滞污浊。所以作痛。甚则身体块瘰。
痛必
夜甚者。血行于阴也。(丹溪)
外候
轻则骨节
疼痛。走注四肢。难以
转移。
肢节或红或肿。甚则遍体瘰块。或肿如匏。或痛如掣。昼静夜剧。以其
痛循
历节。曰
历节风。甚如虎咬。曰
白虎风。(丹溪)
痛分肥瘦
瘦人多
阴虚火旺。血不荣筋。
肥人多风湿生痰。
流注经络。(丹溪)
上下昼夜
上体。宜
祛风豁痰。散热微汗。下体。宜流湿
行气。和血舒风。
阴虚则脉弦散。而重在夜。
阳虚则脉虚大。而重
在昼。(三锡)
脉法分辨
寸口脉沉而弦。或
六脉涩小。皆为痛风。因火作痛。
口干燥渴。脉来洪数。因湿作痛。
恶心肿满。脉必沉滑。湿
热相兼者。
身重而痛。脉必沉濡而带数急。
血虚痛者。四肢软弱。而痛甚于夜。脉来芤大无力。
血瘀痛者。隐
隐然痛在一处而不移。脉现涩滞。(汇补)
证候分辨
凡流走不定。久则变成风毒。痛入
骨髓。不移其处。或痛处肿热。或浑身
壮热。若劳役而痛者。
元气虚也。恼
怒而痛者。
肝火盛也。
阴寒而痛者。
湿郁也。饮食失宜而痛者。
脾郁也。大约按之痛甚者。
邪气实。按之痛缓
者。
正气虚。又肿满重着者。湿也。面红
掣痛汗黄者。风也。
肩背头项不可回顾者。风入
太阳而
气郁也。
小便
数而欠呻者。
肺气郁热也。臂髀腰脚骨
热肿痛。行步艰难者。
湿热成痹也。
面赤尿赤者。
暑湿相搏也。
结阳
肢肿。
大便秘结者。
热毒流注也。肢节掣痛。小
筋急痹者。寒也。初起
眩晕。
自汗。肢节
胸胁刺痛者。气也。痛从
背起至胸胁者。思虑伤心也。初起
胸满呕吐者。
食积也。
髀枢左右一点痛起。延至膝肿大。
恶寒。夜剧者。
痰也。四肢历节走痛。
气短脉沉者。
留饮也。遍
身痒痛如虫啮。遇痒即食。不致频啮者。虫也。亦有
气血两虚。
阴火作痛者。既属虚症。而似实症。最宜详辨。(汇补)
痢后作痛
有
血痢兜早。
恶血留于经络作痛者。此
瘀血也。有痢久两脚酸软疼痛。或膝肿如鼓捶。此
亡阴也。血瘀逐
瘀。阴虚
补阴。切不可兼用
风药。反燥其血。若足膝枯细而肿大者。名
鹤膝风症。(汇补)
痛风
禁忌
肉属阳。
性能助火。如素多痰火而痛者。因少水不能灭盛火。若食浓味。必加燥渴。上为痞闷。下必
遗溺。故禁之。
治分始末
初起因
风湿热者。当流
动机关。不可遽补。病久则宜消瘀血。养新血。兼理痰火。则血自活。气自和。痛无不
愈。久不止者。间用升降之剂。或专主
补脾。如久病及
亡血产后。俱不可纯用风药燥血。如年高举动则筋
痛者。是血不能养筋。名曰
筋枯。难治。(汇补)
用药
主以
四物汤。加
秦艽、
桑枝、
红花、
桂枝。上痛。加
羌活、灵仙。下痛。加萆、
防己、
木通、
牛膝。湿痰。加南
星、
半夏。血瘀。加
桃仁、红花、牛膝。湿热。加
苍术、
黄柏。
气虚。加参、。血虚。加
龟板、牛膝。如周身
关节痛。
逢阴寒则发者。为湿郁。用
二陈汤。加苍术、
白术。风毒痛。用
败毒散治之。鹤膝风。用
大防风汤。
【附
鬼箭辨】
俗以遍身作痛。呼为鬼箭。夫鬼神无形。乌能有箭。所以然者。其人
卫气空虚。
腠理不密。
贼风乘虚而入。客
于经络。荣卫不通则痛。南人称为鬼箭。北人称为
羊毛疔。就其痛处按之。用针挑出。形如羊毛。故名。南人
亦就此毛为箭。其实闭塞结硬之
络脉也。若真以为箭为疔。不亦冤乎。世之治此者。或挑以泄其气。或燃
麻油灯以粹之。或用
艾叶温散。锻石炒熨。或用
白芥子调之外敷。或用
金银花内服取效。从无一定之方。
尝见挑时暂快。过则依然。甚至挑断络脉。终成痿废。良可惜哉。(汇补)
痛风选方
丹溪方治气血两虚。浊痰
阴火痛风。
人参山药海
石南星(各二两)白术
熟地黄柏(酒炒)龟板(炙各二两)
干姜(炮)
锁阳(各五
钱)
酒
糊丸。
丹溪曰。
肢节肿痛。痛属火。肿属湿。盖为阴寒所郁而发动于经络之中。湿热流注于肢节之内。先宜微汗以散之。
麻黄(上)
赤芍(上)
防风(中)
荆芥(中)羌活(中)
独活(中)
白芷(中)
桔梗(中)
葛根(中)
川芎(中)
甘草(下)归尾(下)
升麻(下)
妇人。加酒红花。肿甚。加
槟榔、
腹皮、
泽泻。更加
没药一钱定痛。尤妙。
下焦。加酒炒黄柏。脉涩滞。有
瘀血者。加桃仁、红花、川芎、
当归。甚者。加
大黄微利之。
加味二妙丸治两足湿热疼痛。或如火燎。从
足跗热气。渐至腰胯。或
麻痹痿软。
苍术(上)黄柏(中)牛膝(下)归尾(下)防己(下)萆(下)龟板(下)
酒糊丸。
蠲痹汤治
风痰湿火。郁于四肢。手足
顽痹。
黄羌活赤芍
姜黄当归(各一钱半)甘草(五分)
姜
枣煎。
大防风汤
人参(上)
附子(下)白术(上)羌活(上)川芎(中)防风(上)甘草(上)牛膝(下)当归
(上)黄(上)
白芍(上)
杜仲(上)生地
生姜
附俗用鬼箭方
用木龙藤子。名鬼
馒头。焙干酒服。或用羌活、防风、
木瓜、
钩藤。同煎服。
又用
五灵脂、红花。
酒煎服。亦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