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病论》
书名:时病论朝代:清作者:雷丰时间:公元1882年

[卷之四 夏伤于暑大意] 伤暑

    长夏伤暑,有阴阳之别焉。夫阴暑之为病,因于天气炎蒸,纳凉于深堂大厦,大扇风车得之者,是静而 得之之阴证也。其脉浮弦有力,或浮紧,头痛恶寒身形拘急肢节疼痛心烦,肌肤大热而无汗。此为阴 寒所逼,使周身阳气不得伸越,宜用辛温解表法减去防风,益以香薷藿香治之。呕逆加茯 苓、半夏,便泻加浓朴、木香。又有阳暑之病,缘于行旅长途,务农田野,烈日下逼得之者,是动而得之之 阳证也。其脉浮洪有力,或洪数,面垢喘咳壮热心烦,口渴欲饮,蒸蒸自汗。此为炎热所蒸,使周身中外皆 热,宜以清凉涤暑法去扁豆通草,加石膏、洋参治之。呕逆加竹茹黄连,便泻加葛根荷叶。更宜 审其体实、体虚而药之,自无不当耳。 张介宾曰∶阴暑证,或在于表,或在于里,惟富贵安逸之人多有之,总由恣情任性,不慎风寒所致也。阳 暑证,惟辛苦劳役之人多有之,由乎触冒暑热,有势所不容已也。然暑热逼人者,畏而可避,可避则犯之者 少;阴寒袭人者,快而莫知,莫知则犯之者多。故凡有病暑者,阳暑多不见,而阴暑居其八、九。今之人 治暑者,但见发热头痛等证,则必曰此中暑也,而所用无非寒凉,其不达也亦甚矣。 江诚曰∶介宾先生谓阴暑多于阳暑,最为确切。今人治 暑不别阴阳,一见发烧,遂投凉药,若此贸贸,则害人匪浅矣。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