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备急千金要方》
书名:备急千金要方朝代:唐·永微三年作者:孙思邈时间:公元652年

[卷十四小肠腑方] 风癫第五

    (论四首方三十六首针灸法五十八首) 论曰∶黄帝问曰∶人生而病癫疾者安所得之?岐伯对曰∶此得之在腹中时,其母数有所 大惊也,气上而不下,精气并居,故令子发为癫疾。病在诸阳脉,且寒且热,名曰狂,刺之 虚脉,视分尽热病已而止。病癫初发,岁一发不治,月一发不治,四五日一发,名曰癫疾, 刺诸分。其脉尤寒者以针补之。病已止,癫疾始生,先不乐,头重视举目赤,其作极己而 烦心,候之于颜,取手太阳阳明太阴血变而已。癫疾始发,而反强,因而脊痛,候之足太阳 阳明太阴手太阳血变而已。癫疾始作而引口啼呼(《甲乙》作喘悸者),候之手阳明太阳,右 强者攻其左,左强者攻其右,血变而止。治癫疾者,常与之居,察其所当取之处,病至视之 有过者即泻之,置其血于瓠壶之中,至其发时血独动矣,不动灸穷骨二十壮,穷骨者尾也。 骨癫疾者,颔齿诸分肉皆满,而骨倨强直,汗出烦闷,呕多涎沫,气下泄不疗。 筋癫疾者,身拳挛急脉大,刺项大经之本杼,呕多涎沫,气下泄不疗。 脉癫疾者,暴仆四肢之脉皆胀而从满脉尽,刺之出血不满挟项,灸太阳。又灸带脉于 腰相去三寸诸分肉本,呕多涎沫,气下泄不疗。 治癫者,病发而狂,面皮敦敦者,死不疗。 凡癫发则卧地,吐涎沫无知。若强掠起如狂及遗粪者难疗。 癫疾脉搏大滑久自已脉沉小急实,死不疗。小牢急亦不可治,脉虚可疗,实则死矣。厥 成为癫疾,五脏不平,六腑闭塞之所生也。厥成为癫。故特附厥于此条也。阴衰发热厥,阳 衰发寒厥。 论曰∶黄帝问曰?厥之寒热者何也?岐伯对曰∶阳气衰于下则寒厥,阴气衰于下则为热 厥。问曰∶热厥必起于足下者何也?对曰∶阳气起于足五趾之表,集于足下,而聚于足心, 故阳盛则足下热也。问曰∶寒厥必起于五趾而上于膝者何也?对曰∶阴气起于五趾之里,集 于膝而聚于膝上,故阴气盛则从五趾至膝上寒,其寒也,不从外而从内也。厥或令人腹满, 或令人暴不知人,或至半日远至一日乃知人者何也?阴气盛于上则下虚,下虚则腹满,腹满 则下气重上而邪气逆,气逆则阳气乱,乱不知人。巨阳之厥,肿首,头重,足不能行,发为 仆。阳明之厥,阗疾欲走呼,腹满不得卧面赤而热,妄见而妄言少阳之厥,暴聋,颊 肿而热,胁痛,髀不可以运。太阴之厥,腹满胀后不利,不欲食,食则呕,不得卧。少阴 之厥,舌干溺赤,腹满心痛厥阴之厥小腹肿痛腹胀泾溲不利,好卧屈膝,阴缩肿 内(一作外)。热盛则泻之虚则补之不盛不虚以经取之上寒下热先刺其项,太阳久留 之 已则火熨项与肩胛,令热下冷乃止,所谓推而上之者也。上热下寒,视其虚脉而陷下经络 者,取之气下而止,所谓引而下之者也。刺热厥者,留针反为寒。刺寒厥者,留针反为热。 刺热厥者,二阴一阳。刺寒厥者,二阳一阴。所谓二阴者,二刺阴也,所谓二阳者,二刺阳 也。 论曰∶温病热入肾中亦为痉,小儿病痫,热盛亦为痉。凡风喑暴尸厥鬼魇不寤皆相似 ,宜察之,故经言,久厥则成癫,是以知似也。 论曰∶癫病有五∶一曰阳癫,发时如死人遗溺有顷乃解。二曰阴癫,坐初生小时脐疮 未愈,数洗浴,因此得之。三曰风癫,发时眼目相引牵纵反急强羊鸣,食顷方解,由热作汗 出当风,因以房室过度,醉饮饱满行事,令心气逼迫短气脉悸得之。四曰湿癫眉头痛,身 重,坐热沐发湿结脑,汗未止得之。五曰马癫,发时反目,口噤,手足相引,身皆热,坐小 时风气脑热不和得之。 治五癫方∶ 铜青雄黄空青东门上鸡头水银(各一两)猪苓茯苓人参白芷石长生 白蔹白薇(各二两)卷柏乌扇(各半两)硫黄(一两半) 上十五味为末,以青牛胆和着铜器中,于甑中五斗大豆上蒸之,药成丸如麻子,先食服 三十丸,日二夜一。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