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书名:外台秘要朝代:唐·天宝十一年作者:王焘时间:公元752年

[卷第九] 咳嗽方三首

    《病源》咳嗽者,由肺感于寒,微者成咳嗽也。肺主气,合于皮毛,邪之初伤,先客 皮毛,故肺先受之,五脏六腑表里,皆禀气于肺,以四时更王,五脏六腑皆有咳嗽,各 以其时感于寒而受病,故以咳嗽形证不同。五脏之咳者,乘秋则肺先受之,肺咳之状,咳而 喘息有音声,甚则唾血;乘夏则心先受之,心咳之状,咳则心痛,喉仲介介如哽,甚则咽肿 喉痹;乘春则肝先受之,肝咳之状,咳则两(一作左)胁下痛,甚则不可转侧,两下满; 乘 季夏则脾先受之,脾咳之状,咳则右胁下痛,阴引于肩背,甚则不可以动,动则咳剧;乘冬 则肾先受之,肾咳之状,咳则腰背相引而痛,甚则咳逆,此五脏之咳也。五脏咳久不已,传 与六腑。脾咳不已,则胃受之,胃咳之状,咳而呕,呕甚则长虫出;肝咳不已,则胆受之, 胆咳之状,咳而呕胆汁;肺咳不已,则大肠受之,大肠咳之状,咳而遗粪;心咳不已,则小 肠受之,小肠咳之状,咳而失气,气与咳俱出;肾咳不已,则膀胱受之,膀胱咳之状,咳而 遗溺久咳不已,则三焦受之,三焦咳之状,咳而腹满,不欲食饮,此皆聚于胃,关于肺, 使人多涕唾而面浮肿,气逆也。又有十种咳,一曰风咳,欲语因咳,言不得终是也;二曰寒 咳,饮冷食寒,注入于胃,从肺脉上气内外合,因之而咳是也;三曰支咳心下硬满,咳 则引四肢痛,其脉反迟是也;四曰肝咳,咳而引胁下痛是也;五曰心咳,咳而唾血,引手少 阴是也;六曰脾咳,咳而涎出,续续不止,下引少腹是也;七曰肺咳,咳引颈项而唾涎沫是 也;八曰肾咳,咳则耳聋无所闻,引腰并脐中是也;九曰胆咳,咳而引头痛口苦是也;十 曰厥阴咳,咳而引舌本是也。诊其右手寸口气口以前脉,手阳明经也,其脉浮则为阳实,阳 实者,病苦腹满,善喘咳,脉微大,为肝痹,咳引少腹,咳嗽脉浮大者生,沉小伏匿者死。 又云,脉浮直者生,沉硬者死;咳且呕,腹胀且泄,其脉弦弦欲绝者死;咳脱形发热,脉小 硬急者死;咳且羸瘦,络脉大硬者死;咳而尿血,羸瘦脉大者死。(出第十四卷中) 《短剧》疗咳嗽。紫菀七味汤方。 紫菀(半两)五味子(一两)桂心(二两)麻黄(四两去节)杏仁(七十枚去 皮、尖、 两仁,碎)干姜(四两)甘草(二两炙) 上药切,以水九升,煎取二升半,去滓,温服七合,日三服。忌海藻菘菜、生葱、 KT面、腥腻。(《经心录》、《古今录验》同,出第二卷中) 《延年紫菀饮主咳嗽方。 紫菀贝母茯苓杏仁(去皮、尖、两仁者)生姜(各三两)人参(二两)橘 皮(一 两去脉) 上七味,切,以水五升,煮取一升五合,去滓,分温三服,如人行七里,更进一服。忌 葱、蒜、面、酢。(张文仲处,《古今录验》同,出第五卷中) 《古今录验》天门冬煎疗咳嗽方。 天门冬(六两去心)杏仁(三升去双仁、皮、尖,碎)椒(三升熬令汗出)桂心浓 朴(炙)杜仲苦参(各三两)附子(六两炮)干姜(六两)乌头(二枚炮)人 参(六两) 蜈蚣(一枚去头、足,炙) 上十二味,别捣杏仁,其余者合捣下筛,以五斤胶饴和捣千杵。服如大枣一枚,日 三。忌冷水、猪肉、生葱、鲤鱼。(出第九卷中)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