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书名:外台秘要朝代:唐·天宝十一年作者:王焘时间:公元752年

[卷第二十四] 痈疽方一十四首

    集验痈疽论。黄帝曰∶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答曰∶荣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 而不 则为 岐伯 余。 善。 经言五脏不调致疽,六腑不和生痈。一曰疽急者二三日杀人,缓者十余日杀人;二曰 痈疽。急者十余日杀人,缓者一月死;三曰缓疽。急者一年杀人,缓者数年。四曰水疽。所 发多 地, 一为脑尸,二为舌本,三为玄痈,四为喉节。 五为胡脉,六为五脏俞,七为五脏系。 八为两乳,九为心鸠尾,十为两手鱼。 十一为肠屈之间,十二为小道之后,十三为九孔。 十四为两肠,十五为神主之舍。(一本云主客之舍) 凡十五处不可伤,而况于痈乎。若痈发此地,遇良医能不及大脓者可救,至大脓害及矣 。(范汪同) 候贼风证,但夜痛应骨,不可按抑,不得回转,痛处不壮热,体亦不乍寒乍热,但觉体 然冷欲得热,热熨痛处即小宽,时有汗,此是贼风证也,宜即得针灸,服疗风药温也。 (方在疗风候上大法宜知二候如此也) 又初得附骨疽,即服漏芦汤下之,敷小豆薄得消也。 又下利已肿处未消者,可除大黄,用生地黄干地黄,随时也。热渐退余风未歇者,可 服五香连翘汤,除大黄,余热未消,可敷升麻膏佳。若失时不消成脓者,用火针膏散如疗痈 法, 踝,赤如编 凉湿所折,风结 其热歇,气不散 又疗之宜服漏芦汤令下,外以KT针针去血气,针写上结脉处,敷小豆薄则消也。皆 可依 又亦用甘蕉根薄之瘥。 又痈发肿高者,病源浅,肿下者病源深,大热者易疗,小热者难疗,初便大痛伤肌,晚 乃大 痛伤骨,都坚者未有脓,半坚半软者有脓,发肿都软,血瘤也,非痈,发肿以渐知。长引日 月,亦不大热,时时牵痛,瘤也非痈。吴音曰∶谓诸气结亦有肿,久久不消成痈,疗之宜散 气,气已散。若初肿处有浮气,年衰皆发痈,疗之宜及年盛,并折散热,可无此忧。 于氏法。夫痈疽脉洪粗难疗,脉微涩者易疗,诸浮数之脉。应当发热而反恶寒者,痈也 ,此或附骨以有脓也。 赵乃言,无虚劳腹中疾,或发血瘤疮,疮状坟起,头墨正尔置,不当灸疗,疗之火熨便 焦烂 ,剥刮去焦痂,则血泄不可禁,必死,痈起于节解,遇顽医不能即消,令至大脓者,岂膏药 可得复生乎。 又发痈坚如石,走皮中无根,瘰也,久不消,因得他热之疾时,有发为痈也。 又发痈至坚而有根者,名为石痈,疗之法,当服酒,非酒即药势不宣。但当稍饮,取令 相得和散便止。凡痈肿有肥人用贴宜栝蒌根,和平体宜赤小豆贴方。 以赤小豆五合,纳苦酒中熬之毕,捣为散,以苦酒和之,涂拭纸上贴肿,从发肿两头以 下。(范汪同) 又论少小有渴,年四十以外多发痈疽,有膈痰而渴者,年盛必作黄胆,年衰必发痈疽也 (范汪同) 又黄帝曰∶愿闻痈疽之形与其期日,岐伯曰,略说痈疽之极者十八种。 又痈疽发咽,名曰猛疽,猛疽不疗,则血化为脓,脓不泻,塞咽半日死,其化脓者泻已 ,则含豕膏,无冷食。三日而已,一去无食。 又发于股,名曰股脱疽。其状不甚变,而痈肿脓搏骨。 不急疗,三十日死。(髀内曰股股外曰髀膝上股下骨称曰股也) 又发于胁名曰改訾,改訾者女子之疾也,久之其状大痈脓,其中乃有生肉大如赤小豆疗 之方。 锉连翘草及根各一升,以水一斗六升,煮令竭,取三升,即强饮,浓衣坐釜上。令汗出 至足已。 又发于尻者,名曰锐疽。其状赤坚大,急疗之,不疗三十日死。 又发于胫者,名曰兔啮,其状赤至骨,急疗之。不疗害人,又发于足上下者,名曰四淫 其 足 上灸百壮,石子当碎出也,不出可益壮。(从痈发高下以后范汪并同) 又石痈者,始发皮核相亲着,不赤头,不甚坚,微痛热,热渐自歇,便坚如石。故谓之 石痈 非痈 寸至 一尺 痈 凡痈疽之疾,未见脓易疗之,当上灸三百壮,四边间子灸各二百壮,实者可下之,虚者 可补 脓 方 脓当破,无脓但气肿。若有血慎不可破针灸也。按之四边坚,中软,此为有脓沈也,一边软 亦有脓,都坚者此为菹核,或但有气也,都软者此为有血,血瘤也。当审坚软虚实为要。若 坚疽积久后,若更变熟,偏有软处,不可破者,疽当暖裹置耳。若灸刺破疗,必暴剧不可救 ,及结筋KT驰伪切肉鼠乳。皆不当疗也,又服内塞散,不与他疗相害,昼夜十余度,服 散 又发于腋下坚赤者,名曰米疽。疗之用砭石,欲细而长,疏启之,涂以豕膏,六日已, 勿裹,其痈坚而不溃者,为马刀挟缨,急疗之。(太素经曰颈前已缨) 又发于股阴者,名曰赤弛,不急疗,六日死,在两股之内,不可疗,一云六十日死。 又发于膝者,名曰疵疽。其状大痈色不变,寒热,如坚石,勿石,石之死,须其柔色异 乃石之者生。(冷石熨之柔乃破之准例之也) 又诸痈肿之发于节而相应者,不可疗。(太素经云膈八节门故不可疗也) 又发于阳者,百日死。 又发于阴者,三十日死。(丈夫阳器曰阳妇人阴器曰阴) 又发于踝者。名曰走缓,其状肉色不变,数石其输而止,其寒热不死。 又发于足傍者。名曰厉疽,其状不大,初从小指发,急疗之。去其黑者,不消辄益,不 疗百日死。(云足侧也) 又发于胸者,名曰背疽,状如大豆,三四日起不早疗,下入腹,入腹不疗,十日死。(太 素经云寒热不去十日早死) 又发于足指者,名曰脱疽,其状赤黑,死不疗,不赤黑可疗,疗不衰,急斩去之得活, 不去者死。 又发于肤者,名曰舌疽。其状如谷实瓜蒌,常苦寒热,急疗之,去其寒热,不疗,十岁 死,死后出脓。 又发于颈者,名曰夭疽。其状大而赤黑,不急疗,则热气下入渊腋,前伤任脉,内熏肝 肺,十余日死。(太素经曰项曰前曰颈)一云发头。以前(十八种并) 千金论曰∶夫痈疽初发,人皆不以为急,此实奇患,唯宜速疗。若疗不速,病成难救, 以此 洗去 冷劳 凡痈疽始发,或似小节,或复大痛,或复小痛,或发如米粒大白脓子。此皆微候,宜善 察之,见有少异,即须大惊忙,须急治之,及断口味,速服诸汤,下去热毒。若无医药,即 灸当 必瘥 又其用药贴法,皆须当疮中处开孔口,令泄疮热气出,亦当头以大针针入四分即瘥。 身中忽有痛处似打状,名曰气痛。痛不可忍,游走不住,发作有时,痛则小热,痛定则 寒,此皆由冬受温风,至春暴寒风来折之,不成温病。乃作气痛也,又宜先服五香连翘汤, 摩丹 沥汤 素问曰∶寒气客于经络,血凝渗涩不行,拥结为痈疽也,不言热之作也,其后成痈,又 阳气凑集,寒化为热,热盛则肉腐为脓也,又以酢和蜂蛤灰涂之,干即易,瘥即止。 凡肿根广一寸以下名疖,一寸以上名小痈。如豆粒大者,名子,皆始作急服五香连翘 汤下之,数剂取瘥止。(并出第二十三卷中) 广济疗痈疽排脓散方。 黄(十分脓多倍)青小豆(一分热口干倍)芎(三分肉不生倍)芍药(三分 痛不止 倍)白蔹(三分有脓不合倍)栝蒌(三分若渴小便利倍)甘草(三分炙) 上七味为散,酒服方寸匕,日三服,不利。忌海藻菘菜、热面鱼蒜等。(千金同一方 无 又疗发痈疽排脓散方。 人参(二两)当归(二两)桂心(二两)芎(一两)浓朴(一两炙)甘草 (一两炙) 防风(二两)白芷(二两)桔梗(一两) 上九味捣筛为散,以酒服方寸匕,日二服,不利。若疮未合,常服之。忌生冷、菘菜、 海藻、生葱蒜。(并出第五卷中) 刘涓子疗痈疽,先宜敷大黄食肉膏,方在发背部。千金方食恶肉散,后用大黄附子等十 物者乃是,次兑膏方。 当归芎白芷(各二两)乌头(一两)巴豆(二十枚去皮)松脂(二两)猪 肪(二 分) 上七味咀,纳膏中,微火合煎三沸已,纳松脂,搅令相得,以绵布绞去滓,以膏着 絮兑 即止 又疗痈疽发坏出血,生肉黄膏方。 黄(一两)芍药(一两)当归(一两)大黄芎独活白芷薤白生地 黄(各 一两) 上九味切,猪膏二升半,煎三上三下膏成,绞去滓,敷兑疮中,摩左右,日三。文仲同 (并出第四卷中) 又疗痈疽疮,生肉黄膏方。 黄细辛生地黄蜀椒当归芍药薤白白芷芎丹参(各一两)猪膏 ( 一升半腊月者)甘草苁蓉独活黄芩(各一两) 上十五味,以苦酒一升二合,夏月渍一宿,冬月二宿,微火煎三沸,煮酒气尽成,敷之 又疗痈疽始作便坏,热毒发疮膏方。 羊髓(一两)甘草(二两)胡粉(五分一法五两)大黄(一两)猪膏(二升) 上五味切,合膏髓煎二味烊,纳甘草大黄,三上三下,绞去滓,内胡粉,绞令调和,敷 疮上,日五度。 又疗痈疽已溃白芷摩膏方。 白芷甘草(各二分)乌头(三分)薤白(十五挺)青竹茹鸡子大一枚) 上五味切,以猪膏一升,合煎白芷黄,膏成绞去滓,涂疮四边。勿着疮中。(并出第五 卷中) 深师内塞散,疗痈疽溃漏,血脉空竭方。 黄细辛芍药薏苡仁白芷瞿麦(各二两)赤小豆(七两)干地黄人参防 风(各二两) 上十味切,先以新成白苦酒置新器中,纳赤小豆,须臾出铜器中,熬令燥,复须纳苦酒 中更熬,凡五反止,合捣为散,酒服方寸匕,日夜六七过,腹痛甚,倍芍药,口未闭倍薏苡 仁,脓多倍黄。(出第二十八卷中) 删繁疗痈疽等毒溃烂。猪蹄洗汤方。 猪蹄(一具治如食法)蔷薇根(一斤)甘草(五两炙)芍药(五两)白芷(五 两) 上五味切,以水二斗,煮猪蹄取八升,去滓,下诸药,煮取四升,稍稍洗疮。(出第九 卷中) 千金翼,黄帝问曰∶有疽死者奈何。岐伯曰∶身有五部,伏菟一,二,(一云膊)背 三, 五脏之四,项五,五部有疽,死也。(删繁同本出灵枢) 又王不留行散,主痈疽,及诸杂肿溃皆服之,亦疗痈肿不溃,苦困无赖方。 野葛皮(半分)五色龙骨(五两)王不留行子(二升千金方用三合翼云一升)桂 心(一 两)当归(二两)干姜(一两)栝蒌(末六合) 上七味为散,食讫温酒服方寸匕,日三,以四肢习习为度,不知渐渐加之。此浩仲堪方 ,随日济黎施行,实为神散。痈肿即消,此方妙。(千金同出第十四卷中)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