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台秘要》
书名:外台秘要朝代:唐·天宝十一年作者:王焘时间:公元752年

[卷第二十五] 冷痢方二十二首

    病源冷痢者,由肠胃虚弱,受于寒气,肠虚则泄,故为冷痢也,凡痢色青色白色黑,皆 为冷 (出 广济疗冷痢青白色,腹内常鸣,其痢行数甚疏,出太多,此是冷痢。宜服调中散方。 龙骨人参黄连阿胶(炙)黄柏(各一两) 上五味捣筛为散,煮米饮服两方寸匕,日两服,瘥停。(出第四卷中) 肘后疗水下痢色白,食不消者,为寒下方。 黄连干姜(各三两) 上二味捣筛,白酒一升半合煎,令可丸,饮服如梧桐子二十丸。忌猪肉冷水。 又方 黄连(二两)甘草(炙半两)附子(炮半两)阿胶(半两炙) 上四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分再服之。 又方 半夏(洗)乌头(炮)甘草(炙各等分) 上三味捣筛,蜜和丸如梧桐子大,饮服三丸,日再服。 又方 生姜汁(二升)白蜜(一升半) 上二味相和,分再服之。 又方 腥(二两切)干姜(三两末) 上二味,以水六升半着米一合,煮作糜糜熟,纳姜,一食令尽,不瘥更作。(备急同) 又方 酸石榴皮(烧灰) 上一味为末,服方寸匕。(文仲同) 又方 干姜(二两末)杂面(一升) 上二味为烧饼,熟食之尽,更作,不过三剂瘥。(文仲同) 又疗纯下白如鼻涕者方。 龙骨干姜附子(炮) 上三味等分,捣筛,蜜和丸如梧子大,饮下五丸,渐至十丸,日一服。(文仲同) 又方 黄连(末)腊阿胶(各一两) 上三味,先以酒半升令沸,下胶腊合烊,乃纳黄连末,顿服之。(本云姚氏疗卒注下并 痢 又方 灸脐下一寸五十壮良。(文仲同并出第二卷中) 千金论曰∶凡五脏绝于内者,下不自禁,下甚者,手足不仁也。细寻取之,万不失一, 下病体 秋下水 又疗久冷痢下纯白者,此由积卧冷处,经久病发,遂令脾胃俱冷,日夜五六十行,大小 腹痛不可忍之,凡白痢属冷。赤痢属热方。 上好曲末(五升微熬令香) 上一味,温清淳酒热,和曲末一升,空腹一顿服之,日三。若至食时,捣蒜一升令至熟 ,下姜椒末,调如常食法,惟须稠,勿加盐,以水和面二升,作索饼,极熟烂煮之干漉,热 纳蒜齑中相和,一顿食之,少与余食,至饥时仍准前食曲末酒,比至差来,少食余食,以此 法疗,不过二日必瘥。 又乌梅丸,疗冷痢久下方。 乌梅(三百粒)当归(四两)干姜(十两)桂心(六两)附子(六两炮)黄 连(十六两)蜀椒(汗四两)细辛(六两)人参(六两)黄柏(六两) 上十味异捣筛,合治之,苦酒渍乌梅一宿,去核蒸之如五斗米,下捣如泥,盘中揉合相 得 ,蜜和捣二千杵,食前饮服如梧子大十丸,日三,稍增至二十丸。(此本仲景伤寒论方) 又旧疗痢于贵胜,用健脾丸多效,今疗积久冷痢,先以温脾汤下讫,后以健脾丸补 之, 大黄(三两)桂心(三两)附子(炮)干姜人参(各二两) 上五味切,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为三服,日再。(并出第十五卷中) 备急葛氏疗痢色白,食不消者,为寒下方。 豉(一升绵裹)薤白(一把) 上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二升,及热顿服之,陶效方云,疗暴下大去血痢,姚疗赤白下 痢并效。(肘后同) 又方 牛角腮(烧灰) 上一味捣筛,白饮服方寸匕,日三。(肘后同) 又方 好面(炒) 上一味捣筛,煮米粥,纳面方寸匕,日四五,云此疗日百行,师不救者。(肘后同出第 六卷中) 古今录验白头翁汤。疗寒急下及滞下方。 白头翁干姜(各二两)甘草(炙一两)当归(一两)黄连秦皮(各一两半)石 榴皮 (一两生者二两) 上七味切,以水八升,煮取三升,分为四服。(出第十卷中) 近效疗冷痢方。 肉豆蔻(五颗合皮碎)甘草(二两炙) 上二味切,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半,顿服之。(户部李尚书处得云疗冷痢极者有效自用 得 又疗久冷痢方。 赤石脂捣作末,和面作馄饨,空腹服一碗以下,不过两顿瘥,老人尤佳,体中先热者, 不可服之。(以上二方新附) 文仲治青下白下。姜附散方。 干姜附子(炮)皂荚(炙去子) 上三味等分,捣筛为散,饮服方寸匕,不可再服即愈,亦可丸服。(短剧肘后同) 又治冷痢。姜艾馄饨子方。 干姜(末)熟艾 上二味等分,作面馄饨如酸枣大,煮熟,服四五十枚,日二服,腹胀者,炙浓朴煮汁服 药。此热服讫,即须食饭大效,曾有产妇冷痢如白膏,服之立瘥,腹痛亦定。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