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验方新编》
书名:验方新编朝代:清作者:鲍相璈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七 痢疾] 微理妙论

    古今治痢皆曰∶热则清之,寒则温之,初起热盛则下之,有表证则汗之,小便赤涩则分 利之。此五者,举世信用如规矩准绳之不可易,予谓五者惟清热一法无忌,余则犯四大忌, 不可用也。今详于后。 一曰忌温补。痢之为病,由于湿热蕴积,胶积于肠胃中而发,宜清邪热,导滞气行瘀 血,其病即去。若用参、术等温补之药,则热愈盛,气愈滞而血亦凝,久之正气虚、邪气盛 ,不可疗矣。此投温补之祸为最烈也。 一曰忌大下。痢因邪热胶滞肠胃而成,与沟渠壅塞相似,惟用磨刮疏通则愈。若用承气 汤大下之,譬如欲清壅塞之渠,而注狂澜之水,壅塞必不可去,无不岸崩堤塌矣。治痢而大 下之,胶滞必不可去,徒伤胃气、损元气而已。正气伤损,邪气不可除,壮者犹可,弱者危 矣。 一曰忌发汗。痢有头痛目眩,身发寒热者,此非外感,乃内毒熏蒸,自内达外,虽有表 证,实非表邪也。若发汗,则正气既耗,即邪气益肆,且风剂燥热,愈助热邪表虚于外, 邪炽于内,鲜不毙矣。 一曰忌分利。利小便者,治水泻之良法也。以之治痢,则大乖矣。痢因邪热胶滞,津液 枯涩而成,如用五苓等药分利其水,则津液愈枯而滞涩愈甚,遂至缠绵不已,则分利之为害 也。若清热导滞,则痢自愈而小便自清,又安用分利为哉?予于此一症,素畏其险恶,用心 调治,经今二十余年,百试百验,既而身自患之,试验益精,然后能破诸家之迷障,而为奇 妙之方论,用是述其颠末,以拯斯人之疾苦,而悉登诸寿域也。以上系倪涵初集中摘录。 又方∶痢疾每起于暑天之郁热,而又感以水湿雨露之气,红白相间,如血如脓,甚者如 屋漏水,如鱼冻水,里急后重,崩逐瘀痛,欲下而不能,欲不下而不得,一日夜数十次,甚 至百余次,气息奄奄,坐而待毙,此痢之概也。若骤止其邪,则死生顷刻,不止其邪,则危 绝如丝,欲补气而邪气转加,欲清火则下行更甚,此时惟有因势利导之方可行。或疑人已气 血虚败,更加利导,恐其难堪。不知邪气一刻不去,则正气一刻不安,古人治痢无止法,信 不诬也。方用白芍当归各三两,萝卜子一两,枳壳(面炒)、槟榔车前子甘草各三钱, 水煎服,一剂即止,二剂全安,可用饮食矣。此方之奇妙,全在重用归、芍。盖水泻忌当归 之滑,而痢疾则正喜其滑也。芍药味酸以平肝木,使木不敢再侵脾土。又有枳壳、槟榔,消 逐其湿热之邪,又加车前子分利其水湿,而又不耗其真阴之水,所以功胜于茯苓也。尤奇其 用萝卜子一味,盖萝卜子味辣而能逐邪去湿,且又有通达上下,消食利气,使气行于血分之 中,助归芍以生新血而祛荡其败污也。少加甘草以和中,则无逼烈之患,此奏功之神奇,实 有妙理耳。 又方∶水泻、痢疾均治,百发百中,不可轻视。杏仁七十一粒(去皮尖,去油,研), 苍 炒研) 二、三 二分五 下,赤 又方∶不拘红白久近皆治。有患痢日夜不止,越二十八夜不能睡,药穷待毙矣,用此一 服即安,三服全愈。萝卜(槌取自然汁)两杯,生老姜(自然汁)半酒杯,生蜂蜜一酒杯, 细茶 又方∶胡椒一岁一粒(打碎),大鲫鱼一个(去头尾骨肠)入椒末,捣浓,敷脐上,甚 效。 又方∶巴豆一粒,绿豆、胡椒各三粒,布包,槌碎,用红枣二枚,捣为丸,敷脐上,其 痢即止,后即去药。 又方∶见泄泻木鳖丸。 又方∶点眼法∶初胎小儿粪(瓦上焙干)一钱,雄黄四分,梅花冰片五厘,为极细末, 水 又方∶粗草纸,卷紧成筒,烧燃,取下黑灰,俟冷,加红糖,在石板上锤融为丸如围棋 子大。大人每服二三十丸,分作三五次,一日服完。小儿服十余丸,三日全愈。痢有寒热之 分,且粘滞肠胃,急难推展。若克伐太甚,必伤元气。此方功能推刮积瘀而不伤损,无论寒 热虚实,至稳至灵,百发百中。 又方∶元胡索末三钱,酒调服。有人年五十余,下痢腹痛欲死,棺木已备,服此而愈。 又方∶真川浓朴一钱,煎服,一日三次,两日即愈。神效。 又方∶生藕节捣烂,滚酒冲服,极效。 又方∶金银花五钱,炒枯研末。不论红白,用开水调白糖,空心服。服后,其痢更甚, 两日全愈,奇效无比,小儿一岁服一分。 又方∶山楂炭研末,红痢加白蜜为丸,白痢加红糖为丸,红白痢加蜜与红糖为丸,空心 白开水汤下。大人每服八钱,小儿每服三钱,一日服三次,三日全愈。山楂能去积补脾,无 论虚实久近,屡试屡效,不可轻视。 又方∶陈细茶叶、山楂炭、红砂糖白砂糖各三钱,老姜一钱,煎服,一日服尽即愈, 甚效。 又方∶木耳一两,红痢用红糖炒,白痢用白糖炒,红白相并者用红、白糖炒,服之极效。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