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册 杂门] 喑
喑者,邪入阴部也。经云∶邪
搏阴则为喑。又云∶邪入于阴,搏则为喑。然有
二证∶一曰舌喑,乃
中风舌不转运之类是也。一曰
喉喑,乃
劳嗽失音之类是也。盖舌喑但
舌本不能转
运言语,而
喉咽音声则如故也。喉喑但
喉中声嘶,而舌本则能转运言语也。
【舌喑】
经云∶心脉涩甚为喑。又云∶心
脉搏坚而长,当病
舌卷不能言。娄全善云∶人
舌短言语
不辨,乃痰涎闭塞舌本之脉而然。尝治一
中年男子,
伤寒身热,师与伤寒药五帖,日后变
神昏而喑,
遂作体虚有痰治之,
人参五钱,黄、
白术、
当归、
陈皮各一钱,煎汤,入
竹沥、
姜汁饮之。十二日
其舌始能语得一字,又服之半月,舌渐能转运言语,热除而瘥。盖
足少阴脉挟舌本,
脾足太阴之脉连
舌本,
手少阴别系舌本,故此
三脉虚则痰涎乘
虚闭塞其
脉道,而舌不能转运言语也。若此三脉
亡血,
则舌无血
营养而喑。经云∶刺足少阴脉
重虚出血,为舌难以言。又云∶刺
舌下中脉太过,血出不止为
喑。治当以前方加
补血药也。又尝治一男子五十余岁,嗜酒
吐血桶许后
不食,舌不能语,但渴饮水,
脉略数。与归、芎、芍、地各一两,术、参各二两,陈皮一两半,
甘草二钱,入竹沥、童便、
姜汁,
至二十余帖能言。若此三脉
风热中之,则其脉弛纵,故舌亦弛纵不能转运而喑。
风寒客之,则其脉缩
急,故
舌强舌卷而喑。治在中风半身不收求之也。丹溪治一男子三十五岁,因连日
劳倦发喊,发为疟
疾,医与疟药,三发后变为
发热舌短,言语不辨,喉间痰吼有声,诊其脉洪数似滑,遂以
独参汤加竹
沥两蚶壳许,两服后,吐胶痰三块,舌本正而言可辨,余证未退,遂煎人参
黄汤,服半月而诸证皆
退,粥食调补两月,方能起立。
针灸喑有二法∶其一取脾。经云∶脾足太阴之脉,是动则病
舌本强,
视盛、虚、热、寒、
陷下取之也。其二取心。经云∶
手少阴之别,名曰
通里,去腕一寸五分,别而上
行,入于心中,系舌本,虚则不能言,取之
掌后一寸是也。
【喉喑】
《
灵枢经》忧恚无言篇,
黄帝问于
少师曰∶人之卒然忧恚而言
无音者,何道之塞?何气
出行,使音不彰?愿闻其方。少师答曰∶
咽喉者,水谷之道也。
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
会厌者,
声音之户也。
口唇者,
音声之扇也。舌者,
音声之机也。
悬雍垂者,
音声之关也。
颃颡者,
分气之所
泄也。
横骨者,神气所使,主发舌者也。故人
鼻洞涕出不收者,颃颡不开,分气失也。是故厌小而疾
薄,则发
气疾,其开阖利,其出气易;其厌大而浓,则开阖难,其气出迟,故
重言也。人卒然无音者,
寒气客
于厌,则
厌不能发,发不能下,至其开阖不致,故无音。黄帝曰∶刺之奈何?
岐伯曰∶足之
少阴上系
于舌,络于横骨,终于会厌。两泻其
血脉,
浊气乃辟,会厌之脉,上络
任脉,取之
天突,其厌乃发也。
杂病篇,
厥气走喉而不能言,手
足清,
大便不利,取
足少阴。丹溪治俞继道
遗精,误服参及升浮剂,
遂气壅于
上焦而喑,声不出,用
香附、童便浸透为末
调服,而疏通上焦以治喑。又用蛤粉、
青黛为君,
黄柏、
知母、香附佐之为丸,而填补
下焦以治遗,十余日良愈。出声音方,
诃子炮
去核,
木通各一两,
甘草半两,用水三升,煎至升半,入
生姜、
地黄汁一合,再煎数沸,放温,分六服,食后,日作半料。
河间
诃子汤,诃子折
逆气,破结气,木通通
利机窍,
桔梗通利
肺气,童便降火润肺,故
诸方通用之。
发声散,开
结痰。《
肘后方》陈皮五两,水三升,煮取一升,去渣
顿服,泄
滞气下痰。《千金》云∶
风寒之气客于中,滞而不发,故喑不能言,宜服发表之药,不必治喑。以紫梗
荆芥根一两,研汁,入
酒相和,
温服半盏,服无时。又方,用荷根二两绞汁,
酒一大盏和匀,温服半盏,无时,此皆治
风冷失音。冬月寒
痰结咽喉不利,语声不出。经云∶寒气客
于会厌,卒然而哑是也。
玉粉丸主之。肺间
邪气,
胸中积血作痛,失音,
蛤蚧丸。
暴嗽失音,宜
润燥
通声膏。
咳嗽声嘶者,此
血虚受热也。用青黛、蛤粉,蜜调服之。
槐花,瓦上炒令香熟,于地上出火
毒,三更后,床上仰卧随意服,治热而失音。
杏仁三分去皮尖炒,另研如泥,桂一分和,取杏核大,
绵裹含,细细咽之,日五夜三。又方,以桂末着舌下,
咽津妙,此治寒而失音。
孙兆口诀云∶内侍曹
都使,新造一宅,落成迁入,经半月,饮酒大醉,卧起失音不能语。孙用补
心气薯蓣丸,以
细辛、川
芎治湿,十日其病渐减,二十日全愈。曹既安见上问谁医,曰孙兆
郎中,上乃召问曰,曹何疾也?对
曰∶凡新宅壁土皆湿,地亦阴多,人乍来
阴气未散,曹心气素虚,饮酒至醉,
毛窍皆开,阴湿之气从
而入乘
心经,心经既虚,而
湿气又乘之,所以不能语。臣先用薯蓣丸使心气壮,燃后以
川芎、细辛,
又去湿气,所以能语也。
运气喑有二法∶一日热助
心实。经云∶少阴之复,
暴喑,治以苦寒是也。二
曰寒攻
心虚。经云∶岁火不及,寒乃大行,民病暴喑,治以咸温是也。
狐惑声哑,其证
默默欲眠,目不能闭,
起居不安是也。针灸喑有
三法∶其一取足少阴篇首所引二段经
文是也。其二取
足阳明。经云∶
足阳明之别,名曰
丰隆,去踝八寸,别走
太阴,下络
喉嗌,其
病气逆
则
喉痹卒喑,取之所别是也。娄全善治一男子四十九岁,久病
痰嗽,忽一日感风寒,食酒肉,遂厥气
走喉病暴喑。与灸足阳明丰隆二穴各三壮,足少阴
照海穴各一壮,其声立出,信哉,圣经之言也。仍用
黄芩降火为君,杏仁、陈皮、桔梗泻厥气为臣,诃子泄逆,甘草和
元气为佐,服之良愈。其三取手阳
明。经云∶暴喑气哽,取
扶突与
舌本出血。舌本,
廉泉穴也。
【
妊娠喑】
《
素问》黄帝曰∶人之
重身,九月而喑,此为何也?岐伯曰∶胞之
络脉绝也。帝曰∶
何以言之?岐伯曰∶
胞络者,系于肾,少阴之
脉贯肾、系舌本,故不能言。帝曰∶治之奈何?岐伯曰∶
无治也。当十月复。(王注云∶少阴,
肾脉也,气不荣养,故不能言。)
【
产后喑】
陈氏云∶
产后不语,因
心气虚而不能通于舌,则舌强不能言语者,宜服
七珍散。余当
推其所因而治之。
薛新甫曰∶经云
大肠之脉散舌下。又云脾之脉,是动则病舌本强,不能言。又云肾
之别脉,上入于
心系舌本,虚则不能言。窃谓前
证,若心
肾气虚,用七珍散。
肾虚风热,
地黄饮。大肠风热,
加味逍遥散加
防风、
白芷。
脾经风热,
秦艽升麻汤。
肝经风热,
柴胡清肝散加防风、白芷。
脾气郁结,
加味归脾汤加
升麻。
肝木太过,小柴
胡加钓藤钩。脾受土侮,六君加升麻、白芷、钓藤钩。肝脾血虚,用
佛手散。
脾气虚,用四君子。气
血俱虚,
八珍汤;如不应,用独参汤;更不应,急加
附子补其气而生其血。若径用血药则误矣。郭氏
论人心有七孔
三毛,产后虚弱,多致停积
败血闭于
心窍,神志不能明了。
心气通于舌,心气闭塞则舌
亦强矣,故令不语,但服七珍散。胡氏孤凤丹散,治产后闭目不语,用
白矾细研,每服一钱,
热水调
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