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册 七窍门下] 咽喉
咽(在喉之前,所以咽物。
杨上善谓∶
喉咙之后属咽者非)。属
手太阳小肠,
少阴心,足太
阴脾,
厥阴肝经之会。(《
素问》曰∶咽主
地气,地气通于隘,
足太阴脉布胃中,络于嗌,故病则
腹满
而
嗌干。《
灵枢》曰∶
足太阴之正,上结于咽)。又属
足少阴肾经。(《灵枢》曰∶
足少阴所生病者,
口热
舌干,
咽肿上气,嗌干及痛。《素问》曰∶
邪客于足少阴之络,令人
嗌痛,不可内食,无故
善怒,
气上走贲上。注∶贲,鬲也。贲上,
贲门也。《
难经》胃为贲门。旧注∶
气奔而上者非。
朱丹溪曰∶
手
足阴阳合生见证曰,咽肿,足少阴厥阴)。又属
足阳明胃经。(《灵枢》曰∶
阳明之脉上通于心,
上循咽,出于口)。又属
足厥阴肝,
少阳胆经。(《素问》曰∶肝者中之将也,取决于胆,咽
为之使。
《灵枢》曰∶
足少阳之正,上挟咽,出颐颔。《素问》又曰∶
一阴,
一阳代绝,此
阴气至心,上下无常,
出入不知,喉
咽干燥,病在
脾土。注∶一阴厥阴脉,一阳
少阳脉,并木之气也。
木克土,故
咽喉病虽在脾上,实
由肝胆之所为也)。侠咽属
手少阴心,
足太阴脾经之会。喉(在咽之后,所以
候气)。属手
太阴肺,
足阳明胃,少阴肾,厥阴肝经,
任脉之会。(《灵枢》曰∶
手太阴之正,出
缺盆,循喉咙。
《素问》曰∶喉主
天气,天气通于肺,谓之
肺系)。又属手少阴心,少阳
三焦经。(《灵枢》曰∶手
少阴之正,上走喉咙,出于面。《素问》曰∶
心咳之状,咳则
心痛,喉仲介介如哽状,甚则咽肿
喉痹。
张洁古曰∶
三焦通喉,喉和则声鸣利,不和则
暴喑热闭。《素问》又曰∶邪客于
手少阳之络,令人喉
痹
舌卷,
口干心烦。又曰∶
运气少阳所至为喉痹,
耳鸣,呕涌。又曰∶
一阴一阳结,谓之喉痹。注∶
一阴手少阴心也,一阳手少阳三焦也,二脉并络于喉,气热内结,故为喉痹)。又属手足阳明
大肠胃,
手少阳三焦经之合。(《灵枢》曰∶
手阳明之正,上循喉咙,出缺盆。又曰∶喉痹不能言,取足阳明,
能言取
手阳明。《素问》曰∶手阳明、
少阳厥逆,发喉痹
嗌肿,。注∶谓骨强而不随也。朱丹溪
曰∶手足阴阳经合生见证曰,喉痹,手足阳明、手少阳)。又属足太阴脾经。(《
千金方》曰∶喉咙者,
脾胃之候也)。喉咙后属
手厥阴心包经。
结喉两旁应手
大动脉(名
人迎脉,一名
五会)。属
足阳明胃经。(《
内经》曰∶颈侧侠喉之
动脉人迎,人迎足阳明
胃脉也。阳明者常动。注∶动谓动于
结喉旁也。《素问》曰∶其脉之动,常左小而右大,左小常以候脏,右大常以候腑。按∶此动字与上
文不同,谓左右手二脉之动也)。人迎后属
手阳明大肠经。经云∶
咽喉者,
水谷之道也。喉咙者,气之所以上下者也。
会厌者,
音声之户也。
悬雍者,
音声之关也。咽与喉,会
厌与舌,此四者同在一门,而其用各异。喉以纳气,故喉气通于天。咽以纳食,故
咽气通于地。会厌
管乎其上,以司开阖,掩其厌则食下,不掩其喉必错。必舌抵上,则会厌能闭其喉矣。四者交相为
用,缺一则饮食废而死矣。或问咽喉有痹有肿,二者之外,又有
缠喉风、
乳鹅生疮诸病,何邪致之,
何经病之,与
治法大略,愿闻其说。曰∶
十二经脉皆上循咽喉,尽得以病之,然统其所属者,乃在君
相
二火。何则?经曰∶喉主天气,咽主地气。又曰∶
诸逆冲上,皆属于火是也。盖
肺主气天也,脾主
食地也,于是喉纳气,咽纳食。纳气者从金化,纳食者从土化。金性燥,土性湿。至于病也,金化变
动为燥,燥则涩,涩则闭塞而
不仁,故在喉谓之痹。土化变动为湿,湿则泥,泥则壅胀而不通,故在
咽谓之肿。痹肿之病虽少异,然一时
火郁于
上焦,致痰涎
气血聚结于咽喉也。自其咽肿
形状分之,则
有缠喉风、
乳蛾之名。缠喉风者,其肿透达于外,且麻且痒且痛。乳蛾者,肿于咽两傍,名
双乳蛾;
一边肿者,名
单乳蛾。喉痹之暴发暴死者,名走
马喉痹。《内经》又有
嗌塞咽喉干者,亦皆因诸经所
致,中间虽有
经气之
寒热不等,其为
火证一也。大
抵治法,视火
微甚,微则
正治,甚则
反治,撩痰
出血,三者随宜而施,或更于手
大指少商出血
行气。
若肿达于外者,又必外敷以药。予尝治是证,每用鹅翎蘸
米醋缴
喉中,摘去其痰。盖醋味酸能收,其
痰随翎而出,又能消积血。若乳蛾甚而不散,上以小刀就蛾上
刺血,用
马牙硝吹点咽喉,以
退火邪。
服
射干、
青黛、甘、桔、栀、芩、矾石、恶实、
大黄之类,随其攸利为方,以散上焦之热。外所
敷药,
如生
地龙、
韭根、
伏龙肝之类皆可用。若夫生疮,或白或赤,其白者多涎,赤者多血,大率与
口疮同
例,如
蔷薇根皮、
黄柏、青黛煎噙细咽亦佳。凡经云喉痹者,谓喉中呼吸不通,言语不出,而天气闭
塞也。云
咽痛、云嗌痛者,谓咽喉不能纳唾与食,而地气闭塞也。云喉痹
咽嗌痛者,谓咽喉俱病,天
地之气并闭塞也。盖病喉痹者,必兼咽嗌痛,病咽嗌痛者,未必兼喉痹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