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册 大小腑门] 赤白浊
溺与精所出之道不同,
淋病在溺道,故《纲目》列之肝、胆部。浊病在精道,故《纲目》列之肾、
膀胱部。今患浊者,虽便时茎中如刀割火灼而溺自清,唯窍端时有秽物如疮脓
目眵,淋漓不断,初与
便溺不相混滥,犹河中之济焉,至易辨
也。每见时医以淋法治之,五苓、
八正杂投不已而增剧者,不可胜数。予每正之,而其余尚难以户说
也。盖由精败而腐者什九,由
湿热流注与虚者什一。丹溪云∶属湿热,有痰有虚。赤属血,由
小肠属
火故也。白属气,由
大肠属金故也。或曰思虑过度,嗜欲无穷,俾
心肾不交,精元
失守,以为赤白二
浊之患。
赤浊者,为
心虚有热,由思虑而得之。
白浊者,为
肾虚有寒,因嗜欲而得之。(叶氏曰∶
《原病式》以
赤白浊均属于热,其辨甚明。然因于
虚寒者,不可谓无,如上所言是也。但热多寒少耳。
虚热者,
清心莲子饮。虚寒者,萆厘
清饮。)白浊,有
湿痰流注,宜燥
中宫之湿。赤者,湿
伤血也。
有胃中
浊气下流,渗入膀胱而白浊者,苍白
二陈汤加升提之剂。
虚劳者,用
补阴药。胃弱者,参、术
加
升麻、
柴胡。
心经伏暑赤浊者,
四苓散加
香薷、
麦门冬、
人参、
石莲肉。戴氏云∶有白浊人服玄兔
丹不愈,服
附子八味丸即愈者,不可不知。有
小便如常,停久才方淀浊,有小便出即如米泔,若小儿
疳病者。宜厘清饮加
茯苓半钱,下
小菟丝子丸。如服药未效,宜
四七汤吞
青州白丸子,及辰砂
妙香散
吞
玄兔丹,及小菟丝子丸、
山药丸。如白浊甚,下淀如泥,或稠粘如胶,频逆而涩痛异常,此非是热
淋,此是
精浊窒塞窍道而结。宜五苓妙香散,吞八味丸、小菟丝子丸,或萆厘清饮。精者,
血之所化,有浊去太多,精化不及,赤未变白,故成赤浊,此虚之甚也。何以知之,有人
天癸未至,
强力好色,所泄半精半血。若溺不赤,无他热症,纵虽赤浊,不可以赤为热,只宜以治白浊法治之。
若
溺赤、下浊亦赤,
口渴,时
发热者,辰砂妙香散吞
灵砂丹,或清心莲子饮。发热不退,口燥
舌干之
甚者,此乃精亏
内燥,肾枯不润,
四物汤吞玄兔丹和
加减八味丸,久服乃效。(按∶既热燥如此,而
用药无一凉补濡润之剂,非其治也。曷若以生地、麦门冬、
五味、盐炒黄、
淡竹叶、
地骨皮、
山药
之类治之。)或问丹溪云∶白浊之病,因何与前人所论不同,将古今异也。子能与我折衷乎。曰∶辨
古今之得失,必以《
内经》证之,是病自巢氏《病源候论》曰∶白浊者,由劳伤肾,
肾气虚冷故也。
由是历代
方论宗其说,无异词,不唯白浊之理不明,所治之法亦误。不思《内经》本无白浊之名,唯
言
少阴在泉,客胜,溲便变。
少阳在泉,客胜,则溲白。又言思想无穷,入房太甚,发为
白淫,与脾
移热于肾
出白,二者皆随溲而下,夫如是非白浊之源乎。《原病式》因举《内经》谓
诸病水液混浊,
皆属于热,言
天气热则水混浊,寒则
清洁。水体清,火体浊,又如
清水为汤则
自然白浊也。可谓发圣
人之旨,以正千载之误矣。然不读其书者,世犹未尽知斯道也。予尝闻先生论白浊,多因湿热下
流膀胱而成。赤白浊,即《
灵枢》所谓
中气不足,溲便
为之变是也。必先补
中气使升举之,而后分其
脏腑气血赤白
虚实以治。与夫其他
邪热所伤者,固在泻热补虚,设肾气虚甚,或火热亢极者,则不宜
峻用寒凉之剂,必以反佐治之,要在
权衡轻重而已。痿论曰∶思想无穷,所愿不得,意淫于外,入房
太甚,
宗筋弛纵,发为
筋痿,及为白淫。夫
肾脏天一,以悭为事,
志意内治则精全而涩,若思想外淫,
房室太甚,则固有淫不守,辄随溲溺而下也。然本于筋痿者,以宗筋弛纵也。宜
内补鹿茸丸、茯兔
丸、
金箔丸、
珍珠粉丸。
【诊】
脉洪大而涩,按之无力,或微细,或沉紧而涩,为
元气不足。若
尺脉虚,或浮者,急疾
者,皆难治。迟者易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