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碥》
书名:医碥朝代:清作者:何梦瑶时间:公元1751年

[卷之三·杂症] 痉

    痉,强直也,谓筋之收引紧急,而不舒纵也。其所以致此者有二∶一曰寒,筋 得寒则血冻而坚凝,故紧急,观物之寒凝者必强硬可见,所谓寒则收引也。湿亦寒 之属,故《经》谓诸痉皆属于湿也。一曰热,热甚则灼其血液干枯,干枯则短缩, 观物之干者必缩可见也。又《经》谓诸强直皆属于风者,风有内外内风则从乎热, 外风则从乎寒也。《经》言痿属湿热,是湿与热合,故筋脉缓纵。(详痿门。)痉则湿与 热分,故筋脉短缩。盖湿有寒湿,有热湿,寒湿如水之冰凝,故坚强;热湿如胶饴 之熔化,故柔软。无湿而热则筋干,有热而湿则筋润也。 《金匮》痉证谓∶身热恶寒,(伤寒证。)颈项强急面赤目赤,(阳明证。)头热足寒, (阳性 上升也。)独头动摇,(此下乃痉证所独有,故用独字以别之。)卒口噤,背反张者, 痉病也。(太阳脉循 背上头,阳明脉挟口,寒客二经,故筋脉急致此。按此乃以寒则收引言。然热为寒郁,而 伤血筋枯,致此者多矣。) 又谓∶太阳病无汗恶寒,为刚痉;(此寒伤营,寒胜血凝,筋脉收引之证也。) 有汗不恶寒,为 柔痉。(汗出不恶寒,温病也,此血枯筋干缩之证。)又谓∶太阳病,无汗而小便反少,( 内气虚寒,不 化液也。)气上冲胸,(寒气上逆。)口噤不得语,(寒气盛,故牙关紧急。)欲作刚痉, 葛根汤主之。(以 发散太阳、阳明之寒。)又谓∶胸满,(里热壅也。)口噤,卧不着席,(反张甚也。) 脚挛急,齿,(牙 紧甚也。)可与大承气汤。(见大便不通。攻其热以救液。)又谓∶太阳病,其证备,身体强, KTKT然,(俯仰不能自如之象。)脉反沉迟,(应浮数,而反沉迟,是表里皆寒矣。加栝蒌根 何为?迟当作 数为是,不浮而沉数,则内热津干,故加栝蒌根也。)此为痉,栝蒌桂枝汤主之。(解太阳之表,加栝蒌根 以生津润燥。)又谓∶太阳病,项背强KTKT,(太阳脉下项,循肩挟脊,阳明脉循喉咙, 入缺盆。)无汗恶 风,(此寒伤营证。)葛根汤主之。有汗恶风,(此风伤卫证。)桂枝加葛根汤主之。(较葛根 汤少麻黄一 味。以上身体强,背项强,将欲成痉,故用解表之剂,使郁热得伸,以免焚灼筋缩也。)又谓∶ 太阳病发汗太 多,因致痉。又谓∶风病下之则痉。又谓∶疮家不可发汗,(指溃后言。)汗出则痉。(皆血 液伤损涸燥意。)又谓∶痉病有灸疮,难治。(血被灸益枯也。)合而观之,不出寒热二端,虚实 两途,治者取衷焉可也。 按寒热虽皆足以致痉,而多由于热,以热者火之有余也。火之有余,由水之不 足,故血液枯竭之人,(汗下过多,亡其津液,产后,失血后,大病后,血虚,小儿阴血未足。) 多患此。 以水虚无以制火,火盛而水愈亏也,此为内伤之证。若外感风寒湿气,不过为发热 痹痛等证,何遽致筋脉急缩,竟至头摇齿腰反折之甚哉。仲景所言外感寒证,自 不多见,辛温发散之剂,勿轻用也。 《准绳》谓∶内热因外寒所郁则愈甚,甚则津液干燥而无汗,大小筋俱受热灼而 枯缩,故曰刚痉。若柔痉则为湿热相兼,《经》谓湿热大筋短,小筋长,又谓肺移热 于肾,传为柔痉。注云∶柔谓筋柔无力,痉谓骨强不随。则仲景所谓柔者,岂非小 筋得湿而弛长,所谓项背强反张者,岂非大筋得热而强直乎?后人乃以无 汗为表实,有汗为表虚,而用姜附温热等剂,宁不增大筋之热欤?其说虽未 尽合仲景之意,亦自可取。 《医宗金鉴》云∶六经皆有痉,身背属太阳,凡项背强急,脊腰反张,髀不可以 前曲,如结者,太阳也。身前属阳明,头面动摇,口噤齿,缺盆纽痛,肘膝相 构,阳明也。身侧属少阳,口眼斜,手足搐搦,两胁拘急半身不遂,少阳 也。至若腹内拘急,因吐利后而四肢挛急,非太阴乎?尻以代踵,脊以代头,(脚挛不 能行,背曲不能伸意。)俯而不能仰者,非少阴乎?睾丸上升,少腹里急囊缩舌卷,非厥 阴乎?按《经》言,足少阴之筋,主痫螈及痉,在外者(外,背也,肾筋之行于背者)不能俯, 在内者(内,身前也,肾筋之行于身前者)不能仰。又曰∶肾脉为病,脊强反折, 然则反张亦属 肾痉,(不独太阳为然矣。)不独能俯不能仰也。仲景谓∶痉脉按之紧如弦,直上下行。又 谓∶寒湿相搏,发汗已,其脉如蛇,(柔曲而不弦直。)为欲解。脉如故,反伏弦者,痉。 (从《金鉴》订定。) 治法∶火盛血虚者,当归芍药、生地、红花黄连钩藤钩。兼气虚加人参, 兼痰加竹沥。金衰木旺,(壮火食气也。)先用泻青丸(见中风),后用异功散见气)。独 肝火旺者,先用加味小柴胡汤,(见寒热。)次用四物汤(见血)。加柴胡丹皮山栀。郁热 用加味逍遥散(见郁)。若脾土受克,补中益气(见气)加芍药、山栀。脾土湿热,三一承气 汤(见大便不通)。肾虚六味丸(见虚损)。太阴寒湿凝结腹痛桂枝加芍药防己防风汤。手足 厥逆,附子散桂心白术汤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