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帝内经太素》
书名:黄帝内经太素朝代:唐作者:杨上善时间:公元618-907年

[卷第十·经脉之三] 督脉

    平按∶此卷自卷首至两目之下中以上,原抄残脱,平于日本仁和寺宫御残卷十三纸中检出, 证以《素问·骨空论》篇及本书《骨空》篇、《甲乙经·奇经八脉》篇,补在经文央字、杨注督 脉起于少腹之上,而脱处复完。惟篇中杨注缺蚀过多,无由补入,不无遗憾。谨根据缺处计字空格以 存真相。自经文央字以下,见《素问》卷十六第六十《骨空论》篇,又见《甲乙经》卷二第二并 本书《骨空》篇。 岐伯曰∶督脉起于少腹以下骨中央,女子入系庭孔,其孔溺孔之端,(此脉起少腹,循阴器, 上至目内,复上额交巅入脑,还出别下项,挟脊,入循膂络肾,然后别从肾上而还至于肾。《九 卷》别于畜门,上额循巅,下项脊入,络阴器,入齐中,上入缺盆。二经相证,督脉之逆显然。 又按考古本,竟于此为任脉之言,而有不识,以此督□□□□□□□□□□□□□腹。《八十一难》云∶ 起下极之输,并脊上行,至于风府,为阳脉之聚。义亦同也。庭孔,溺孔之端孔也。平按∶起于 少腹,于字本书《骨空》篇无。《素问》端下有也字。)其络循阴器合篡间,绕篡后,(督脉之络, 出庭孔,别左右,循男女阴器,于篡间合,复绕于篡后也。篡音督,此□□□后也。平按∶篡 《甲乙经》作纂,本书《骨空》篇亦作纂,注音督,义未详。查《骨空论》类注云∶篡,交篡之 义,谓两便争行之所,前后二阴之间。《金鉴》云∶篡者,横骨下,两股之前,相合共结之凹, 前后两阴之间。是篡当根据《甲乙经》及本书《骨空篇》作纂为合。《说文》篡似组而赤。盖两阴 之间,有一道缝处,其状如纂组,故谓之纂。日本医家丹波元简已有此说,似较篡夺之篡,于义为 长,特采入以备参考。又注此下所缺三字,平拟作“两阴前”三字。)别绕臀,至少阴巨阳中 络者,合少阴上股内后廉,贯脊属肾,(从篡后复别两箱绕臀,行至足少阴足太阳中络者,合于 少阴,行于股,复贯脊属肾也。)与太阳起于目内,(从肾与足太阳上行,起于目内也。)上 额交颠上,入络脑,还出别下项,循肩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而止。其男子循茎下至篡, 与女子等。(督脉与太阳两道上至目内,上额至颠相交已,入脑还出,别为两箱下项,复循左 右肩之内,挟脊抵腰,循膂络于二肾方止,男女皆同也。旧来相传为督脉当脊中唯为一脉者, 不可为正也。平按∶颠《素问》、《甲乙经》作巅。《甲乙经》作膊。《素问》无而止二字。 又按∶《八脉考》∶“督脉又别自脑下项,循肩胛,与手足太阳少阳会于大抒,第一椎下两旁去 脊中一寸五分陷中,内挟脊抵腰中,入循膂络肾。”足证本注别两箱循左右肩之是,旧传只一 脉当脊中者非也。)其少腹直上者,贯齐中央,上贯心入喉,上颐环唇,上系两目之下中央。(督 脉起于少腹以下至额前者,从少腹至肾上行,还来至肾而止。此从少腹直上至两目之下也。贯齐 贯心入喉上颐皆为一道也,环唇以上复为二道,各当目下瞳子,故曰中央也。平按∶少腹《甲乙 经》作小腹。齐中央《甲乙经》作脐中中央。两目之下中央《甲乙经》作两目之中。)此生病, 从少腹上冲心而痛,不得前后,为冲疝。(从少腹上 冲心痛。前后之脉为病,不得前后便,冲疝病也。)其女子不字,痔遗溺嗌干,督脉生病,治 督脉。(不字,母子不产病也。痔遗溺,脉从阴器上行至咽,故为此等病也。任脉波脉行处相 似,故须细别。督脉生病,疗之于督脉,勿疗任脉也。有本无痔字。平按∶不字《素问》、《甲乙 经》均作不孕。又按∶《素问》王注谓冲任督三脉异名同体。《甲乙经》注云∶《素问》言督脉, 似谓任冲,多闻阙疑,故并载以贻后之长者云。)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