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纲目》
书名:伤寒论纲目朝代:清作者:沈金鳌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首·总论 表里] 表症

    【纲】仲景曰。太阳之为病。脉浮。头项强痛恶寒太阳病发热汗出。恶风脉缓者。名 为中风。太阳病。头痛发热。汗出恶风者。桂枝汤主之。 鳌按。通部中。凡言太阳病。及有表症。或表未罢。皆统表症中。举此二十条。详其正款耳。 非谓表症止于此也。其他各款。亦俱从此例。 【目】朱肱曰。发热恶寒。身体痛而脉浮者。表症也。表症者。恶寒是也。恶寒者。属太阳。 宜汗之。 刘完素曰。伤风表症。头痛项强肢节烦疼。或目疼肌热干呕鼻塞。手足温。自汗出。恶风 寒。其脉阳浮而缓。阴浮而弱。此为邪热在表。皆宜桂枝汤。或汗出憎风而加项背强痛。宜桂枝葛根汤。伤风及无汗者。虽已服桂枝。反烦不解而无里症者。先刺风风府。却与桂枝葛根汤服之。 不若通用双解散。免致有麻黄桂枝之误。 伤寒表症。头项痛腰脊强。身体拘急。发热恶寒。不烦躁。无汗。或头面目痛。肌热鼻干。 或胸满而喘。手足指末微厥。脉浮数而紧者。邪热在表。皆宜麻黄汤。或天水散之类。甚佳。无使 药不中病而益加害也。风寒俱中。头项痛。肢体疼。手足温。为中风也。反无汗。恶风。脉浮紧者。 为阴寒也。或头项痛。腰脊强。身体拘急。肢末微厥。不自汗。为伤寒也。反烦躁而脉缓者。为伤 风也。风则伤卫。而寒则伤荣。 陈士铎曰。邪入皮毛腠理。将入荣卫。急宜发散。方用白术三钱。柴胡荆芥半夏、苏叶、 甘草苍术丹皮各一钱。水煎服。此方平和之中有妙理。盖木气之郁。最宜平散。今所用俱是直 入肝经之圣药。自然肝木疏通。枝叶条达也。 柯琴曰。六经皆有表症。惟太阳主表。故表症表脉。独得其全。如浮脉为在表。太阳首三阳。 其脉气浮而有力。与阳明 之兼长大。少阳之兼弦细。三阴之微浮者。不侔矣。头项主一身之表。太阳经络营于头。会于项。故 头连项而强。与阳明头额痛。少阳头角痛者。少间矣。恶寒为病在表。六经虽各恶寒。而太阳应寒水 之化。故恶寒特甚。与阳明二日自止。少阳往来寒热。三阴之内恶寒者。悬殊矣。太阳只重在表症 表脉。不重在经络主病。 【纲】仲景曰。脉浮者。病在表。可发汗。麻黄汤。脉浮而数者。可发汗。宜麻黄汤。 伤寒发汗。解半日许。复烦。脉浮数者。可更汗。宜桂枝汤。太阳病十日已去。脉浮细而嗜卧者。外已解也。设胸满胁 痛者。与小柴胡汤。脉但浮。与麻黄汤。 【目】朱肱曰。脉浮。表阳也。素问云。寸口脉浮而盛。病在外。则知脉浮者。表症也。 张元素曰。伤寒之法。先言表里。及有缓急。三阳表宜急。里宜缓。三阴表宜缓。里宜急。又 曰。脉浮当汗。脉沉当下。脉浮汗急而下缓。谓三阳表也。脉沉下急而汗缓。谓三阴里也。麻黄汤 谓之急。麻黄附子细辛汤谓之缓。内经云。有渍形以为汗。谓汗之缓。里之表。又云。在皮者汗而 发之。谓汗之急。表之表也。急汗者太阳。缓汗者少阴。是脏腑之输应也。假令麻黄附子细辛汤。 是少阴始得。发热脉沉。里和无汗。故渍形无汗。今麻黄汤。是太阳症。头项痛。腰脊强。脉浮无 汗。里和是也。在皮者汗而发之可也。经曰。治主以缓。治客以急。此之谓也。 李曰。表病属太阳。凡见头疼发热恶寒。清便自调。腰项脊强。脉浮紧者。即是表症。不拘 日数多少。便宜解表。不宜下渗。有汗表虚。宜解肌。(解肌是轻剂) 无汗为表实。宜发汗。(发汗是重剂) 但发汗亦有轻重。古谓春夏宜汗者。借天时而喻阳邪在外也。其实春月阳气尚微。秋月阳气欲 敛。俱不可大汗。夏月天气热。元府开。不必大汗。冬月阳气伏藏。感冒轻者。尤不宜汗。惟伤寒 重者。时令严密。皮毛坚致。非大汗无由得散。不得已而从权也。至于阴症。但厥无汗者。妄汗动 经则死。或有表邪。辛热微汗以散之可也。 鳌按。首条但言脉浮而不言迟弱。可见其浮而有力矣。然必审其热果在表。乃可用麻黄汤。此 篇所举仲景论。 亦非六经无归者。特以伤寒病。宜首辨表里。故不得不列此款以冠于首耳。 【纲】仲景曰。太阳病。项背强KTKT。无汗恶风者。葛根汤主之。 太阳病。项背强KTKT。反汗出恶风者。桂枝加葛根汤主之。 【目】王好古曰。治伤寒须分表里。若表里不分。汗下差误。岂为上工。且如均是发热。 身热不渴。为表有热。小柴胡加桂枝。厥而脉滑。为里有热。白虎加人参汤。均是水气。干呕微利。 发热而咳。为表有水。小青龙加芫花。体凉。表症罢。咳而胁下痛。为里有水。十枣汤。均是恶寒。 有热而恶寒者。发于阳也。麻黄、桂枝、小柴胡。无热而恶寒者。发于阴也。附子四逆。均是身 体痛。脉浮发热头痛身体痛者。为表未解。麻黄汤。脉沉自利身体痛者。为里不和。四逆汤。以此 观之。仲景表里之法甚详。学人宜究心焉。 【纲】仲景曰。结胸症。其脉浮大者。不可下。下之则死。 【目】朱震亨曰。矩新书。谓有杂合邪者。当以杂合法治之。譬如恶寒发热。得之感冒。明 是外合之邪。已得浮数之脉。而气口又紧盛。明为食所伤。病者又倦怠。脉重按俱有空豁意。而胸 膈痞满。间引两胁。其脉轻取又似乎弦。此平昔多怒肝邪之所为也。细取左尺。大而沉弱。此又平 时房劳之过也。治法。宜以感冒一节且放后。先视其形色强弱浓薄。且以补中化食行滞。清凉胃火。 而以姜辣行之。则中气稍回。伤滞稍行。津液得和。通体得汗。外感之邪自解。医者不知详审求之。 只顾表散外邪。又不推究兼见之邪脉。亦不穷问所得之病因。如性情之着执。巧施杂合治法。将 见正日虚。邪日固。皆拙工之过也。 鳌按。杂合病以亦有表症。故附此。 楼全善曰。凡外伤风寒者。皆先因动作烦劳不已。致内伤体虚。然后外邪得入。故一家之中。 有病者。有不病者。由体 虚则邪入。而体不虚则邪无隙可入而不病也。故伤寒为病。属内伤者十居八九。后人泥于伤寒无补 法一语。但见寒热。不分虚实。一例汗下。必致夭伤者多矣。

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