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伤寒论纲目》
书名:伤寒论纲目朝代:清作者:沈金鳌时间:公元1644-1911年

[卷九] 舌苔

    【纲】仲景曰。阳明病。胁下硬满。不大便而呕。舌上白苔者。可与小柴胡汤上焦得通。津 液得下。胃气因和。身然而汗出。解也。 【目】成无己曰。此条舌苔。是邪气半表半里者也。 舌者心之苗。本红而泽。伤寒三四日。舌上有膜。白滑如苔。甚者或燥或涩。或黄或黑。是数 者热气浅深之谓也。邪气在表者。舌上即无苔。邪传里。津液抟结。则舌上生苔也。 张云岐曰。舌上白苔。邪未入肝。属半表半里。以小柴胡和解之。若舌生黄。热已入胃。调胃 承气汤。舌上黑苔。或生芒刺。是肾水心火。急以大承气下之。此热已极也。 【纲】仲景曰。舌上如苔者。以丹田有热。胸中有寒也。 【目】成无己曰。此条是邪气初传入里者也。 王履曰。胸中有寒者。谓寒气初传入里也。舌乃心苗。应南方。色本红。邪在表。舌无苔。邪 在里。津液抟结。舌生苔而滑。 热渐深。舌苔燥而涩。热聚胃。舌苔黄。承气汤下之。热极深。病极笃。舌苔黑。经曰。热病口干。 舌黑者死。水刑火也。 张介宾曰。邪在表。则无苔。及传里。则津液干燥而舌苔生。若邪犹未深。在半表里间。或邪 客胸中者。其苔不黑不涩。止宜小柴胡和之。若阳邪传里。胃中有热。则舌苔涩。宜栀子豉汤清之。 若烦躁欲饮水数升者。白虎加人参汤大都舌上黄苔而焦色者。胃腑有邪热也。或清之。或微下 之。然必大便燥实。脉沉有力。而大渴者。方可下。若微渴而脉不实。便不坚。苔不干燥芒刺者。 不可下也。 【纲】仲景曰。阳明病。若下之。则胃中空虚。客气动膈。心中懊。舌上苔者。栀子豉汤主 之。 【目】成无己曰。此条是邪气客于胸中者也。 魏荔彤曰。此症既汗之不可。烧针之不可。若以为里症而当下。然热未积深。胃未成实。若下 之。胃中正气空虚于中脘客邪动冲于上焦。心中懊。阳为阴寒所陷。舌上生苔。热为阴寒所迫。 此误治阳明之变。又其一也。盖本条汗针下三者皆误。惟其不明涌越之一法也。今其人虽表邪尚 在。而咽燥口苦腹满而喘。纯是表邪变热。壅逆上焦之象。邪在上。自应从上达之。以栀子豉汤主 之。仍是太阳香豉治表。栀子泄热之法。而阳明一治于五苓。再治于栀子豉。可见非拘拘专治阳明 者。可愈阳明病也。 【纲】仲景曰。脏结。无阳症。不往来寒热。其人反静。舌上苔滑者。不可攻也。 【目】成无己曰。此条是邪未全成热。犹带表寒者也。及其邪传为热。则舌上之苔。不滑而涩 也。 鳌按。脏结者。渐积凝结而为阴。五脏之阳尽已竭绝也。然舌苔虽滑。犹不至黄黑芒刺。故尚 未可攻。

知识点: